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人们经常会讨论如果你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你会怎么的问题,我也曾经在内心深处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
我曾幻想过自己有一天大彻大悟了,自己能具有些什么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又会怎么做。
这样的梦我想大家都应该做过吧!
当我真正处于一个以前没有经历过的状态时我发现,我以前的回答并不正确。
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曰:不经沧海不知水,不至巫山不懂云。
你不处在那个环境,那种心境你是很难明白处于那个环境,那种心境的人的作为和选择的。
所以你恐怕很难想象,现在的我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出乎意料,我并没有因为开悟而获得什么超乎寻常的能力和运气,我依然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失败者,依然处在生活的困顿里,要说真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我的内心强大了。
随着心境的改变,一切都变得美好了起来,我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
这大概就是天降大任吧,也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我在《陈情》里说过,我不愿其他人和后来人再去经历我那样的苦难,去承受我那样的痛苦,所以我要试着去改变。
通过我的语言、我的行为、我的思想,我的信念、我的作品去改变。
先改变我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人,通过改变自己身边的人去改变更多的人,通过改变更多的人去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这就是我的初衷,也是创作这本书的原因。
在本章节的最后,我附上《陈情》,希望一切能如我所愿。
《陈情 ——“悟”后的表情表志》
吾自问生具慧根,亦有气运傍身。
生具慧根,故少小聪慧,“业”之造诣亦不低。
气运傍身,故天赐挚爱吾之父母亲朋,在幼时便得“道种”种于心中。
一生更是每每得人护持,逢凶化吉,不遇灾殃。
自身起点颇高,父母亲朋亦寄予厚望,本当前程可期。
吾却自甘沉沦,以致深陷苦海,不得脱身。
浑浑噩噩、蹉跎半生,后更自毁前程,踏上毁灭之途。
吾之过,亦累及挚爱吾之父母亲朋。
失其望、败其财、伤其心,可云:造无边罪业。
将堕地狱之际,凭心中“道种”,靠父母亲朋极力挽救,方保得一线生机。
劫后余生,吾心极愧亦极悔。
心不安则身亦不可安,可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旷日持久,身心俱疲。
后遇机缘,幡然悔悟,才自这无间地狱中脱身而出。
回首前程,吾之苦难罪业皆因慧根气运而起,又因慧根气运而逝,实乃福祸相依。亦可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推己及人,吾实不愿他人、后人,重蹈吾之覆辙、再尝吾之苦难。
故欲用吾之心血,尽吾之余生,将吾之所悟所得化为讲稿、文章、视频等,尽吾之力将其播于天下。
如能于天下苍生有益,方不负天予吾之慧根,亦可报父母亲朋之恩。
此举,亦是赎吾罪于万一,能换吾之身安、心安,使吾得以重生。
吾之诚,日月可鉴,天地可证。
如有不实,人人可责之、伐之,吾必引颈受之。
吾之心,望诸君体之恤之,亦求诸君帮之助之,吾必铭感五内。
注:文中用了许多道家,佛家的观点,道家、佛家是哲学流派,不是道教、佛教这样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