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自山西的惠民医局做出表率后,其他州、府的很快也陆续开办起来,其实,从前各城或乡、镇中也是有为那些老幼无依之人免费诊脉的医官、医员,只不过都被并入了养济院、慈幼所、育婴堂之类的地方,如今的惠民医局就是把那里面的医官、医员们都汇聚到一起,分科设室,避免造成医才的冗余重复或术不对症的情况。
可以说,惠民医局就是在官府扶助下成立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主要是为全城百姓提供服务,定期组织人手去为养济院、慈幼所、育婴堂里的生病的人赠医施药,也接受城中私人医堂、医馆里的大夫们在局里挂名义诊,并为他们提供药材、人手,减轻他们行善的负担。
这人一聚到一起,自然而然会产生交集,矛盾不能说没有,但,因为之前邢大夫无私地将牛痘疫苗贡献出来的举动,皇上赐其匾并将其行为传赞天下,一时间,令无数敝帚自珍的大夫无比汗颜,顽固的内心开始有所动摇。
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惠民医局为这些医官、医员提供了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每月可以领一定的月俸、禄米,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温饱度日,大多数普通人活着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实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像邢大夫一样的高超医术,声名远播,不愁病人向其求医。
总之,惠民医局带来的影响大体上还是好的方面多,同僚间交流变多,即使是为了某个病症的不同治疗方法吵得不可开交,也是对整个医学体系极大的促进。
得知这一情况的尔晴便鼓励邢大夫与其他各地名士圣手切磋琢磨医术,分享各自的心得,教学相长。
邢大夫这样的医痴自是立马就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可,要真正付诸行动时,邢大夫却犯起了难,尔晴也想不出特别好的办法。
同为女性,她们面对着相同的困境。
好在,后来,傅恒出面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经过大半年的商谈筹备,由官府牵头,第一届全国范围之内的医学交流大会定在京城的惠民医局举办。
邢大夫能以一介女流在男尊女卑、男女之防大如天的时代领头如此盛会,一是她做出的贡献足够大,牛痘疫苗拯救了无数生命,且每年都有更多的人为牛痘疫苗所救,她在民间的声望好比再世扁鹊、再世华佗,二是皇上的有意推动,当初邢大夫能够拒绝得了皇上的封官,就是因为当初尔晴跟邢大夫所说的土法提取大蒜素有了巨大的进展。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道,大蒜除风邪、杀毒气、疗疮癣、活肾气、止霍乱、解瘟疫。
汪昂所著的《本草备要》一书中,也记载了大蒜的功用是辟瘟疫、消痈肿、杀虫蛇蛊毒。
中医早就认识到了大蒜的某些功效,而邢大夫从尔晴这里得知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里面的一种叫大蒜素的物质,就几乎投进全部心力与时间去研究,尔晴并没有为其提供太大的帮助,只是将自己曾经搜集的土法提取大蒜素、青霉素的流程和一些现代医学基础常识告诉了她,由此,邢大夫也成为除傅恒以外,唯一知道尔晴有‘奇遇’的人。
邢大夫的医德和人品都是毋庸置疑的,尔晴由衷地钦佩她,也相信她会再次创造奇迹,事实证明,邢大夫没有辜负尔晴的期待。
当尔晴收到邢大夫的信,看到信中说她大概提取出了大蒜素,并已经在鸡、鸭等小型动物身上进行过初步实验,当即欣喜若狂,被杜鹃、梨云几人看到还以为尔晴突然疯了,吓得差点去请了府医。
而,皇上知晓邢大夫所在制取的东西的功效和作用后,也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和支持,谕旨太原府各级衙门,要全力配合邢大夫的研发工作。
后来,傅恒上书皇上,将邢大夫希望能与各地名医来一场学术交流以便提高自身医术和对医理的认识,从而找出更多法子去实验怎样让大蒜素能更快作用在人身上的想法告知于他,皇上只是稍作思考后就同意了。
不过,由于不少地方的惠民医局成立时日尚短,此次交流大会还仅限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根据每个医局的级别、规模推举三至七人赴京参加。
在多方的协作努力下,第一届医学交流大会的成功举办,影响逐渐扩散开,天下杏林人无不关注着此事的进展和结果,邢大夫等一众医学大牛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上的所有观点、论题,被书员记录整理后编纂成文,下发下去,印成小册张贴在衙门的告示墙上,供民众观看传抄。
官府的带头鼓励,引起各行各界开启学术交流风潮,由一开始的几个好友间书信探讨演变为一群人定期聚会探讨,从最初附近几个乡镇扩大到县、州、府。
自此,邢大夫在全国杏林界的声望可谓空前之高,是以,谁敢口出恶言污蔑中伤她,就是在和皇上作对、和天下百姓作对。
这样的盛会没官府的助力是不行的,而这样涉及全国的盛会之所以能办得起来,也是因为蒸汽船的发明,使得南北间的交通便利了许多。
皇上东巡后,蒸汽船的名头如其所愿,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蒸汽船遍布五湖四海,官府做出了极大的让利,以成本价将蒸汽机租给民间船厂、商队、漕帮的船使用,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并提供维修、护理服务。
蒸汽船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船舶,能够节省大半运输成本,从前跑一次买卖的时间现在可以跑两次甚至三次,所以,即使是些小买卖人,不少也都愿意花多一点钱乘坐蒸汽船南来北往地倒卖货物。
这不可避免会给传统航运行业带来很大影响,但,终归只是在中上阶层,加上官府制定了很多措施对此进行调节和干预,以确保蒸汽船舶经济贸易能够快速而稳健地发展下去,逐步扎根、涉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不能说,没有一点矛盾和龃龉,时代的洪流里,有的站到风口,享受红利,一下子改命换运,跨越阶级成为人上人,有的弄潮失败,就会被浪头无情拍打击碎卷入浪底,被别人当成踏浪而行的垫脚石,有的却只能是任由湍急的河水裹挟冲刷的泥沙,浑浑噩噩地随波追流。
目前,绝大多数底层百姓的生活暂时还没有很大改变,他们也没有那样的见识和意识去支持他们改变命运。
只是,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人,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抛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
更何况,将来,蒸汽机是不单单只会被应用在船舶上,而是会进入行行业业,它注定会给各行各业都带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无可否认,积年累月下来,发展带来的利要远远大于弊。
乾隆在这一方面的洞察力一如既往地敏锐,牢牢地把控着整个国家这艘大船的舵,引领它乘风破浪、鼓帆远航,最终进入世界的舞台。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尔晴眼下的烦恼,才是亟待解决的。
因为蒸汽船的缘故,在广东任职的五哥五嫂回京方便了许多,水路加陆路大概一共需要,快的话八、九天,慢的话,则就十一、十二天左右。
虽说,如今从广东到北京所需的时间减少了快两倍,便是每年封印后都归来探亲一次也未尝不可,但到底太折腾人了,因而,五哥和五嫂只在去年元旦回来了趟。
十二年的时候,五哥、五嫂托人辗转从国外带回一些橡树苗和种子,以及经过初步处理的胶汁品,如胶皮灌水袋、胶皮圈、胶皮球、胶汁涂过的防雨布之类的东西,都是一些像胶初级产品。
一开始,五嫂对此不以为意,毕竟这些东西在大清都有类似的,如牛皮水囊,牛、鹿筋做的弹弓不比那些东西要好用?油布、雨衣也很平常,只有那个球比一般的蹴鞠弹力大了些罢了。
但,听尔晴介绍过橡树汁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用处后,五嫂才提起了兴趣,决定跟尔晴合伙投资种植橡树。
本来尔晴还想着可以一边种植橡树,一边从国外进口橡树汁制成一些橡胶制品先打入市场,无奈实际情况根本不允许,最后只能选择自种自产自销。
好在,这时候,国外已经有介绍橡胶树种植、采集方法的书籍,富察家要弄来也不算难。
通过搜集来的各种有关橡胶树的书和尔晴了解的那些知识,尔晴跟五嫂共同出资购置来五顷地,分批次种下了一万七千多颗橡胶树,四年多过去,第一批橡胶树种植时间已达三年以上,就快能够取胶,橡胶厂也该着手建造了,尔晴必须亲自去一趟看看,光寄图纸过去,她实在不放心。
“那你估计要去多久呢?”
傅恒不舍地问。
尔晴这次去广东,他无法陪同,脑海里就控制不住地联想到很多不好的事儿,一个女子孤身在外,要是路上遇到突发状况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到了广东水土不服又怎么办?
固然,安排奴仆随行照顾是肯定的,只是,就算奴仆再多、再尽心,傅恒该放不下的心还是放不下。
除了去金川的那一年多,傅恒跟尔晴就没再长时间的分开过,但,傅恒明白,就像他有他的抱负,尔晴也有自己的志向。
他不该,更没有理由不让尔晴去。
与傅恒不同,尔晴担心的是,自己起行得了么?
如果不是有非常特殊的缘由,还没有女人能在不是随眷的情形下只身前赴几千里之外去谈什么劳什子生意!
镜子前的尔晴,正在梳头的手时不时停住。
“额娘她们那里有我,只是,你准备何时动身?”
“最起码也要半个多月后。”
傅恒走到尔晴背后,从她手里接过那把玳瑁梳,撩起一束青丝,边梳边道:“你从未去过那边,要不你再多等些日子,我先去信五哥,让他派两个熟悉一路上状况的人来京城接你,省得你两眼一抹黑地去。”
“嗯,我本来也是准备叫五嫂这样安排的。”
尔晴转身,仰头看向傅恒。
傅恒抿着唇对她笑。
“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保证一定全须全尾地走,全须全尾地回来。”
她站起来,伸手抱住傅恒:“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安儿。”
一个月后。
尔晴带着杜鹃、雀梅、桑雪等十来个人踏上了去往广东的商船。
杜鹃、雀梅、桑雪不用多说,其余的,除了四个有功夫在身的护卫、两个随护医士外,傅恒还另外安排了三个同样会些拳脚的婢女跟着,这是他之前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习武女子后,特意让人训练出来的,练了几年,算是能出师了。
这次,尔晴乘坐的是海商的船,因为要出海,船型要比内陆河上的大很多,商船日夜兼程,每隔两天停靠一次港口,上下人并补充些物资,如此,八天后,商船抵达终点,粤海关广州虎门口,尔晴则还要再转小一点的商船去徐闻港,这又花了两天,加上从北京到天津、从徐闻港到五哥和五嫂在徐闻县的府邸的路程,一共耗费了整整十二天半的时间。
坐了那多天的船,尔晴等人上了岸还觉得整个人都在摇晃,不过,一行人一路上也算开了眼,增长了许多见识,虎门口那可真是繁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泰国、缅甸等等各个国家的商旅络绎不绝,甚至比尔晴在现代时见过的外国人都多,当然,这不包括她在网上或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
之后,整整修养了三天,尔晴才调整过来,找了个时间与她五嫂去了橡胶树种植园,由于新鲜采集的胶树汁很容易变质,要尽快进行一系列处理,所以工厂的选址就在橡胶树园的附近,坐马车大概半天的样子。
三个月的时间,尔晴在实际建厂的过程中对原本的设计图进行了多次修改,而,要想将胶汁原液加工成各种制品,还需要经过搅拌、挤压、高温蒸煮、清洗消毒等多道工艺,完全依靠人力产能有限,变相就会提高成本,所以尔晴最初的设想便是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相结合的模式去建造一条生产线。
其中,要使用到的机械就是蒸汽机,一条生产线需要三台,一台用于连接一个大搅拌臂,另外两台各连接个大滚轮,剩下的地方都用人工应该够了。
为了控制初始成本,尔晴和五嫂商量过后,决定先弄三条生条线出来,这就需要九台蒸汽机,若不是她大哥禄同在皇上面前进言说尔晴也是在为其做实验,试试看如何将蒸汽机应用到其他行业中,皇上怕是不会同意把机器租给尔晴和她五嫂。
要知道,官府对蒸汽机的管控那是极其严密的,前面说过,每一台出租给民间使用的蒸汽机官府都会定期派人提供维护修理服务,同时这些人也要对蒸汽机是否真正被用在了该用的地方进行追踪、记录,尤其是在粤、闽、浙、江这四大通商口岸的管控措施那就更多了,为防止有官员或百姓被收买偷偷将蒸汽机转卖给外国人,每条装有蒸汽机的官/民商船经过各个海关、港口的时候,搜查都非常严格,这些船上还会有专门派去看管蒸汽机室的水师兵,倘若遭遇意外,其他的什么都好,蒸汽机绝对不能流入外族手中。
因为如今完整知晓一整个蒸汽机的详细构造图纸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其他各地官船厂只承担制造其中一部分零件,完成后,统一运到清江督造船厂或京城工部下属的船厂进行组装后再运往租用的船只上安装。
因而,官府更多的管控还是在机器上,并出台了多项法规,封锁蒸汽技术,但凡有一台蒸汽机出问题、被偷运出国,从上到下数十人都要为其负责,偷运没成功,只夷一族,偷运成功,夷三族。
现在,那九台蒸汽机还未运至工厂来,届时,想来也少不了负责监管这些机器的官员,至于她们工厂里的橡胶制造技术是否会被泄露,尔晴并不太担心,因为其他人即使想模仿,也必须经过种树、建厂、培养工人一系列步骤,等别人能生产时也要好几年,尔晴她们的厂早就抢先占据了市场,中国那么大,尔晴不介意分一杯羹出去。
如此,在广州差不多待了三个多月后,亲眼看着橡胶工厂建造得七七八八了,尔晴才终于踏上归途,又是十几天的路程,方回到京城。
傅恒收到信一早就在骆河驿等着尔晴。
数月未见,回到家,两人好一番亲热、温存,诉说着相思。
架子床上的纱幔被掀开,傅恒披了件长袍,起身走至桌边,给自己到了杯茶喝了,又倒了杯端着回去喂给尔晴。
等尔晴喝完。
傅恒看向她的眼睛。
慢声道:“有一件事要跟你说,你可能要多几个孩子了。”
尔晴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肚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