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戏班的班主老侯早年在戏院里打杂,偶尔也补个缺,演些小角色,这在行话里叫“跑龙套”老侯虽然是个跑龙套的,但是他耳聪目明,没多久就把戏院里的规矩学到了手。
在戏院里,最低等的工作就是“跑龙套”因为“跑龙套”和打杂,老侯受够了戏院老板的气。由于不甘受辱,雄心勃勃的老侯离开了老北京的这家戏院。之后,老侯凭着自己在戏院里练的一身本事,从街头卖艺开始,渐渐地攒了些钱财,自己建起了一个戏班。
老侯当年认识的一些朋友听说了,纷纷跑来支持老侯,戏班也越做越大。老侯平时最喜欢读的书是《论语》某一日,他读到了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猛然来了灵感,这个戏班就叫“三人行!”
于是“三人行”戏班诞生了,戏班建起来之后,凭着老侯的苦心经营,风头一时无两。这可引起了戏院老板的不满,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老侯斗不过戏院老板,自然也就在北京待不下去。而且当年那些支持他的老友们迫于压力,只好和老侯分道扬镳,这让老侯一时陷入了困境。
无奈之下,未了生存,老侯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北京。此后几年,老侯带着戏班走南闯北,漂泊无定。直到后来,他带着只剩下几个人的戏班来到了扬州。老侯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缘,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在扬州的这座不大的戏院里,老侯和他的戏班首次登台即轰动一时。
自此,老侯的戏班才逐渐壮大起来。许多名家名角儿纷纷加盟,至于学徒龙套,则更是不计其数了。唯一让老侯遗憾的是,没有拿的出手的旦角儿。旦角就是京剧里的女性角色,那个时候,伶人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登台表演的伶人必须是男性,包括旦角儿。
可是堂堂男子汉,有谁愿意捏着嗓子演女人呢?老侯的戏班里只有一个旦角儿曲湘玲,可是曲湘玲的演技平平,而且年纪又大。其他的人都是桃李满天下,跟在身后的学徒一大堆。唯有曲湘玲,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
这个缺憾也让老侯颇为发愁,直到他遇见了魏寻芳。
其实老侯和魏寻芳的相遇纯属偶然。
那时老侯受扬州富户林之宝邀请,带着戏班给林家老爷子做寿。
寿宴热闹非凡,老侯虽然是开戏班的,却天性不喜热闹。趁着宴会进行得如火如荼,老侯溜出来,躲个清闲。
老侯顺着林家山墙外的弄堂神态自若地走着,这时从角落里钻出了小乞丐。这小乞丐十五六岁年纪,浑身上下脏兮兮。小乞丐卑微地站在老侯面前,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来,把个碎了半边的破碗递到老侯面前,颤巍巍地说:“老爷!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嘴上说着,肚子里却发出阵阵叫声。看得出来,这孩子应该很久没有吃饭了。老侯发了善心,带着这孩子来到街口的一家面馆,给这孩子点了一大碗烂肉面。小乞丐见了吃的,眼睛都直了,他狼吞虎咽,一会儿功夫,一碗面就吃得连汁水都不剩了。
吃完,这小乞丐终于支撑不住,“哇”地一声哭了。
这小乞丐本名叫阿虎,山西太原人氏,本姓魏。一年前,他们一家来扬州投亲靠友,没想到半路上遇见了土匪,一家人都死了,只有他命大,胸口挨了一刀没死,捡了一条命。阿虎一边说,一边解开衣服,只见他胸口一条长长的刀疤,甚是吓人。
阿虎后来挣扎着,来到了扬州,本想着亲戚们能帮一把。可是亲戚们看到他这副模样,都把他撵了出来。
阿虎无奈,只好流落街头,做了乞丐。
“我想跟着你,叔!”阿虎说。
“我是一个唱戏的,这很苦的,还是算了吧!老侯说。
“我不怕!只要有口饭吃,当牛做马都可以!”阿虎说。
老侯虽然不情愿,但是看他是个孩子,整日行乞毕竟不好,于是就把他带回来了戏班。
阿虎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看样子,是个俊朗的少年。虽是男儿,却带着几分女子的娇媚。老侯灵机一动,说不定可以让他学学旦角呢?
于是,阿虎的旦角之路开始了。
后来,旦角儿改变了阿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