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中国风云人物秦始皇
本书标签: 邀请驻站 

孝公变法

中国风云人物秦始皇

变法前夕

嬴渠梁即位,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秦孝公。

孝公即位时,秦国经过连年大战国力衰弱,而此时由于献公刚刚病逝,孝公刚刚即位。国政不稳,魏国趁此时机开始了反扑,联合了韩赵两国,率军攻打秦国。魏国同时联合了秦国西北的西戎,企图东西两路夹击,消灭秦国。

孝公采取了大臣的意见,两路进军。

西路派兵向西进兵西戎,打败了戎兵,并且斩杀了戎王。

东路派兵围攻陕城,派遣使者与魏国谈判。

最终谈判的结果是秦割让河西之地,秦东地区,向魏国称臣。孝公为了维持大局的稳定,背负着割地称臣的骂名,国人的质疑,最终妥协了。

秦孝公的心里始终都有一个强国梦,所以即位不久就的他发布了求贤令,号召山东六国的学子来秦。求贤令原文如下。

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杀伤力极强。

第一,痛说国耻,历数四代乱政,满满的诚意。

第二,与之分土,对人才的杀伤力太大,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想着得名声,封土地。

所以这篇文章一经颁布,立刻传遍了山东六国,引得山东士子纷纷来秦。其中就包括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商鞅,只不过他此时叫卫鞅。

君臣际会

卫鞅的入秦得益于一个人,孝公的宠臣景监,其实在秦魏谈判期间,景监作为秦国的谈判大使,出使魏国,在魏国见到了卫鞅,两人交谈一番,景监发现卫鞅是个人才,在回国后向秦孝公推荐了卫鞅,孝公看在景监的面子上接见了卫鞅。但是卫鞅有自己的考虑,所以在第一次君臣谈话时,大谈帝道,把秦孝公听的呼呼欲睡。谈话完毕后,孝公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了一顿。

第二次君臣谈话,卫鞅大谈王道,完事后,孝公对景监又是一顿臭骂。把景监气的,见到卫鞅,张口就骂,卫鞅好言劝慰了一番,对景监说,让他帮忙再一次约见孝公。结果景监还是同意了,帮助他约见孝公,君臣第三次谈话开始了,孝公张口就说,如果先生要是还谈帝道王道的话就不要再说了,卫鞅说不是,今天要讲的是霸道,孝公说,哦,那行,来吧请开始你的表演,谈话完毕后,孝公改变了对卫鞅的态度,但还是没有重用卫鞅。

第四次谈话,还是景监拉线,君臣谈话,这一次卫鞅给秦孝公大讲特讲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的入神了,不自觉的挪动坐着的垫子卫鞅,讲着挪着,讲着挪着,卫鞅讲完了,孝公挪到了他的跟前。两个人继续畅谈了三天三夜,双方毫无倦意。

变法争议

孝公三年,孝公召开了国家级的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秦国要不要变。朝臣立即分成了两派。

变法的一方,秦孝公,卫鞅,景监。

守旧的一方,甘龙,杜挚,孟西白三族。

守旧派杜挚发言,效法古人没有错,遵循周礼没有错。

变法派卫鞅针锋相对的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就是说治理国家不可能永远只遵循一个治国方略,只要能够便于国家治理,不必效法古人。

卫鞅又说,汤武革命,变法而称王。夏桀商纣,不变法而亡国。这就是历史教训。

守旧派甘龙说,我的爵位,土地,官职,都是献公赐予的,奴隶,也是祖宗世袭传下来的,这一切都是我的。

卫鞅又说,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只有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提高劳动人民和作战士兵的积极性,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

守旧派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看着秦孝公。

孝公语重心长的对大臣们说,秦国四代乱政,国力大衰,先父献公,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收效甚微。后来献公病逝,国政不稳,秦国被迫签订割地称臣的条约,河西秦东两地都被迫割让。我痛心疾首,痛定思痛,让人铭刻了国耻石,今天我嬴渠梁在国耻石面前发誓,秦国变法,不是虚应故事,有人拥戴,秦国要变,没人拥戴,秦国还是要变,谁要是敢阻挠变革大计,我嬴渠梁决不会留情面,上至公室宗亲,下至黎庶百姓,一律依法治罪。

守旧派沉默了。

变法派与守旧派都表示支持变法。

于是,孝公授与卫鞅左庶长职位,并将相当于尚方宝剑的穆公剑赠与他,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卫鞅表态说,为了富国强兵,臣卫鞅将一往无前。

变法前的争论终于结束了。

上一章 第五章 献公为政 中国风云人物秦始皇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第一次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