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昭逐渐清醒了过来,她睁开眼睛,天色是一片的赤橙,不久又添上了几笔靛蓝。
日薄西山,百鸟归巢。
宁昭只觉得有气无力,发丝湿漉漉地黏在脸上。风吹过,冷得她直打颤。
她的意识重回大脑。
宁昭挣扎着翻了个身,又不住咳嗽起来,胃里的水随即便被呕出,濡湿了一片土地。
“醒了就快点起来,吃饭了。”
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双绣鞋,宁昭颤着手,虚弱地扯了扯视线中的裙摆,哀求道:“母亲……我起不来了……”
说着,手无力地垂下。
世界安静了很久,宁昭的湿衣裳都被凉风吹干了。突然,宁昭只觉得自己被一双手翻了个身,随即被人拥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中。
她惊异地睁开眼,只见宁泉依旧不言苟笑,动作却带了点温柔的意味来。
直到宁泉帮她洗完澡,询问了她是否要用膳,再将她放到床上、掩好被子,这短短两刻钟,却叫宁昭整个人都有些不安起来。
她想了想,宁昭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了动静,那是宁贺昨夜来过——所以今天下午,宁泉才又将她丢进了池里。
池水虽浅,但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太深了些。
同时,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日复一日的担惊受怕,理应说让她对宁泉埋下了深深的恐惧。
奈何宁昭生来,便不具备常人的五感。
换句话说,她体会不到旁人的情绪。
再加上这偌大的院子,她只见过三个活人,一个是宁泉,一个是宁贺,还有一个哑巴仆人,但是没有人能够教她如何去察言观色。
宁贺说要叫他爹爹,要叫宁泉娘亲,但是宁泉不让。每每宁昭喊一次“娘亲”“爹爹”,宁泉都会想尽法子地折磨他。久而久之,宁昭只能毕恭毕敬地喊她一声“母亲”,而对宁贺,则沉默不语。
宁泉平日里不待见她,甚至常常失心疯,时而说宁昭该喊她“母亲”,又时而说应叫她“姑姑”。
宁昭不懂,母亲也好,姑姑也罢,只要宁泉顺心了,便能换她一段好日子过。
十岁那年,宁贺终于将她接了出去。
她从那个简陋的小楼到了一座华丽雅致的阁楼。这座楼住了许多人,热闹极了。还有一个与宁泉一样大的妇人、一个高她很多的男孩儿和一个小她四岁的小丫头。宁贺说,要叫那个妇人作“母亲”,叫那个男孩儿作“大哥”,叫那个小丫头作“三妹妹”。
她当时只是很疑惑地问宁贺道:“我叫她‘母亲’,那么我的母亲呢?”
宁贺当即脸色一冷,沉声道:“你只有一位母亲,这位就是你的母亲。”
从那以后,宁昭有了很多新衣裳,一年四季可以换很多套;她有了很多的仆人,每一个都可以教她习字念书;她貌似有了很多的东西,不用再过那种清晨醒来,便要遭受窒息的感觉。
“我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宁昭想,但是她问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二小姐要寻找什么。
有一天,隔壁的三妹妹受了惊吓,那天夜里,那个宁贺要她唤作母亲的妇人在宁安床头轻轻吟唱了一首歌儿。
宁昭没由来的就哭了。
她突然想起那天晚上,她因为落池受凉,整整发了一晚的高烧,整宿睡不安稳。是宁泉在她的床头,隔着被子轻轻拍打她的肚子,嘴里哼着一首婉转悠扬的小曲儿,让她逐渐安稳了下来。
她少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