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第三幕 一屠晚归
崔岩,28岁,吉林长春人。作为某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多年前来到敦煌支教。如今已经是他来到此处的第二年了。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其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定的私心:政策相关,支教人员返乡能够优先选择学校任教,在校期间能够享受一定的福利。再者,支教对于这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必然是一种历练,从支教中吸取师范学校中所得不到的实战经验,从学生蜕变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像雏鸟胚胎最终必然要从蛋壳中脱开一般不可“幸免”。
他将支教的时间选为3整个春秋,这也是他高考后人生中的重要一步。是将(jiang,一声,下棋时吃掉对方的主将)是输,全看命数。
两年的教学工作,东北的口音一如他这灰头土脸一般灌满了风沙,又全部混杂在一起,东北的雪加上西北的沙,融化后搅和成一种烂软的泥巴。这片泥土是这沙地上上好的培植基质,他越来越像一个乡村教师了啊。
支教条件艰苦,若不是他从底层一步一步爬过来的坚韧生命力,还真的难以忍耐这再艰苦不过的三年生活。全校的任教人员只有两个,校长也要包括在其中。全校40名学生,六门课程,他负责数学,体育,语文三科。一天四节课,上午要等待学生一大早从各个乡镇赶来,他就要在校门口点名。被抓到迟到的学生是要扣掉一朵小红花的,而红花可以在每学期期末兑换一个小礼品。这个新增的小规则很是有效。每个学生都争抢着提早到校,而不是在父母呼叫后还要赖上一两分钟的暖被窝了。
一周五天,就算是课多的周三也会有不少的时间用于休息。他便利用这段时间去周围最近的镇子里去买上一两包蔬菜种子和肥料。校园后面有一片不错的小菜地,最开始是作为一片建筑垃圾的倾倒点,后来有人把它用泥土填上,在这小小校园建成后便成了一片不错的菜园。
菜园虽好,但无人会种植倒是可惜。校内员工三人:校长(兼班主任)卢杨,老师(兼主任)崔岩,还有个敲上课铃的老钟。老钟是附近村里的闲散人员,索性会做得一手好菜,便自告奋勇来学校当个校工,工钱不要多,能有个活来干就知足。
他一般是给那些离家远又没带午餐的孩子做菜的,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全校大概有十个左右的学生需要他的饭菜才能叫停他们咕咕的小肚子。学生通常从家里带饭菜,父母用简陋的或保温或不保温的保温盒装好,孩子的小脏手一颠一路拿过来,或是胡乱地塞在书包里,等到了学校翻作业才发现已经与书本混成了一团不可名状的东西,鼻涕夹着眼泪一下子给自己填了一道不小的“配菜”。好家伙,又要做上一份了。
自崔到来后,菜园子的情况好了不少。他在老家看着外婆在楼顶的小园子种菜,一看就是一个童年,外婆呼风唤雨般摆弄着小小的绿园,他多多少少也学到了其中的一些门道。来到这里,理论终于有机会转化为实践。挖除凸出的瓦砾,清理比菜高的杂草,校长胡乱种下的上一季可怜菜苗被校里的一柄大铁锅吃光后,他终于有空将这片菜园翻了一遍,松了松土,施肥,弯起腰来错落有致地种上镇上买来的菜苗菜种种上,不过一月就实现了全面自给自足,甚至隔上一两天就能骑着学校唯一一个自行车和破钢条破木板改造来的三轮车,载着一个个装满新鲜蔬菜的破筐,一路颠簸,搪在破钢条上的破木板被货物压得晃晃悠悠,嘎吱嘎吱,一路晃下来倒是有一种乡间小调的风味。
西红柿又熟了一批。周五午间用鸡蛋小炒,甜到了十几个学生的舌头,还剩下很多。去菜园子里揪上几大把坚实的小葱,算上昨日没卖买完的茄子,刚好是能摆上一摊。
今日课多,不巧又有一个学生生病,便用三轮把他与半车的菜一同驼到家里,由家长接手后便匆匆离开。不知能不能赶得上晚集啊…想到这里,他加快了蹬车的脚步。要是剩下来就不好了啊。虽说剩下来也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以赠给乡亲邻里,但总还是不能常去这样做的。
说是个学校,实则能领到的补助甚微。一个月不足一千的工资在这个全民小康的时代里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奇迹”。作为外派教师,他的工资反而是全校最高的那一位。校园年久失修,他常常会自己出钱买来建材修补,也会为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做一些简易的健身器材。他是这小小村镇人们眼中最为博学之人,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少得可怜的工资愈发是不够了。这,也是他执意要把蔬菜拿去卖的一大原因。
那一天,或许是上天垂怜,要给这努力善良的可怜人一点补助?还是单纯的就是撞到了好运?谁知道呢。他难得地将一车的蔬菜全部卖掉,要说还有什么剩下的?那就是一些破掉的菜叶子,以及一些番茄绿油油的叶梗了。哼着家乡的小曲,他缓缓蹬车原路返回。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王继龙放下了手中的棕色笔记,上面记录着他们目前为止获得的全部情报。一天前这四人小队两两一组,王继龙和孙诗友,白沐木和缪思雨,乔装打扮一番后便开始分开调查,而今天便是他们集合的日子。为防止有信息监听,他们特意没有用终端或是聊天软件沟通。秘密集会,约在了一个当地的小餐馆进行。
“龙啊,你什么时候这么能吃了?”看着明明是细嚼慢咽却如风卷残云般吃掉大半饭菜的王继龙,孙诗友甚是震惊,“算了,今天我请客,你就放开了吃——老板,那个啥——签拔股好了没?”
“马上好了,”老板在厨房里放开嗓子回应道,“小胡,你听事麻汤(快点)把菜做好了哈!”老板听起来也是个外地人,但也粘上了不少的本地口音。而小胡则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近些年本地旅游业兴旺,生意好了,世界各地的背包皮箱纷至沓来,时间久了,两人本就不纯粹的口音不免都沾上了世界各地的调皮。
“这娃皮实,”看着狼吞虎咽的王继龙,店老板一边和孙诗友调侃着,却是没有丝毫的恶意,“炊(贪吃)得很咧!手脚利麻(手脚麻利)得很,眊(mao,三声)(看)着就是干大事的料!”
“老板说笑了啊,”孙诗友一脸抱歉,陪着一脸笑,“他最近不知道是咋的,突然就这么能吃了。”
“那是长身体嘞!作为家长可不能把孩子嘴亏着喽!”好家伙,感情是一个长得太嫩一个长得太成熟,被当成父子了!
“哈哈哈哈哈哈,老板,我们是同年生的,您信么?”
或许是天黑得比平常早了一些,或许是他没有计算好时间,在这渐暗黄昏的掩映下,他居然走了一个平常走不到的小路去——他迷路了!
应该说是幸运还是怎的呢,他居然带上了平日里不常携带的手电筒。摇晃几下,打开开关,从碎片般的标志中拼凑出日常闲碎的记忆——哦!这倒也是一条通往学校的路,只是会有点绕远而已。总还是会到的,他心想,一边摸着夜色缓缓蹬着他三轮车,嘎吱嘎吱,晚风从锈蚀钢板间穿行,发出呜呜的和声。崔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仍是哆哆嗦嗦,拼命地咽着唾沫。
抛去理性,恐惧,才是生物最为真实的反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他总感觉有什么在看着他。夜黑风高,无数眼睛就在不远处抖动,不时发出诡异的声音,吱吱,吱吱,他不知道是不是恐惧产生的幻觉,但因为不敢回头,他只能一路走,拼命的蹬起脚蹬子——现在可管不了是否会因为沟沟坎坎翻车什么的了。他也是说不清当时到底怎么想的,居然直接跳车,撒开脚丫子直接跑了出来,鞋飞了也不去管,一路跑回学校,一头扎在床上,鼾声如雷!
【屠惧,投以骨】。
故事,到此为止。
孙诗友看着王继龙整理的情报笔记上的几句古文,眉头一皱。
龙他可不是那种会写些无所谓信息的人。
“老板,来碗拔鱼子(就是刚才王继龙吃的那种),不加辣!”
不知不觉,已经有人来了,一袭黑衣,看不太清他的样貌,不过两三步,就坐在他们旁边的那一桌。他赶快将笔记收了起来,又强装淡定,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
“不加辣,好嘞!”
“敦煌,是个好地方......”他只听到黑衣人如此自言自语般感叹道。
“可惜......”
孙诗友后背一凉,打了一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