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与文明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文化 

历史与文明

二、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清朝编修《明史》时,除了取材于明代实录、典志、专门史书外,也吸收了大量传记和杂史的材料,《玉堂丛语》也在其内,只要稍加比照即可看出。

《明史》采摘《玉堂丛语》的材料分为两种情况。其一,直接引用,稍加润色。如《明史》卷190《杨廷和传》,记载他削裁冗员的事:……已而诏下,正德中蠹政矨抉且尽。所裁汰锦衣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悻得官者大半皆斥去。中外称新天子圣人,且颂廷和功。而诸失职之徒衔廷和切骨,廷和入朝有持白刃伺舆旁者。事闻,诏以营卒百人卫出入。

《玉堂丛语》卷之二《政事》的文字是这样的:……已而诏下,正德中蠹政矨革且尽,中外加额,称新天子圣人。而所革锦衣等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悻得官者殆尽。失职之徒衔廷和切骨,入朝有持白刃恫喝于舆傍者。

事闻,诏以营卒百人为廷和出入卫。

略加对照即可看出,两书记载内容完全相同,有些句词完全一致,只是个别字句稍有变动而已。

再如,《明史》卷176《商辂传》,记商辂指出汪直督西厂擅权横行,危及国家的议论:

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边城要害,守备俄顷不可缺,直一日械数人。

南京,祖宗根本地,留守大臣,直擅收捕。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玉堂丛语》卷之四《侃直》中的文字如下:文毅(商辂的谥号)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收问,渠敢抄諸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北门锁钥,一日不可缺人守者,渠一日擒械数人。南京,祖宗根本重地,留守大臣,渠敢擅自收捕。诸近侍,渠敢擅自换易。此人不黜,国家安乎危乎?

上述议论,二者记载中的渊源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

《明史》采用《玉堂丛语》材料的另一种情况,是不录原文,浓缩概述。如《玉堂丛语》卷之二《筹策》类,记文渊阁大学士宋讷上《安边策》,基本载录了原文:

宋讷献《安边策》曰:“今海内既安,蛮夷奉贡。惟沙漠胡虏,未遵声教,若置之不治,则恐岁久丑类为患边圉。若欲穷追远击,又恐六师往还万里,矷运艰难,士马疲劳。陛下欲为圣子神孙万世之计,要不过谨备边之策耳。备边固在乎屯兵,实兵又在乎屯田,屯田之制,必当法汉。本始年中,匈奴帅十余万骑而南,欲为寇,汉将赵充国乃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充国统制期间。则当时之筹画区分,概可想见。我朝诸将中,勇智谋略岂无如充国者哉!

陛下宜选数人,每将以东西五百里为制,随其高下,立法分屯。所领卫兵,以充国兵数斟酌损益,率五百里屯一将,布列沿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练有法,遇敌则战,寇去则耕。

此长久安边之策也,又何必劳师万里,求侥幸之功,以取无用之地哉!”上嘉纳之,遂令边军皆屯田,且耕且守,著为令。

而《明史》卷137《宋讷传》,只对《安边策》做了概括叙述。其文字如下:

讷尝应诏陈边事,言:“海内又安,惟沙漠尚烦圣虑。若穷远追击,未免劳费。陛下为圣子神孙计,不过谨边备而已。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汉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以东西五百里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策也。”帝颇·用其言。

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条,但无需赘列,仅此也足以说明《玉堂丛语》确为《明史》编撰时的史料来源之一。

上一章 一 历史与文明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