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动漫同人小说 > 古生物百科
本书标签: 动漫同人  古生物 

异特龙

古生物百科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

中文学名

异特龙

拉丁学名

Allosaurus

别称

跃龙、异龙

二名法

Allosaur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蜥形纲 (Saurops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异特龙科 (Allosauridae)

异特龙属 Allosaurus

脆弱异特龙、卢卡斯异特龙

分布区域

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以及中国

总目

恐龙总目

体长

7-9.7米

体重

1.5-3.6吨

竞争对手

蛮龙,食蜥王龙,依潘龙和角鼻龙

生存年代

晚侏罗纪

含义

与众不同的蜥蜴

食性

肉食性恐龙

保护现状

已灭绝

异特龙是侏罗纪后期活跃于北美洲、非洲等地的主要肉食性恐龙。第一具异特龙化石是187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被发现的。化石显示,这种恐龙集猛禽与鳄鱼的特性于一身,其学名的意思就是“与众不同的蜥蜴”。异特龙的化石出土量非常丰富。在目前所发现的该时期的恐龙化石中,异特龙化石占了将近十分之一,这也为人们研究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就体形而言,异特龙并不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的,但它拥有更适于猎杀的身体结构。首先,它的前肢非常粗壮,上面长有3根指,每根指头上都生有利爪,可以毫不费力地撕开猎物。其次,高大粗壮的后肢能有力地支撑起它的重量,使它行动起来更为敏捷。最后,粗大的尾巴还可以当做鞭子,横扫任何胆敢进犯的敌人。

异特龙的颅骨长、宽并且很厚。异特龙还有扁平宽阔的肠骨、末端膨大为足状的耻骨,股骨比胫骨要长。异特龙的脚踝长得很高,脚上有鳞片,就像不能飞翔的巨型鸟类的脚,且远比现存的任何一种鸟类的脚都重。拇指的位置较高,朝向后方,趾爪的核心为骨质,外层则为角质。

异特龙生有70颗边缘带锯齿的牙齿,每颗牙齿都像匕首一样尖锐,并且都向后弯曲。如果某颗牙齿脱落了或在战斗中断掉了,一颗新的牙齿会很快长出来填补这个空缺。另外,异特龙可以将颌部张得很大,然后再向外扩张,这样有利于撕碎猎物并且吞食大块的肉。

异特龙有强劲的后肢和健壮的尾巴,在捕猎时往往成群出击。古生物学家曾经发现过一些弯龙的骨骼化石,上面有异特龙的牙齿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折断的异特龙牙齿也散布在四周,这表明当时曾发生过一场血腥的捕杀。但异特龙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捕捉到新鲜猎物的,因此,它可能也吃动物的尸体。

异特龙具有大型的头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重量,眼睛上方拥有角冠。它们的头颅骨是由几个分开的骨头组成的,骨头之间有可活动关节,进食时颌部可先下上张开,然后在左右撑开吞下食物;它们的下颌也可以前后滑动。嘴部拥有70颗大型、锐利、弯曲的牙齿。相较于大型、强壮的后肢,它们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弯曲,长度为25厘米。尾巴长而重,可平衡身体与头部。异特龙的骨架和其它兽脚亚目恐龙一般,呈现出类似鸟类的轻巧中空特征。

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动物,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它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鸟脚下目、剑龙科、蜥脚下目恐龙。异特龙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很少有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它们有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颌来撞击猎物。

第一个可明确归类于异特龙的化石,是在1877年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所发现。异特龙具有复杂的分类历史,过去曾有许多种最初被归类于异特龙,腔躯龙,直到在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发现大量的化石后,异特龙才成为常用的名称,并成为最广受研究的恐龙之一。

异特龙的化石主要来自于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另外在葡萄牙、坦桑尼亚也发现了可能的化石。异特龙的化石是美国犹他州的州化石。由于异特龙是最早被发现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所以长期以来吸引了一般大众的注意,并出现在数个电影与电视节目中。

异特龙是种典型的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粗壮的颈部、长尾巴、以及缩短的前肢。脆弱异特龙是最著名的种,平均身长为9米,而最大型的异特龙标本(编号AMNH 680)的身长估计为9·7米,体重为3.6吨。在1976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sen)的异特龙专题论文中,他提出异特龙的身长最大值为13米。如同其他的恐龙,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也有争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年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已有1000公斤,以及1010公斤等不同的数据。

莫里逊组专家约翰·福斯特(John Foster)提出,大型的成年脆弱异特龙的体重为1000公斤,但根据他所测量、参考的股骨,合理的估计值应约750~800公斤。有数个巨型标本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可能事实上属于其他恐龙。异特龙的近亲食蜥王龙(编号OMNH 1708)身长可能有13米。曾被归类于异特龙的一种,巨异特龙(A. maximus),最近的研究多认为它们是个别的属。另一个可能属于异特龙的标本(编号AMNH 5768),曾长期被归类于Epanterias,身长为12.1公尺。[6]在新墨西哥州莫里逊组的彼得森采石场,发现一个大型的异特龙科部分骨骼,是食蜥王龙的第二个标本。

异特龙拥有9节颈椎、14节背椎、5节支撑臀部的荐椎。尾椎的数量不明,可能随者个体大小而不同;詹姆斯·麦迪逊估计异特龙有接近50节尾椎,而葛瑞格利·保罗认为这个数量过多,提出应该不超过45节。颈椎与前段背椎有中空区域,这种空间也可见于现代鸟类,被认为具有类似鸟类的气囊系统,使用于呼吸作用上。异特龙的肋骨宽广,形成桶状胸腔,与较原始的兽脚类(例如角鼻龙)不同。异特龙也具有腹肋,但不常被发现,可能有稍微的骨化。在一个已公布标本中,这些腹肋被发现生前曾受过伤。有一个叉骨被保存下来,但直到1996年才被确认出来;在一些案例中,叉骨与腹肋则被混淆。主要的臀部骨头肠骨巨大,耻骨有个明显的尾端,可能作为肌肉附著处,以及身体躺在地面时的支撑物。在1976年,麦迪逊发现克利夫兰劳埃德恐龙采石场所发现的异特龙化石,有接近一半个体的两个耻骨上端,并未互相固定者。由于这个特征与体型无关,因此麦迪逊认为这是种两性异形,雌性个体的耻骨上端没有互相固定着,可使产卵时更为顺利。然而,这个理论并未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与后肢相比,异特龙的前肢相当短,但比暴龙要长很多,约是后肢长度的35%。每个手部具有三根手指,以及大型、大幅弯曲的指爪。异特龙的前肢强壮,与其他的兽脚类恐龙相比,它们的前肢适合抓握一定距离内的猎物,或是将猎物拉近。前臂稍短于上臂,肱骨与尺骨的比例为1:1.2。手腕具有类似半新月形的腕骨,手盗龙类的腕骨更为接近半新月形。异特龙的三根手指中,内侧第一根手指是最长的。指爪的状态显示手指可能用来钩住东西。

通过研究遗骸,我们了解到许多恐龙身体庞大,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很聪明。马门溪龙活着的时候约有四五十吨重,而脑子重量只有500克左右。又如剑龙,他的身躯有大象那么大,而脑子却小得如约100克的核桃。异特龙也长着庞大的身体,但据推测,他的大脑可能很发达,是侏罗纪时期智商最高的大型肉食恐龙,这也给它们的群居提供了方便。

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者,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它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鸟脚目、蜥脚下目恐龙。异特龙经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很少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它们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颚来撞击猎物。

上一章 副栉龙 古生物百科最新章节 下一章 帝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