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特别会说话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原创 

第7章

特别会说话

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而且套得结实,套得牢靠。

多使用语气较强的词,表现你的力量

汉语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一个复杂系统,每个语气词可覆盖一定语域的情态,多个语气词相互配合,就可以把各种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语气表达出来。

著名媒体人杨澜的口才很是了得,她的自信更是了得,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自信和口才“主持”着自己的人生。当初她应聘央视主持人时,本来是学院给推荐上去的,可是导演们却并未看中她。于是她便有些窝火了,不觉加重语气“说了一句特冲的话,反而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电视台导演们回答她:“我们是想找一个比较纯情的女大学生,然后跟一个比较成熟的男主持人搭配。”杨澜听罢冲口而出:“那你们为什么不找一个职业妇女呢?我觉得我特别有一种职业妇女的气质!”此言一出,立即把导演们给“震住”了,禁不住对她刮目相看,这也给了她的口才一个初试锋芒的契机。

抗战初期,在举国上下强烈要求***停止内战、进行抗日的形势下,陈毅同志代表共产党在赣州同国民党46师政治部主任谈判。在谈判中,这个政治部主任狂妄叫嚣:“无所谓国共合作,这种说法英美不习惯。”对此,陈毅同志怒不可遏,声色俱厉地回述:“你究竟代表谁?代表英美吗?你若是代表英美,你就没有资格同我谈判!我们的队伍要下山,你挡不住!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有共产党,英美也挡不住!形势变了,你们的脑袋也得变!”

陈毅同志这里连用三个“挡不住”,排比构句,气势磅礴,锐不可当,展示了非凡的雄辩才能。

内地当红美女主播沈星辞去北京台的主持人工作后,正式加入“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队伍,最先“入主”老牌娱乐节目《相聚凤凰台》。这位喜欢直言的美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自己的主持风格与原来这个节目主持人之间的差异,坦言:“人和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难的是要一样,只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就OK了,在生活中我就很招人喜欢的,所以我的本色主持,也应该很招人喜欢吧!”

那么美女主播怎样一直保持是美女?她笑笑说:“不健身、不美容、不瑜伽、不节食,我是纯自然主义者,工作着,就是最美丽的。”

一直都是时尚界的宠儿,然而沈星却直言自己并不喜欢参加Party,“我不想成为Party动物,Party上虽然感觉很奢华靓丽,每个人都打扮漂亮,互相拥抱,但是暗中都在较劲,还有很多东西是特别虚的,Party是人与人之间最孤独的地方。”运用排比,可以全方位地表达各种感情,喜悦、痛苦、亲切、庄重都可产生在其中。在赛事论辩中,排比使用更为广泛,使用效果展示也更为突出。

一位犹太商人带着五幅名画到美国去出售。有位美国画商看中了这五幅名画,便打定主意,不管怎样也要把这五幅名画弄到手。

犹太商人开价500美元,少一元钱也不卖给他。这个美国商人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他一美元也不想多给那个犹太商人,便和犹太商人讨价还价起来,一时双方陷入了僵局。

忽然,犹太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其中的一幅画往外走,二话没说就把那幅画给烧掉了。美国画商眼睁睁地看着一幅画被烧掉,非常心痛。他小心翼翼地问犹太商人:“剩下的这四幅画卖多少钱?”

想不到这次犹太商人要价的口气更是强硬,声明还是500美元,少一分都不卖。少了一幅画,还要500美元,美国画商觉得这样太亏了,便再次要求降低价钱。但犹太商人不理会他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烧掉了一幅画。

这一回,美国画商大惊失色,只好乞求犹太商人不要把最后三幅画烧掉,因为他实在是太爱那些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三幅画要多少钱,想不到,这次犹太商人张口就要800美元,少一分也不卖。

这一回美国画商可真急了,只好强忍着怒气问犹太商人:“三幅画的价钱怎么能比五幅画的价钱还要高呢?你这不是存心耍人吗?”

犹太商人回答说:“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个藏邮家有两枚稀世邮票,应当值25万美元,后来他当众毁掉一枚,马上就有人出价100万美元买剩下的那一枚。”

看那美国画商不说话,又接着说:“我这五幅画均是出自名家之手,本来有五幅的时候,相对来说,价格还可以低点儿。如今,只剩下三幅了,这回可以说是绝世之宝,它的价值已大大超过了五幅画都在的时候了。因此,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真要想买这三幅画,最低也得出价800美元。”

美国画商一脸苦相,但却没有办法,最后只好以此价格成交。

这个故事中的犹太商人虽说有点“奇货可居”,但是他正是巧妙地利用语气较强的词语,还将原有的五幅画烧得只剩下三幅,来说服美国画商以差不多两倍的价钱买下三幅画。可以看出,运用语气较强的词语,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力量,让人不得不屈服。

转移话题:避免引爆对方的情绪炸弹

说服他人是一件比发射航天飞机还麻烦的伟大工程。在说服过程中,不但要抓对要点,用对策略,还要小心对方的情绪,毕竟人是情绪的动物,情绪也就代表非理性,面对非理性的回应,你必须懂得用心理学技巧来应对,而不能一直用理性的策略。

如果你发现对方的情绪有点不稳时,或者答非所问或故意鸡同鸭讲,你可以暂时抛开主题,姑且提出另一个不同的话题,先缓和情势,别让对方的情绪野火愈烧愈旺,等火势稍减,再找机会切入正题。这时,在语义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上,你可以多用一些中性的、比较不刺激的转介词,来降低对方的敌意和情绪化反应,例如“话虽如此”“果真如此”“确实如此”等语词。

举个例子,在《实话实说》的一期节目中,面对美国著名拳赛推广人唐·金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崔永元适时打断,说:“我刚才仔细听了听,好像是我在问我的问题,唐·金先生顺着思路在说自己的事。其实,我的问题特别简单,就是拳击的推广人和拳手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这种巧妙打断,既重申了问题,让嘉宾的思路回到问题上来,又不显得生硬、突兀。

在细心倾听的过程中,崔永元当然早就发现唐·金“跑了题”,但他更感觉到了唐·金的谈兴,而且他有些“跑了题”的谈话,虽然“节外生枝”,但也很有趣,大家愿意听。所以,他没有“及时”打断,而是耐心地听唐·金的畅谈,待有了停顿感,才巧妙地又把既定的话题牵了回来。既给足了唐·金面子,也让观众饱了耳福。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转移话题,避免引爆对方的情绪炸弹。如果你在询问下属工作上的失误时,你说:“这个案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子?里面建档都错得离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方却说:“哎呀!我昨天一整天被主管部的人拼命打电话来问东问西,搞得我头都昏了!业务部的人也说他们的加班时间太长……”

当你遇到这类鸡同鸭讲、答非所问的状况时,最好不要先发脾气,你应该知道对方正陷入情绪化的自责和不安中,这时你再怪他答非所问也是无济于事,不如就改变原本的聊天内容,暂时休战不去逼对方,除了让对方喘口气休息,也让自己冷静想想后续的应对策略。

其实,情绪是谈判和说服中的不定时炸弹,如果对方有任何举动或表情或言辞已出现异状,就要先停下来,不要再步步逼近,先处理他们的情绪,你才会有胜算。

有一位名叫克纳弗的推销人员向美国一家兴旺发达的连锁公司推销煤,但这家公司的经理仿佛天生讨厌克纳弗,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呵斥道:“走开,别打扰我,我永远不会买你的煤!”

连开口的机会都不给,这位经理实在做得太过分了,克纳弗先生满面羞愧。但是,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于是他就赶紧抢着说:“经理先生,请别生气,我不是来推销煤的,我是来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他诚恳地说:“我参加了个培训班的辩论赛,经理先生,我想不出有谁比您更了解连锁公司对国家、对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我特地前来向您请教,请您帮我一个忙,说说这方面的事情,帮我赢得这场辩论。”

克纳弗的话一下子引起这位连锁公司经理的注意,他对展开这样一场辩论,既感到惊讶,又极感兴趣。对经理来说,这是在公众面前树立连锁公司形象的绝佳机会,事关重大,他必须为克纳弗先生提供有力的证据。他看到克纳弗先生如此热情、诚恳,并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代言人,非常感动。他连忙请克纳弗先生坐下来,一口气谈了1小时47分钟。

这位经理坚信连锁公司“是一种真正为人类服务的商业机构,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组织”,他为自己能够为成千上万的人民大众提供服务而感到骄傲。当他叙述这些时,竟兴奋得“面颊绯红,双眼闪着亮光”。

当克纳弗先生大有收获,连声道谢,起身告辞的时候,经理起身送他。他和克纳弗并肩走着,并伸过臂膀扶搭着克纳弗的肩膀,仿佛是一对亲密无间的老朋友。他一直把克纳弗送到大门口,预祝克纳弗在辩论中取得胜利,欢迎克纳弗下次再来,并希望把辩论的结果告诉他。

这位经理最后的一句话是:“克纳弗先生,请在春末的时候再来找我,那时候我们需要买煤,我想下一张订单买你的煤。”

克纳弗先生做了些什么?他根本没提推销煤的事,他只不过是向经理请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得到这么美满的结果呢?克纳弗先生抓住了客户最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他毕生为之奋斗、弥足珍贵的事业。克纳弗先生对此感兴趣,参与其事,就成了那位经理志同道合的朋友。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当成朋友看待时,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关照。朋友,请你牢牢记住:有时候,商业上的成功之道不是刻意推销,而是打动人心。要打动人心就要关心对方,找到对方最感兴趣、利益所在的话题。

投其所好:先和对方站在同一立场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要改变别人的想法,劝说者必须与听众站在一边,两者的关系越融洽,劝说的话便越容易入耳,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告诉你许多理由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啤酒要好。但如果是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他教你选购某种啤酒,你很可能听取他的意见。”

另一位心理学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海滩上搞了一个传播训练公司,他发现,最佳商品的推销员都能模仿顾客的声调、音量和言辞,表现顾客的姿态和情调,甚至还能下意识地在呼吸动作上与顾客相协调,好像是一架绝妙的反馈机器,把顾客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反射回去。

毋庸讳言,这种由于在具体行动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面表现出来的在感情上与你的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报和共鸣。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感情共鸣,还需要什么苦口婆心地劝诫与说服呢?

武汉《江城时空》有一期叫《城市垃圾归何处》的节目,主持人一开始没急着向在座的专家问起如今刻不容缓的城市垃圾处理现状,而是讲述了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一段回忆:“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清晨的这个时候(该节目播出时间为北京时间八点左右),我都会被一阵清脆的摇铃声唤醒,伴随着铃声,各家各户都忙着把积攒了一天的垃圾倒上一辆车。当铃声由远及近,再由近至远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变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了。这就是二十年前丹东市垃圾收集的做法,而那段有关好听的铃声和干净的街道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至今挥之不去。”用很多人的共同经历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共鸣,使以下的谈话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同,接着与嘉宾和观众的对话顺理成章地进行下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说话时,常用“我”开头或代表自己观点的人,敌人只会愈来愈多;而常用“我们”的人,敌人也会变成朋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大家”这类具有共同意识的字眼,容易让对方产生错觉,搞不清你的立场为何,总以为你和他是一方的,这时候对方要攻击你时,就会投鼠忌器或无法全力以赴,而这正是你想要的结果。

在这种情形之下,对方的反击最没有杀伤力,而且他的心防也很容易被你一攻而破,接着你再用“攻心”策略,趁他撤掉心防时,直捣黄龙,相信会有所收获。经常使用“大家”“我们”等这类字眼,会使人感觉到大家均是同路人,是生命共同体,于是对方原本顽固的心理防卫会不攻自破,并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你的观点。自我意识愈强的人,越容易被对方这种“我们”说话策略所催眠。

外交史上有一则通过投其所好而顺利达成谈判目的的逸事。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

议员是这样开始的:“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

议员接着说:“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地说:“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终于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来讲,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效果。日本议员先后在五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并且套得结实,套得牢靠。

以缓制急:他愈急,你就要愈慢

有一次崔永元在录制节目时,刚要开始,一个土地被征了的受邀嘉宾在谈及土地征用问题时,不由得言语激动,滔滔不绝地讲了许久,仍然意犹未尽,表情激动,小崔待他稍作停顿时,递上去一杯水,说:“大哥咱喝口水再慢慢说,节目时间还没有开始呢,咱不急。”那位嘉宾喝了口水,稳定了情绪,接下来的节目录制得非常顺利。

大家都知道,打电话拨110或119时,可能是发生重大事件,如凶杀案或火灾。那些通话的警员和消防队员通常都镇静得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然用平常的口吻和打电话的人交谈,这是由于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抗压力比普通人强一些。

当我们慌慌张张地拨电话时,多数人会因为紧张或害怕而变得结结巴巴,说话没有什么条理。但是若对方以从容不迫的口气询问时,通报者自然会慢慢平静下来。虽然一些打电话报案或通知火警地点的人,都不太满意对方那种事不关己的口吻,但殊不知这是对方采取的一种语言策略。

因为他们的冷静必定会影响到通报者的情绪,使对方能够顺利表达。如果不这样,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假设那位消防队员也和你一样急忙喊道:“什么!失火了!在哪里?那糟了,还在燃烧吗?好的好的,我马上报告!电话号码!喔!不不,把地点告诉我!”

这样的口气,通报者往往会急得连地点都说不清楚,自然会耽误很多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若对方激烈地提出抗议时,最要紧的是设法先使对方紧张的情绪缓和下来。由于对方已经丧失理智,即使你所说的道理再正确,对方也听不进去。这时,就要设置一个“瓮”,请对方进去。

你看那些相声演员上台表演时,态度都从容不迫。他们首先慢条斯理地走上台,然后向四周看一看,最后才从容不迫地开口。这段被他们“浪费”的时间相当长,但由于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看他们表演,自然就原谅了他们。如此一来,观众对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专注聆听。

因此,碰上情绪激动的人,先不要反对他的意见,顺势为他们点支香烟,或倒杯茶,做出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样,即使对方是满怀怒气而来,也会暂时放下心头之火。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的人”,一来你的态度使他不好意思发作;二来你的步调又与他不相配合,使他感到十分泄气。于是他的情绪也就会逐渐冷静下来。这好比有人上门与你打架,如果你立刻跳出来,双方肯定会大打出手。

相反,如果你给对方搬张凳子,或递上一支烟,对方也就不再坚持敌对状态。而且你是善尽主人之道,言语上又没有低声求饶,自然不算丢了颜面。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有必要采取这种技巧。

很多公司内专门处理善后事宜的部门,多半由一些口才不错且善于把握人心的高手所组成。当有人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时,他们的动作总是慢吞吞的,连答话也是慢条斯理的,这样一来,激动的对方实际上已经被他们控制了情绪。

当那些人的情绪不再激动时,语言才能显出它的威力。如果你对一位想“剥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的人大谈特谈,用尽机智,可能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对方根本沉浸在自己的愤怒之中,哪里有工夫来品味你的语言艺术呢?结果是对牛弹琴,白白浪费唇舌。

如果能先使对方情绪平静下来,你的说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事实证明,平息对方的怒气靠的是一个“慢”字,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你的语言优势,借助对方的某个观点,使对方陷入两难的境地,你就胜利在望了。

吹毛求疵的人,最容易被说服

李咏有着一张无法复制的大长脸,一头乱乱的长发,腿不直,说话油腔滑调,是一个绝对的“另类”角色,是那种扔在人堆里很扎眼的人,更别说在央视主持人里了。这样的形象,自他出道以来就饱受各种争议。

面对种种责难与怀疑,李咏的回答是:“一个主持人,个性非常关键,从出现在屏幕上开始,就得有让别人随便去说东道西的心理承受力。如果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你成什么了?我的主持风格不变,我热情、我真诚,不要管我头发什么样,不要管我长相怎么样,不要管我穿什么,咱们在玩。我不想去教导谁,因为电视就是老百姓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看过《幸运52》《非常6+1》,或者是后来的《咏乐汇》,还有李咏主持的一些晚会、综艺节目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个非常“另类”的主持人主持节目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总是自由发挥,乃至嬉笑怒骂,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本色。

谈判者在知道如何运用“吹毛求疵”的同时,还应该准备好在谈判中应付对手的“吹毛求疵”。一般来说,可以在谈判之前做好心理准备:对方总是喜欢挑剔的,这是他的权利;耐心加心平气和的笑容,是对付挑剔者最好的武器;对挑剔者来个针锋相对,即把对方无中生有找出来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打发回去。

美国谈判学家罗伯斯有一次去买冰箱。营业员指着罗伯斯要的那种冰箱说:“259.5美元一台。”

接着,罗伯斯问道:“这种型号的冰箱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共有32种颜色。”

罗伯斯说:“能看看样品本吗?”

营业员说:“当然可以!”说着,立即拿来了样品本。

罗伯斯边看边问:“你们店里的现货中有多少种颜色?”

“现有22种。请问您要哪一种?”

机会来了,罗伯斯指着样品本上有但店里没有的颜色说:“这种颜色同我厨房的墙壁颜色相配!”

营业员只得说:“很抱歉,这种颜色现在没有。”

罗伯斯装作很无奈的样子说:“其他颜色与我厨房的颜色都不协调。颜色不好,价钱还这么高,要不便宜一点,我就要去其他的商店了,我想别的商店会有我要的颜色。”

营业员说:“好吧,便宜一点就是了。”

罗伯斯接着又说:“可这台冰箱有些小毛病!你看这里。”

“我看不出什么。”

“什么?这一点毛病尽管小,可是冰箱外表有毛病通常不都要打点儿折扣吗?”罗伯斯又打开冰箱门,看了一会儿,说道:“这冰箱带有制冰器吗?”

营业员认为罗伯斯对这制冰器感兴趣,马上说:“有!这个制冰器每天24小时为您制冰块,一小时才3美分电费。”

谁知,罗伯斯竟然说:“这可太糟糕了!我的孩子有轻微哮喘病,医生说他绝对不可以吃冰块。你能帮我把它拆下来吗?”

可怜的营业员只得说:“制冰器没办法拆下来,它和整个制冷系统连在一起。”

“可是这个制冰器对我根本没用!现在我要花钱把它买下来,将来还要为它付电费,这太不合理了!……当然,假如价格可以再降低一点的话……”结果,罗伯斯用不到200美元买下了他十分中意的冰箱。

在这个案例中,高明的营业员完全可以这样对付罗伯斯对冰箱颜色的挑剔:“你要的那种颜色是畅销货,价格要贵得多!”至于针对罗伯斯说冰箱有小毛病的挑剔,就可以说:“正因为有所谓的小毛病,现在才卖这个价,否则要高得多。”罗伯斯要拆掉制冰器的要求更是在故意找碴儿,可以这么对付他:“你也知道,制冰器和整个制冷系统连在一起是无法拆下来的。而且你要的这种冰箱都有制冰器,看来你只能到冰箱厂去定做一个了。”试想,一旦罗伯斯连碰几个这样的软钉子,他还能挑剔什么呢?

很多经验老到的推销员一致认为,那些对什么事都吹毛求疵,追根究底的人,其实是最容易被说服的;相反的,那些吊儿郎当,大而化之,什么都不挑的人,反而相当棘手。

总之,对于吹毛求疵的人,只有一个策略可以搞定他们,那就是你要把自己当成心理医生,耐心地听他们倒完心里的垃圾,你就可以把你想要说的填进他们空虚的心里面,就大功告成了。

机关枪一样的“问题攻势”可以让你占据上风

奥莉亚娜·法拉奇是意大利著名的女记者,也是当代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曾经采访过无数的政府要人,深入无数战火纷飞的战场进行实地采访。法拉奇称得上是真正的说话高手,在西方“法拉奇式的采访”受到许多人的崇拜。她最自豪的也是自己的高超说话术,这些成就使她荣冠“政治记者之母”的美名。

那么,我们要问她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

就在于她善于运用机关枪一样的“问题攻势”来对付各种被采访者的诡辩,从而稳占上风。法拉奇曾经说过:“我的秘诀是开门见山地打开气势,然后给对方最致命的一击。”

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谁也不敢轻易得罪这位老者。法拉奇第一次采访霍梅尼时,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告诉你,先生,你是伊朗的新沙皇。”在采访这位脾气古怪的老头之前,为了尊重对方的宗教习俗,她不得不违心地穿上伊朗妇女的传统装束,身披长纱,把全身包裹得像一个密实的大粽子。

但法拉奇却一直认为,存在于服饰后面的不单是保持一种古老习俗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女性的政治地位问题,她内心对这种以宗教之名而行强迫之实的做法非常不满,但为了顺利采访到这位宗教领袖,她还是穿上了这种服装。

霍梅尼被这位泼辣的女记者的第一句话给击中了要害,内心恼怒不已,但法拉奇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说:“先生,我被人强迫穿上这身衣服来见你,你明白强迫的含义吗?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强迫那些妇女遮掩自己,把丰满的躯体隐藏在既不舒服也不漂亮的服装里,让妇女们无论工作或是行走都极不方便?在你的国家,妇女们和男子是平等的,她们和男子一样参加战争、受训、坐牢、工作、革命,但为何待遇却是如此不平等?”

霍梅尼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何曾让人当面责备过。而法拉奇的谈话策略又相当高明,一见面就迅速出击,可以从服饰深入到人权和尊严等话题。

霍梅尼被她的语言攻击逼急了,以致说话毫无章法可循,他平时傲视一切的作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语气有些偏激的怒气:“法拉奇小姐,你必须记住这样的事实:对革命有贡献的妇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那些穿着伊斯兰服装的女人,而不是像你这般装束的怪女人,涂脂抹粉毫不遮掩地到处招摇,像只蝴蝶般,引来一大群心怀不轨的男人尾随在后。你要知道,在大街当众展现自己脸蛋和身材的女人是不会和国家并肩作战的,她们只知道安逸享乐,从来不懂得为国家分忧。她们不知自爱,用自己的身体把男人迷得神魂颠倒、心猿意马,甚至于姐妹之间还为男人争风吃醋破坏情谊。”

法拉奇立刻抓住对方谈话中的“弱点”所在,对方不从正面与她讨论人权的问题,而将她的注意力引向别的论点上,因此她毫不示弱地反驳说:“这不是事实。我并非单指衣服,而是指它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是妇女们被歧视的现状。革命以后的妇女们,只能再回到那顶‘破帐篷’里过生活,她们不能到大学里深造,也不能到海滩上享受阳光,她们如果要游泳,也必须从另一处照不到阳光的地方下水,并且还要披上长纱,如果是你,披着一件长纱能否畅快地游泳呢?”

霍梅尼忍不住气恼地说:“这不关你的事情,这是我们的风俗,如果你不喜欢伊斯兰教的服装,你没有必要穿上它,因为伊斯兰服装是替贤淑的妇女准备的。”

法拉奇马上站起来说:“谢谢你的提议,既然得到你的首肯,我现在就要脱下这身可笑的、中世纪的、呆板的粗布……”法拉奇不愧是“政治记者之母”,当她单刀直入地攻进对方的“心理弱点”时,霍梅尼已经处于下风,只有千方百计地诡辩,不但只讲衣服本身,不涉及政治问题,又毫无章法地说女性现代服装是如何没有道理,结果反被法拉奇一击而倒,最后在访谈中尝到败北的滋味。

看来,机关枪一样的问题攻势在适当的时候,不仅能让你占据上风,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采访、主持效果,可谓是一个很好的必胜之法。

弱者,是最高明的说服者

央视名嘴徐俐写过一篇《跟婆婆学示弱》的文章,里面讲到她的婆婆非常能“示弱”,甚至在做饭方面也不放过“示弱”的机会。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儿上,婆婆说她总没弄明白,她在厨房的事儿仅限于洗洗切切。一次,我傻乎乎地跟婆婆说做菜其实挺有乐趣,可以教婆婆,婆婆只是笑笑,说她对做饭没有天分,学也学不会。

有一次,公公出门遛弯儿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整天躺在病床上,胃口很不好。

一天下午,我看到婆婆在院子里用个小磨在磨水发绿豆。她将汁水放在家里用被子捂了两天,再下锅用小火慢熬,整个院子都是一股怪味儿。

我问婆婆:“这是在干吗?”

“熬豆汁儿,一会儿给你公公送去,他就爱这口。”说着,她在砧板上麻利地将一个芥菜疙瘩切成细细的丝,淋上辣油一起包好,让我去送饭,叮嘱我:“别说是我做的,就说在隆福寺买的。”

怪味儿刚在病房里散开,公公的眼睛就亮了:“好地道的豆汁儿。”就着那碟芥菜丝,公公把一大碗豆汁喝得干干净净,喝完后大发感慨:“主味儿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绝配呀!”

我这才发觉婆婆很精明,她连这么高难度的东西都能做好,还分不清油盐酱醋吗?回家后,我傻傻地问婆婆,为什么要装着不会做饭。婆婆笑眯眯地说:“你公公最得意的就是他的厨艺,说老实话,他做菜不如我,可如果他连这个优势都没了,心里就可能有想法。所以很多我能做的事情,我都说做不好,让他来做。他嘴里抱怨我老使唤他,但心里是高兴的。做人,尽量别故意显得太能干……”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求人办事的关键时刻,不失时机可怜兮兮地滴下几滴眼泪,可以迅速调动起对方的同情心,首先使彼此在感情上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扮演弱者也能达到你说服对方的目的。

汽车巨头亨利·福特公司的贸易业务很忙,他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催账单,福特每次都是大概看一眼后,就把账单扔在桌子上,对经理说:“你们看着办吧,我也不知道该先付谁的好!”但是有一次,他从一大堆的催账单中抽出一张对财务经理说:“马上付给他!”这是一张传真来的账单,除了列明货物价格外,在大面积空白处还画着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

“看看,人家都流泪了,”福特说,“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吧!”

谁都明白,这个催账人并非真的在流泪,他之所以急着催账,可能另有苦衷或急需资金,他的几滴眼泪迅速引起对方重视,以最快的速度要回了大笔货款。看来,这眼泪的威力实在不可小看啊!

在与人交谈中,适当示弱的说话技巧会给对方一种慰藉,一种体贴,责备的是自己,安慰的却是对方。善于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也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手段,它不仅能使交易继续,说不定对方还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客户。示弱就是一种扬人之长揭己所短的语言技巧,其目的是使交易重心不偏不倚,或使对方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达到目的。

《潜伏》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余则成与他的竞争对手说话的时候经常会说:“实话说我也有想法,但是我一个科长怎么能和你们处长竞争呢?”处处示弱,让别人对他疏于防范,最终他得到了“副站长”这个人人觊觎的职位。

其实,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示弱并不是真的在示弱,只不过以弱博得对方的同情,以达到你的说服目的。这种示弱也并不是非得博得对方的同情,而是以示弱或是各种说话技巧赢得对方的认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老人们这样说:“软刀子更扎人!”说的就是示弱的说服技巧吧!.

上一章 第6章 特别会说话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