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愈发闷热,白昼放慢了离开的步伐,夜晚也放慢了到来的步伐。水塘的南岸有了成群的小蝌蚪,夏日将至,女孩坐在水边,望着摇曳的芦苇不知想着什么。
蜻蜓款款,有意亲近女孩,在她头顶浓密乌黑的秀发是驻足良久,女孩不动,蜻蜓不动。些许时间,怕是蜻蜓觉得乏闷了,便振动透明薄翼离去,飞向了遥远的彼岸。女孩望着远去的蜻蜓,原来连蜻蜓在对岸都有想见的人吗?那我想见的那个人也会在对岸等着我吗?
女孩看着宽阔的江河,她又如何一个人前往那个彼岸呢,母亲是不会同意她那样做的。而她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彼岸,见到她想见到的那个人,看一场对岸端午时节放的花火。
因为江河太过宽广,没有人愿意去修建一座桥,两岸只有几艘木舟,因为害怕孩童偷渡,所以想要过去必须家中长辈同意。因为南岸的发展不是很好,对面与这边的联系越来越少,渐渐的,坐船过去的人也少,坐船过来的人也少,很少再联系了。
南岸有些人也曾去过北岸发展,只是去了不久便回来了,只字不提北岸的故事,只是又做回原来自己的事。
故事的开端,要从女孩还在北岸说起,那时女孩借住在叔叔家,她年纪很小,只记得青石板铺成的路从叔叔的家门口铺到镇子上,满地都是青石砖,满街都是青瓦房。叔叔拉着她的手带她去逛街,有人牵着马匹过闹市,喧嚷的人群中,她能听见马蹄叩砖的清脆声响,一声一声特别动听。
叔叔给她买了小糖人,她记得糖很甜。叔叔特别喜欢看着她吃糖,女孩那时以为叔叔也想吃,于是把糖递给了叔叔,她记起来当时叔叔两鬓有些发白,笑起来的时候,嘴里的糖味不再浓稠,而是清香。叔叔是个笑起来很好看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女孩的人。女孩心里清楚,但是自从孩提时的一次寄宿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叔叔了。
如今十六七岁女孩,回想起自己骑在叔叔的脖子上看烟花,烟花很好看,叔叔把她举得高高的……只是烟花绽放在北岸以北的一片荒野之上,女孩在南岸的河边无论如何远眺,也是望不到。
五六岁的她想着自己会一点点长高,长高以后就可以看见了,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她一年年长高,一年年五月初来到江边,踮起脚尖去看远处的烟火,可是,无论如何她都看不到。随着光阴的流逝,女孩长大了,她不再因为看不到烟火而落寞,因为她明白每一年远眺不是为了一场烟火,而是为了和自己想见到的人相逢。
待女孩回过神来,已经夜幕降临。叔叔带着她逛北岸的场景,每一年都会在她脑海中翻涌着,因为叔叔是在她记事起留在他身边照顾她的第一个人。或许那是她曾见到的第一个笑容,或许那是她吃到的第一个糖人,她不知道那些朦胧的记忆是否是第一次,但那一定是她曾看到的第一场烟火。所以她不能忘记曾有这样一个人,肩上坐着她,陪她一起看着烟火,这样的一个叔叔,对于女孩来说,在朦胧童年却如此深刻和让她执着的一个人,定是对她非常要好的一个人啊。
明日的烟火绽放时,她又能否赶到叔叔的身边……即使希望渺茫,但是她也曾无数次遐想着叔叔是否还会认得她,他们是否会肩比着肩看重逢后的第一场烟花?女孩望着对面的万家灯火熄灭,起身拍灰,回到了家中。
她与父母说,她想去北岸。果不其然父母依然拒绝了她,理由是北岸的人心难测,母亲分不清东南西北,父亲要工作,女孩一人前往万一遇到什么危险该如何。可这次女孩好似坚定了什么,她坚持一定要去到北岸。
作为父母又怎会不知女儿每年到江边眺望着什么,他们知道女孩期望着一场烟火,那是南岸没有的风景。
女孩见父母不为所动,便愤愤离家。她再次来到了江边,晚风阵阵,她忽然酸了鼻子,她想这些年她眺望着彼岸,又有什么,从骨子里传来的一阵挫败和委屈,把女孩那眼眶里的泪水,开闸放了出来。她想说着,我好想你。可是这句话没有说出口,她知道她不只是单纯的想念,而是依赖着童年的回忆,挨过了一年又一年。
父母不常管她,女孩时常一个人在家里玩,母亲操持着家务,父亲时常外出,而女孩在帮母亲做完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后,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站着,望着远方。长大以后她学会了把一切放在心里,童年的回忆和依赖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沉淀下来,蕴藏深厚。
女孩抽泣着,忽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温热的触感让女孩回头看去。她看到父亲递给了她一块方帕,然后揉了揉她的头发,低沉略带沙哑的方言从口中随着热气吐出,要是真想去我陪着你一起去吧,十六七的小姑娘一个人去危险。
女孩望着父亲,她点了点头。心里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父亲因常年在外曝晒而黢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衬的头发愈发显白,眼睛虽是因年迈而浑浊了光,爱从未少过。女孩借着江边渔火,农舍没熄灭却流转到屋外的烛火光,第一次这么仔细地去看着自己的父亲。
女孩到了眼边的泪带着别样的情绪再次滚落了下来。她想,就自私这一次。
次日清晨,他们一同上了船,女孩告诉父亲自己去北岸的原因,父亲显然神情一顿,随后笑着揉揉女儿的头,不再言语,望着江上的烟波浩渺,父亲爱吸烟,拿出烟斗,吞云吐雾,女儿静静地望着父亲的背影,也是一路的沉默。
到了岸边,雾气消散了许多,女孩怔怔地望着岸北的风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女孩望着繁华的都市,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厦,好似那青石板街是一场逝去的梦。
『走吧。』父亲熄了烟斗,略带不适地望着北岸的风景,带着女儿踏上了柏油路。街上没有卖糖人的,卖糖葫芦的,也没有青瓦房和石板街,女孩有些恍惚,她想,她可能不能够沿着小路从街道寻到叔叔家了。
女孩和父亲找了许久,在这密不透风的的高楼大厦之间,在这衣冠华丽的人群之中,女孩紧紧握住父亲的手,怕被拥挤的人群挤散。
时到中午,女孩和父亲去到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父亲数着皱皱巴巴的几张毛票,然后揣回了兜中。
父亲看着街道对面,低下头,吃完包子,对女孩说看到了自己原来的老板,去打招呼。留下一张五分钱,叫女孩日落之前到坐船的地方等她,便离开了。女孩收好钱,吃完包子,也离开了。
女孩不知在这寻不到尽头的街道上心灰意冷地走了多久,突然听到周围传来一声暴躁粗犷的喊叫,女孩好奇地偏过头去,她看到一条极其狭小的胡同,或许更令她意外的是那一条青石板路。
女孩走进那条小胡同,沿着路走,脚步缓慢,家中镎的布鞋底子软绵,走在小路上没有什么声响。但是胡同之中,人声嘈杂。谁在嘶吼,谁在敲打,谁在笑着,谁在哭,胡同好似包容了太多太多被覆盖的人情世故,尘封在岁月里的记忆好似被吹落了上面的灰,女孩禁不住低头笑着。
终于,她看到了她曾踏进的大门,只是大门紧闭,女孩带着满心的紧张,手挂在铜环上,轻叩门扉。声音阵阵,却不见人来开门,女孩再敲着,无人应答,嘈杂的胡同,在女孩眼中突然显得如此寂静,声音阵阵,再次叩门,再一次,再一次。突然女孩意识到,或许这扇大门的后面,早已物是人非……
女孩心里突然空了一块,她不知道,她不明白,这样的感受该怎么去描绘,就好像天大地大,人世繁杂,她却找不到,那个她想见的人了。
又是一天的黄昏,这样一个节日,她没有像幼时那样开心,没有像往年那么期待,只有一个人的落寞。她和父亲在岸边相遇,父亲脸上稍有倦意,她能理解父亲陪着她来到了岸北已是推托了一天的劳务,她不再奢求什么。
舟上,看着外面风卷江水,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浪,发出不大不小的浪声。天色昏黑,刚刚离开不久,离岸北不算很远,女孩本以为或许还能够贪图一丝烟火绽放的声响,结果那一声响也成了奢望,掉进了灰尘遮盖的过往里。
像是约定好了一样,父亲没有说话,女孩不再说话,渔夫也默默撑船……
这一切的寂静在父亲将手伸进怀中的口袋的那一刻衣料摩擦的声音打破了,女孩没有抬起头,这一天好像是她最累的一天,那人究竟去了天地哪一方?那人远去了,留下的背影被身后的女孩望了多年,前方的脚印和好似还在的身影,女孩没有去忘记。可叔叔真的会回头看吗?他越走越远,越远……越望不到遥远的过去……
就在女孩心灰意冷时,她又听见了父亲划火柴的声音。她依然没抬起头,或许父亲要点烟了……
下一秒,她听见父亲较为粗犷的声音说,节日快乐。
当她抬起头来时,父亲已经点燃一根烟火,拿在手中,燃烧的声响,黄色的微光,炽热的温度,冲破了寂静冷漠的氛围。女孩接过父亲手里的烟花,夜晚的寂静里,悠悠江上,零散的几家渔火是如此的昏暗,而那烟火却如此的透亮……
眼泪不知何时到达了嘴角,眼泪是发涩的,到了嘴里也是发着酸涩,但是女孩笑着。她对父亲说,节日快乐。父亲也笑了,皱纹变得愈发明显,像是干枯的橘皮,发着微哭。
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哪里来的闲钱去买烟花?女孩一清二楚着。
那一瞬间,女孩突破了什么,她不在原地踏步地等待着远去的那个人,她转过身来,满含苦涩,望着身后正守护凝视着她的人。这些年她傻傻的等着去岸北,可是她从未想过,她可曾忽视了默默渗透,单薄的爱。
从那以后,女孩再没去过岸北,南岸风景也很好,物是,人也是。
父亲没有告诉她,早在她去北岸的时候,他已经知晓,那个女儿等候许久的人两年前病故了,子女留下了房子,去了北岸更北的地方生活。而所谓的花火,早在北岸改造的时候就禁止了……
但令父亲高兴的,是给予了女儿看花火的机会,不盛大,不繁华,没有喧嚷的人群,没有商贩往来的街上,这次只有他和女儿。当女儿眼眶盈满泪水,冲着自己笑的时候,父亲能够明白,女儿这是看见他了。
当女儿不再眺望远方,转身望他时,父亲也笑了……
花火绽放的夜里,物是人非,学会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