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邬童要把晓雪的求救信报告给班主任,司夏劝她先观望一阵再说,可是邬童没听,一想到晓雪就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忍受挣扎和煎熬,她就觉得良心备受煎熬。
高二(4)班的班主任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满怀一腔热血,工作起来特别卖命。但偶尔因为年轻带来的经验不足也会限制他的能力。听完邬童情绪激动的描述,他自知事关重大,火速把她带到了教导处,清走了无关人员,只留下教导主任,然后让邬童登录邮箱,将晓雪的求救信展示给他看。
诡异的事情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晓雪的求救信变成了一封病毒邮件,屏幕上骤然弹出一个硕大的卡通猪,它笑得十分开怀,仿佛是在无情地嘲笑着邬童的大惊小怪。
教导主任和班主任同时松了一口气,还好只是恶作剧,不然如此恶劣的事件会在学生中间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但邬童不肯罢休,她无法说服自己去相信整件事是场恶作剧。
晓雪在求救信里提到她会因为紧张流鼻血,没有过亲身经历的人编不出这么生动的谎言。所以这不可能是一封恶作剧邮件,她相信晓雪是真实的存在,发生在她身上的那些可怕的事也都是真的。
她拼命说服教导主任重新彻查此事,教导主任并没有直接拒绝她的提议,而是称赞了她的见义勇为,并慈爱地询问了她近期的作息情况。他大概觉得邬童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才会胡思乱想。
大家都很忙,没时间去追踪一件根本就不存在的悬案。
上课铃声响起,邬童垂头丧气地回到班级,没多久就接到司夏递过来的小字条。
早跟你说过这事儿不靠谱,不信你去问问全班同学,换成是谁都会觉得这是恶作剧,就你傻,当真了。
小字条和两盒高级巧克力一同递了过来。
看样子司夏的爸爸又出国了,每次她爸爸出国,全班同学都能借司夏的光尝到国外的高级糖果。司夏一如既往地贴心,多给了她一盒。
邬童凝视着司夏的字条,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凭她一人之力无法说服教导主任重视此事,可是,如果是全班同学的联合声明呢?一定会引起校方重视的!
这个想法让她雀跃不已,立刻开始行动,着手创作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稿,当然,为了保护晓雪的名誉,她故意将真相做了淡化处理。
司夏怎么劝阻都没用,邬童态度坚决,一意孤行。
三天前的晚自习上,趁班主任不在,邬童走上讲台阐述她想把晓雪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迫切心情。她以为这种心情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会踊跃地站出来揪出真凶,铲除罪恶。
但是并没有。平时比较活跃的几位同学,包括班长和司夏,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他们的沉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判断,邬童的演讲结束时,全班鸦雀无声。
邬童不肯放弃,孤立无援的处境让她萌生出无限的悲壮和勇气,她拿出实现准备好的联名信,请求大家签上自己的名字。她缓缓地从每个人的书桌前走过,每个人都低下头,回避着邬童殷切的目光。
走到司夏的书桌前,司夏一把扯过联名信,低声呵斥她:“快别胡闹了,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邬童无视,试图抢回联名信,司夏不给,二人无声的争执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司夏急了,话没经过脑子就说了出来:“小童,你是不是当英雄当上瘾了?一时没有风头可出,就耐不住寂寞了?”
邬童难以置信地瞪着司夏,谁都可以给她扣上“爱出风头”的罪名,但司夏不是她的好朋友吗?她怎么可以误解她呢?
邬童的斗志瞬间被浇灭了,好友的诋毁轻飘飘地刺穿了她的盔甲。她放弃了和司夏的抢夺,默不作声地回到座位上。周围的同学议论纷纷,大部分都在附和司夏。邬童气不过,环视众人,说:“当初我被小混混欺负,你们中有很多人都伸出援手了。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一致对外,却没有勇气揪出欺负自己人的凶手?难道,你们当中有人就是帮凶?”
众人哑然。
过了很久,邬童听见司夏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冷笑:“没错,我们都是帮凶,是懦夫,是胆小鬼,全班35个人,就你最有正义感。你不愿意和我们同流合污,随时可以走啊!”
司夏的话就像一道“驱逐令”,引来呼声一片,刚刚还集体沉默的同学们立刻结成联盟回击邬童。邬童终于看到他们义愤填膺的样子,只不过维护的并不是她所期待的那份正义。
可他们到底在维护些什么,没有人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