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多了,当我再拾起这个题目,竟是有些陌生了。
这个句号,来得有些久远。
当初我是为什么要写呢?
就我当时来看,虽然舍得折腾,但也没有到为了致敬我喜欢的每个人物来专门创作一篇小说,柯南没有,尼摩没有,昭君也没有。现在想起,真是绝无仅有。
一年前,我当时还在三班,我和我的同桌都是道尔迷。我的这个灵感是由一堂外教课萌发的。
当时的外教,要求我们每个组写一篇恐怖色彩的故事。这个我初三时练过一篇,还记得文章最后那句"这里即将发生凶案"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福尔摩斯。
几年前看过一部恐怖电影《死寂》,典型的意大利惊悚风格。我便一直记得玛丽肖那残破的玩偶,那张漆白的脸,血红的唇。看过巴斯克维尔猎犬事件就知道,福尔摩斯对于鬼怪之说是不相信的。那么当福尔摩斯遇上死寂,会如何?
题目为死咒寂,不仅是因为这不是鬼作怪而是人为,也是因为这是一个诅咒。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不仅是因为这是福尔摩斯的时代,更是因为十九世纪末号称是大英帝国最后一个安居乐业的时代,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人心险恶的时代。这也是福尔摩斯诞生的原因。
那是一个阴雨的四月,英国是典型的海洋气候,一年四季都在下雨,这样就有了华生开篇的忧郁。我想到了《住院的病人》开头福尔摩斯的简单推理,于是就有了那句"伦敦这时的天气一定糟透了"。
关于故事引入的舞台,是一个庄园,我借用了《恐怖谷》《格兰其庄园》,房内的密室也是想到了《恐怖谷》和《马斯格雷夫礼典》。
故事的情节,最想讲一讲的是那几幅家族的画,这一点在文中也提过,推理是根据猎犬事件和硬质盒子而来。福尔摩斯有一项特别的技能:看画像可以透过装饰只看面部特征。至于复仇的原因,和死寂是一样的。
在写这篇文章时,为了读起来更亲切,我加入了一些由原作改变的情节。看到有许多读了我小说的人都有评论说像原文,我是真的很高兴。但我实际上认为这篇小说没有像原作那样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这的确是大大的不足。
福尔摩斯是一位似真的人物,他有着自己的性格与情感,而我做的也只能是把我欣赏的福尔摩斯展现出来。
想想当时构思这篇小说时,只是用于外教课,但由于一些原因,它没有被翻译成英文,也就没有在外教课上展开。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外教已经回国,而我也已经离开三班,这篇小说当时存在的意义看似没有在,但福尔摩斯还在,这就是。
小说的最后,我留了一个伏笔,她是我自己创造的人物。将来,大侦探也会继续在她的生活中出现。
正如有柯南道尔迷是这样说的:道尔已逝,但福尔摩斯还在。
最后,以此全部致敬我最亲爱的福尔摩斯和阿瑟柯南道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