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寒冬可是我万万不能承受的,我在北方的寒冬体验过神秘的暖气,穿着短袖啃着冰棍儿,我也在南方感受过费电的热暖风和空调,穿着毛裤抱热水袋取暖。
但是,前提是,有取暖的家伙什儿。
其实我也是会做火炕的,可是现在来不及了做的。
马上入冬,人啊,钱啊,料啊,这些准备工作那样不都是需要备足的。空手套白狼的事儿臣妾做不到啊。
吃罢晚饭,我回到小被窝,开始思考农村乡下的黄土做的炉子,这个充满几辈人智慧结晶的炉子不仅可以做饭,还可以取暖,烤手烤肉烤未来哪一天出现的土豆地瓜。
连睡觉,我都无限循环背诵: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干饭不等人,不赶紧干饭等人家的盆,等着饿死怪自己蠢。
鸟鸣啼,风响人,清晨早早醒了魂,拉着弟弟地里跑,黄泥盆盆往家屯。就算老弟再不愿意,我跟他讲解了新‘发明’的种种好处,他还是乐颠颠的干活了。
准备黄土、粟米壳,秸秆和盐,,土质要求不能太黏糯,防止后续泥开裂。土将黄土、水和挑选过的细沙子,一边倒水水一边和混均匀。
其实炉子做法很简单,就是个把泥捏成泥灶雏形,做泥灶时,底部留几个小孔,点泥灶时才方便出烟,成型的灶坯,阴干以后不会有裂痕,这种土灶会越烧越瓷实,最后像烤火的陶瓷一样。
动动小手,为了防止后续黄泥炉子烧开烧裂,静止后倒掉上层多余的水,晒干到成稠泥状后开始反复像揉面一样揉搓,量大可用脚踩。等水分挥发到差不多的时候就拿出来摔坯。
摔坯数次后静置阴陈,这个步骤叫做醒泥,原理和醒面有些类似,在阴干过程中如还有龟裂,纹理较小的话可尝试在泥塑大致成型后用稻草铺上减少水分挥发,加长阴干过程。保证空气湿度是在捏塑过程中需要保证的事情。
用木板做一个模子,先铺上厚厚的一层发酵好的泥坯,待其稍稍干后,铺上四根敲打处理过的石头条。
用柳枝围一个圆筒,手固定在模子中心,用泥把周围填实压平,直到把整个模具都填满。
把整个炉子放在做饭的火坑中,用木头把整个模具全都掩盖上,烧上一晚上,天亮第一时间把灰扒拉开,放在太阳下继续暴晒。
此时盐游离了土胚中的水汽,秸秆,米壳和沙子加固了整个炉子的炉体。
敲开特意留的添柴火的空眼、除灰的和排烟的空眼,用磨石把空眼打磨光滑美观。
在我的屋里里挖一个两掌高的方形土坑,四个角放置垫高的石头块儿,把烧好的土坯炉子放在坑上。炉子里放上木柴,小锅子放在炊事灶口上,炖着大肉烤着火。
虽然挺简陋的,依旧能吸引家里人的注意,做饭的,取暖的,要是有煤就更好了。行吧,顺便做些木碳,半夜冷了添几块,只要不冒烟就是安全的。
晚上,一家人围在炉子边上吃着炒熟的豆子,一边畅想未来的生活,比如有钱第一件事是一家人去酒楼大吃大喝,我们要盖一个大大的房子,一个三进三出的大院子,院子里种上四季食蔬,各色果树,再养群鸡鸭鹅,几头猪。
再以后去其他地方看看山,游游水,看四季更替,看繁花烂漫,品肥蟹鲜鱼,吃卤鸭鲜花。
我的生活一片美好,大女子何患无夫。映着炉子里的火光,我开始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