原文如下: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
在前面,须菩提问佛“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诉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其心,等于没有说。这是第一等的法门,这是第一义的。
第一义都是很难懂的。《西游记》我们都不陌生。唐僧一行人到了西天,见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叶尊者找来,说他们从东方远道而来,很幸苦,功德圆满了,让他把书库打开,把最上等的佛经给他们带回去。唐僧等人取了经,打开来发现佛经上面一个字都没有,只是白纸。孙悟空立刻大吵大闹,被佛听见了,就叫迦叶尊者来问,迦叶尊者说:“你老人家吩咐,给他们最上品的经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给他们。”佛说:“哎呀!那些众生不懂啦!没有文字的经他们看不懂,你还是拿有字的给他换一下,拿那个差一点的。”
正在的经典,一个字都需要,它本来空嘛!“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是第一义的。既然第一义的不懂,现在只好讲差一点的了。
佛须菩提啊,我告诉你,一个真正修行的人要怎么修?
须菩提世尊我正在听呢。
佛一个人要怎么修行?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须菩提世尊啊,什么是无所住?
佛我们心念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如果你心随时在一个空的境界上,那你就错了,因为你的心住在空上啦;如果说你心住在光明上,或者其他什么上,那也错了,因为那不是无所住。
佛什么是修行?念念皆空,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中不存。
佛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世尊,何为不住色布施?何为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佛所谓不住色布施,是不住于这个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体也放下了。把身体外面的一切都放下了,再把意识方面也放下,学佛就差不多了。
佛须菩提呀,我再给你讲: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修行,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不要有对象的概念。
佛须菩提你可知这是为何?
须菩提世尊,这是为何?
佛假使一个修大乘菩萨道德人,能够不住相布施德话,那么他德福德将是不可思量的。
佛须菩提啊,你的意思怎么说呢?
须菩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佛又接着说:
佛东方虚空,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你可不可以测量出这个空间有多大?
须菩提这当然是不行的啊,世尊。从这里一直向东方走,这整个空间有多大,人是没有办法测量出来的。
佛须菩提,那我再问你,南西北四维上下,随便哪一方,整个空间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出来?
须菩提世尊,这当然也不可以。
佛须菩提啊,一个学佛的人,要能够做到无相布施,一切相不住。利人、助人、慈悲,这样不住相布施,那他所得得福德将如同虚空一样,大得不可思量。
佛须菩提啊,你要谨记,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如我所教你的,无所住的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要一切无所住,过去不留,这才是大乘菩萨道的修法。
须菩提是,世尊。弟子谨记。
……
作者修行啊就如同扫帚一样,心里头的杂念都要扫掉。
作者不住相,如何理解?风来竹面,雁过长空,如是而已。不住相绝不是空,理解为空,那你心念就住在了空上。修行是风来竹面,但是风绝对不停留在叶子上,风早就过去了,修行也该是这样的胸襟。又像天上的飞鸟,雁过长空,是绝留不住一点儿痕迹的,飞过去了就飞过去了。修行要有这个境界。
最近高考结束,工地上的琐事多起来了,更新的慢了,勿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