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学者焦竑在任皇长子讲官时,采辑前代名人事迹,并配以插图,编成《养正图解》。该书专为教育太子而作,所选内容很能反映编辑者的治政思想。书中强调对太子的教育关系着将来国家的治乱,应引起重视。而君主更应加强自身修养,任贤杜佞,同时注重兼听、纳谏,惠及民众。
焦竑,字弱侯,又字从吾、叔度,号澹园,又号漪园,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享年八十岁。(关于焦竑生卒年,有不同说法。这里生年据容肇祖《焦竑年谱》,载《燕京学报》第二十三期。卒年据明代黄汝亨《祭焦弱侯先生文》,载《寓林集》卷二十)他原籍山东日照,祖上在明初以军功封副千户,“宦游留金陵(今南京),二百余载”(焦竑《与日照宗人书》,载《澹园集》卷十三),遂世为南京人。焦竑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乡试举人,万历十七年(1583年)中进士一甲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后迁东宫讲读官。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他任顺天府乡试副主考时,遭到曾得罪过的同僚陷害,以取士文体险诞的罪名,贬官为州县小吏。次年,他辞官归乡,专事读书作文,讲学论道,成为当时士林领袖人物之一。焦竑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其学问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以及宗教、博物、典章制度、金石文字、目录版本等诸多方面。其著述也颇为宏富,撰有《澹园集》,《易荃》、《焦氏笔乘》、《焦氏类林》、《玉堂丛语》、《国史经籍志》、《国朝献征录》、《皇明人物考》、《俗书刊误》、《老子翼》、《庄子翼》、《阴符经解》等近二十种。
纵观焦竑的一生,虽曾入朝为官,但仕途并不得志。他主要的活动及成就就是设教讲学,著书立说。焦竑在明朝以博学见称,其著作深为当时士人所推崇。他的学生、明代学者、大科学家徐光启,把文章分为三大类,即朝家之文、大儒之文、大臣之文,认为对此三者“能兼长而备美者”唯有王守仁与焦竑二人。(徐光启《澹园续集序》)以至于焦竑的文章“行于世者,人皆诵习而宗之”。(吴梦《澹园集序》)从其著述中可以看出,焦竑对儒学、佛经、道藏均有深入研究,对历史学的兴趣十分浓厚,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又颇为突出,而文学方面也在明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学术成就是焦竑最主要的贡献,对其研究的重心当然应放在这方面。但是要对焦竑有完整的认识,还不能局限与此。他历来主张学以致用,又与明代思想界著名的怪杰李贽相交甚厚,其关于国政时事的议论自然时有所见。因而,对焦竑治政思想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焦竑出任皇长子讲官。他认为经筵讲官的责任不只限于讲解书本词句,还应对时政有所匡正。因此曾明确指出:“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辨析经史为观美也,为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焦氏笔乘》卷三《经筵面奏》)当时,能够面奏直谏的讲官很少,因为这样很可能因直言而贬官。正如焦竑所说:“近世面奏唯两人”(《焦氏笔乘》卷三《经筵面奏》),即嘉靖时修撰吕楠和祭酒陆深,二人皆因此而由京师被贬谪为地方小官。可是,为人耿直的焦竑不顾这种现状,仍然坚持学以致用的精神。为此,专门编撰了《养正图解》一书,准备献上,作为太子的教科书。他在该书自序中说:以职事叨从劝讲之后,窃愧空疏靡所自效。独念四子五经,理之渊海,穷年讲习,未易殚明。我圣祖顾于遗文故事拳拳不置,良繇理涉虚而难见,事征实而易知,故古今以通之,图绘以象之,朝诵夕披而观省备焉也。诚不自揆,仰遵祖训,采古言行可资劝诫者,著为图说,名曰《养正图解》,辄录上呈,以俟裁定。
焦竑编撰《养正图解》颇费苦心,他从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中,采摘了六十个可作为治政借鉴的故事。其时代上起西周、春秋战国,中经两汉、魏晋南北朝,下迄唐宋两代。其人物主要是圣君明主,如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等,涉及二十多位古代帝王的言行。也有哲人(如孔子)、贤相(如汉代魏相、唐代韩休、宋代赵普等),及其他古代名人的事迹。他把这些名人故事编成生动的短篇,配以形象的图画,写上醒目的四字标题,很适合未成年嗣君的学习。
可是书编成后,却引起了同官郭正域等人的妒忌,“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明史·焦竑传》),散布流言蜚语加以阻挠。焦竑为避在储君面前沽名钓誉之嫌,便没有把书献上。不过,由于《养正图解》确实编得不错,当时即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万历年间,就由祝世录作序,丁云鹏绘图,吴继序书解,吴怀让捐赀,黄奇镌刻成书。(明祝世录《养正图解》序)至清代又不止一次有过重刻本,但主要用于宫廷,流布不广,至今已较为罕见了。笔者研究焦竑著述时,在北京图书馆阅读了万历年间刻印的《养正图解》,深为其图文并茂所吸引。中国古代为太子讲学者甚众,但大多是对现成的经书典籍进行词句的诠释,至于独持己见,自编教材为储君讲学者,则甚为少见。而其书能留传至今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因而,《养正图解》不仅是对焦竑进行全面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著作,而且对于研究古代治政思想的发展和古代储君教育的状况,也具有很高的价值。下面,就《养正图解》一书中反映出的治政思想,略加论述。
一、谕教太子是国家“根本之计”
在我国古代,封建帝王是国家最高首脑,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的治乱往往与帝王的思想状况、治政能力有直接关系。而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在成年前对其谕教的效果直接关乎其继位后的表现,因而长远来看,谕教太子确为国家的根本大计。对此,焦竑在《养正图解》开头就有明确表述:
为帝者,首乃海内甫定即垂意根本至计,博远耆艾魁垒之士从太子诸王以游已,命诸臣讲读经书暇,开陈明君、良相、孝子、忠臣诸故事及时政沿革、民间疾苦之类已,又命绘农业艰难与古孝行图以进,盖其为教可谓本末具举,蔑以复加已。
这里不仅指出了谕教太子的重要性,并且列出了谕教的内容。
焦竑认为,人无生而圣者,必须经过长期教育,才能懂得修身治国之道。因而,主张教谕太子应从童年开始。如他在自序中所说:夫圣须学也,学须正也,而功必始于蒙养。古者八岁而就外傅,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入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而比义。盖积习见闻,纳之轨物,故成材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