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清平·孤城困一生】
仁以一心度黎明
忍是利刃于心上
成全了春秋社稷
又能否成全他的寸草之心
————
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
————
君临天下,原来不是开疆扩土,不是建功立业;而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何不干脆改成个忍字?
天意难测,然朕为社稷之主,万民之君。唯愿与卿等共修政事,为政以德,爱民以仁。我君臣共同日夜勤勉,以答天戒。
加罪于人,须当谨慎。须知坏人清白,如同害人性命。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光芒万丈之下,要靠什么撑着。
我大宋的官差胥吏皆要公忠能廉!
任何一人,再聪明,再仁慈,因为有情有欲,若无任何约束,终将因情生痴,因欲生贪。常人如此,是毁一人;国君如此,是毁一国。
朕少时,渴望励精图治,夙夜勤谨,然后能惩恶扬善,亲君子,远小人,穷朕毕生之力,使朝堂上下政治清明,五洲之内,海晏河清。
自有千里江山如画,须得悉心呵护。
在朕心中,功绩可以少一些,但要天下平宁,亦不能亲见一个无辜的生命被牺牲掉。
天下之大,哪里有真正无私之人呢?而是如何处置好这份私心罢了。
我们能成为百姓白日里的太阳,黑夜里的星辰,是他们在这样辛苦艰难的生活里,抬起眼就能看见的光。
————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
皇帝龙兴,徐出闱闼。
晨坐太极,昼开阊阖。
躬揽英贤,手锄奸枿。
大声沨沨,震摇六合。
如乾之动,如雷之发。
……
交相告语,皇帝神明。
四时朝觐,谨修臣职。
四夷走马,坠镫遣策。
交相告语,皇帝神武。
解兵修贡,永为属国。
皇帝一举,群臣慑焉。
诸侯畏焉,四夷服焉。
臣愿陛下,寿万千年。
——石介《庆历圣德颂》
————
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
【心思清明·丹心照日月】
天下之大,包罗万象,有正便有邪,有阴便有阳。陛下乃天下共主,而非是惩恶扬善的侠客和判官。
执国如执秤,若想使秤常平,君心当如镜,明辨善恶是非。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今春去,来年春还会来。雁南去,亦还会北归,不必过于悲伤。只是人生一世,诸多别离,怎可能不惆怅?
能有一位令天下士人景仰的圣人,能够引领以天下为己任的士风。假以时日,真能够起到移风易俗的功效,何其珍贵,何必置其于火上?若入中书成首相,主政国事,周旋于君臣民之间,万事便不止须得有所主张,更须得承担后果,扫尾善后。所虑之事,所做权衡,便是整个天下。这把尺子,并不全是文人奉信的道义。孔孟是圣人吧,试问他们何曾身居要职,何曾手握实权,何曾左右过一国之政事呢?
世间固然有黑白是非,但更多的是得失利害。你是执政,你的言行便是执政的方向。你的进退,更系着新政的成败。万物皆是眼中的万物。
被江河阻路,叹人不如水中鱼,人之不足也。被山阻路,叹人不如空中鸟,人之不足也。若此,满眼皆是不足处,你尽可说并非谣言构陷,却又并无改善之法。
————
其实我做官,从未想过名垂青史。为官这些年来,总算得是问心无愧。
————
【山祯海晏·一世知己】
先生当真是越来越稳了,进谏点到为止,应对惜言如金。
臣已是近知天命之年,历经两朝,如今执掌御史台,身担监察百官之重责,又殊得官家信任。于是一言一行,不但被用来做断事依据,更被用来揣测官家心思好恶,怎敢不谨言慎行?
我以为,先生在垂拱殿的大殿之上,是晏中丞,而在这帷幄之中,讲经之处。永远是我的先生,会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必怕错,不用战战兢兢。
臣进谏时反复思量,确实是因为,臣对官家一日更比一日敬畏。
朕又不曾因为谁说错了而降罪。更何况是先生。先生怕什么?
畏是出自于敬,官家如今已是英明睿智的君主,万事自有自己的主张,已不是需要臣保护和指导的孩子了。若臣仍以旧时姿态以对,不仅失礼,亦不是官家所需要的。
先生说的是,既为帝师,焉能无礼?
————
范仲淹等心无私而怀天下,却忠直耿介太过,而夏竦等人却又不及。吕夷简睿智,处事圆熟老辣,却霸道心机太过。而陈尧佐等人又不及。
吕夷简之卓绝政见、手段魄力,夏竦长袖善舞、成事之能,范仲淹浩然正气、不为外物所动的赤子之心。韩琦洞悉人心的智慧,富弼权衡利弊的周全,苏舜钦、欧阳修、蔡襄等人的才华。为人臣,各有所长,亦有所短,或过或不及。然而裁长补短之权始终在官家手里。
————
十二年前,你将我带回这四方城中,如今也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不让我恣意一回,你可真是大宋天子最好的先生,温和斯文地逼着我,在这里做一辈子的悬丝傀儡。
如果有个人,你少年时,不让你认亲娘。你中年时,把个别家孩子塞给你,继承你的家产。这个人,你会不会永远不想见到他。
————
朋党之论,实属大忌。
朋党之害,已现端倪。
————
多谢官家宽待老臣。
欧阳修未必懂得先生,而先生,从来懂得朕。
————
其实在我看来,帝师两人都极为通透。官家对一切心如明镜,也未必不是受先生影响。两人半生疏离,唯地理距离,但若谈起彼此相知,无人可及。山祯海晏,一世知己。
长文梗概:
阿祯重生向,来生虽仍为天下之主,然不为孤城锁。有先生在,帝王也未必是孤家寡人。
逆历史,先生只有一次贬谪,就是知应天府。生母事会圆满解决,亦圆了阿祯的梦。
后宫一笔带过,笔墨会少很多,无温成皇后,仁宗第二任皇后非曹氏。
朝堂为主,部分情节由剧衍生。帝师相知,君臣相得,共创清平盛世。
两位心中最重的都是天下平宁,百姓安乐。
此乃谓清平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