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赶到叶府,叶老爷子和王氏穿了一身白色的衣服立在厅堂上。王老夫人见妙玉进得厅来,颤巍巍的前来道了个“阿弥陀佛!”
妙玉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她一头哭倒在师父的灵前。“师父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匆忙了。丢下弟子和这三清观叫我们如何是好?呜呜呜呜……”
叶老爷前来安慰妙玉。“自古道这人死不能复生。师太她老人家应该是有福之人呢。西天王母请她去了。我们叶家是她人生的最后一站。看,这么多乡邻前来送别。妙玉师父,你也别太伤心难过。我们一定风风光光地送师太最后一程。”
仇笑痴也在一旁安慰这哭哭啼啼的妙玉。“叶老爷说的对呀。师太也是耄耋之年了。她老人家一定希望你能禀承她的遗愿。你也要振作起来,打理三清观。好让师太安心去西天啊。”
一群人在叶老爷子的安排下,盛敛了师太。八个大汉抬着那乌黑的金丝楠木棺材向兔测岭进发。
妙玉随了送葬的队伍向山上而来。一路上又有乡绅设祭的,待师太的棺椁到了三清观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妙玉和妙常商量把师太埋在大殿之后的山坡上,想未来还要建一座佛塔。
这塔分风水塔和佛塔。一般佛塔最高七层,暗合“七级浮屠”。风水塔一般建在风景名胜之地,有镇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之意,因而风水塔建的比较高,有九层的,也有七层的。上有塔刹——天宫,下有地宫。如雷峰塔,应该是杭州的风水塔。虽然塔坐落在寺庙边,但是该塔并非高僧园寂之后而建。所以,雷峰塔是杭州——古临安的风水塔。
其实这雷峰塔和白蛇传传说有关。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白素贞),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在西湖断桥相遇相恋,并蒂结姻缘,后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这人蛇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历来为人传诵。白蛇传说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既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人们对人性解放的追求。白蛇传传说,保留了大量的当地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集中地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初唐时,“金山寺和尚降白蛇”的原始传说,在镇江一代萌芽。
宋代,镇江民间已流传“白蛇传”的话本《雷峰塔》,故事的主体内容基本形成。到了明代,曾在镇江丹徒做过儒学训导的冯梦龙在其编撰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调研了镇江当时的若干真实地名:针子桥、金山寺、五条巷、渡口码头等。而古代的金山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人称“浮玉”。山上香火缭绕,加之处于长江下游,潮涨潮落,时隐时现,金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后代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就对“水漫金山寺”这一故事的高潮情节进行了详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