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聊天冷场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看我们能否随机应变。
不论对方是谁,你都能侃侃而谈
我们在与他人谈话之前,应该先了解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即使每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不同,但都离不开日常生活。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就可搜罗到丰厚的谈话题材,进而能够与不同阶层的人交谈。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传记中透露,每一个罗斯福拜访过的人,都会惊讶他何以全知全能。无论是牧童、农民、工人,还是政治人物、商业巨子,都能和罗斯福谈得很投机,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罗斯福有什么特异功能吗?
当然不是,其实,原因很简单,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相当成功的政治人物,他深知获取人心的捷径,就是谈论他以为最值得谈的事。无论接见任何人,无论哪个人地位高低,在前一天晚上,罗斯福肯定要预先阅读对方感兴趣的谈话资料。所以,见过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当然,不仅仅是政治人物或者超级富豪,就算是小到一名记者,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要如何投嘉宾所好。
有一位老记者去采访一位科学家,到了科学家那儿,老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谈起了构图呀、色调呀,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由于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善于打破冷场可以消除尴尬冷落的场面,可以活跃氛围。从某种角度上说,它可以作为交际中的一种良好契机,有利于和对方进行和谐的谈话,从而促进求人办事的成功。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托人办事也是如此,要开动脑筋,注意观察,迅速找到共同点,以此作为一种契机,与受托对象进行和谐投机的谈话。
“流行”是最普遍的话题,例如当红的明星、流行的服饰、流行语等,均有可能是热点的议论话题。如果家长想和子女们谈天,一定得先知道现在有哪些受欢迎的明星。同样的,在办公室或是私家聚会上,新鲜的流行趋向也可能是吸引人的话题,不过有些人对于新颖的事物,有时会因感觉不习惯而难免产生排挤感,然而,培养普遍的兴趣,也是增加生活话题的前提之一。
有经验的记者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谈话对象,迅速地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双方话题的共同点,打破那种不知从何谈起的冷落场面。
一次,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女教师,行前有人说这位老师很倔,说不好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记者到学校去找她,她正在跟传达室的人发脾气。记者一听她说话的口音是浙江人,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也是浙江人。后来,他们的交谈就从家乡谈起,越谈越热乎,这一段题外话也为正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采访和托人办事差不多,这里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其实,打破聊天冷场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看我们能否随机应变,及时发现和找到对方关心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像对方的爱好、习惯、家人、学术成就、个人特长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绝佳由头。对此,有必要多加体会。
任何人都会买单的“天气话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作家萧伯纳一天下午在街上散步,迎面走来一位老先生,对他说:“下午好!天气很好,不是吗?”萧伯纳幽默地回答:“是啊,但是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已经有二十个人告诉过我了,谢谢你。”
和别人聊天,天气是个经典的安全话题,全世界大概没有比英国人更喜欢谈论天气了。在英国人见面寒暄的开场白中,十之八九是从天气开始谈起,就像美国人见面常说的第一句话:“How are you doing(你怎么样)?”这样的模式几乎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没有人知道这样的定律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也没有人知道这条定律是打哪儿来的。为什么非要谈论天气呢?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快,在英国北部更是明显,这会儿还是大晴天,下一刻可能就刮风下雨,阴晴不定的天气永远是个好话题。除了这个客观的地理气候因素之外,我猜想,谈天气总是比问候对方近来如何更中性,也更适合初次见面或不太熟识的朋友吧。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为了排解嘉宾的紧张情绪,有时候也会从天气开始聊起,等嘉宾慢慢适应环境后,再问一些准备好的问题,这样效果就比较好了,这一点,董卿就做得非常好。
当央视的《欢乐中国行·魅力兴化》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开始时,演出的广场上,下起了大雨,而近两万名身穿雨衣的观众在雨中等待节目的开始。当董卿从后台走向前台时,她依然带着自信的笑脸。可是由于舞台上落下了雨水,台面很滑,董卿刚走几步,一不留意,一下子竟仰面跌倒在舞台上,台下观众一片惊呼!
通过演出广场两面巨大的电子直播墙,观众清楚地看到了滑倒在地后的董卿的表情是那么痛苦、难受。后来,她在工作职员的搀扶下才艰难地站了起来。在风雪中,她低着头,左手撑着伞,右手紧握着麦克风,一个人痛苦而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中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她在极力忍受着自己的疼痛,在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在迅速整理着自己的思路。在那短暂的时间里,台下近两万双眼睛都在齐刷刷地注视着她!
果然,约两分钟后,董卿抬起了头,她满面的愁容被浓浓的笑意所取代,她开始了动情的主持:“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全国的电视观众们,今天是我们《欢乐中国行》节目组录制节目五年来,碰到的最为恶劣的一次天气!刚才的这一跤啊,是我担任主持工作十五年来第一次碰到的尴尬场面。不过,这一跤,会让我永远地记住了我们的江苏兴化!今晚,热情的观众给了我们以坚强和坚持!请你们相信:不管碰到怎样恶劣的天气和状况,我们的艺术家们献给广大观众的,都会是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即兴的临场发挥,朴实而真挚的道白,一下子拉近了主持人与台下观众的距离,一扫了众多观众心里因天气原因而影响节目演出的担忧。一时间,广场上欢声雷动。
就是因为谈天气容易产生共识,又不涉及个人隐私,谈天气的重点和目的,其实压根和天气无关。很奇怪吧,英国人谈天气的目的,并不是真的对天气有兴趣,而是想要先在两人中间找到共识和认同点,然后再接着聊下去。
所以,听到英国人说:“天气不错,不是吗?”即使你觉得有点冷,也一定要回答:“没错,天气的确很好。”规律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说“Yes”,最好再点个头加强赞同的语气,这样对方才会觉得你和他有“共同点”,能深聊下去。这就是英国人在谈天气时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难怪英国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在《瞧这些英国佬》一书中,将这样的法则称为“赞同定律”。
有一个朋友刚去英国时,并不知道这条“赞同定律”。在一次午休的时候,他和一名英国同事一起去吃午饭,刚要走出办公室,英国同事就对他说了一句:“天有些凉,是吧?”可是那天明明是大晴天,而且气温比前几天回升了不少,这位朋友觉得一点儿都不冷,所以他就回答:“不,一点都不冷。实际上,我觉得今天挺暖和的。”可想而知,这位英国佬当场愣住,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几秒后,他才说道:“也是,我太太也觉得今天很暖和。”英国佬的确够绅士,明明是这位搞不清楚状况的“外国人”“犯错”了,他还要试着帮人家打圆场。所以,千万要记住,如果英国人聊起天气,你一定要回答“Yes”,然后再接下去谈其他话题,不然可能就聊不下去了。
我们可以参照这条定律,来和陌生人聊天,即景生题就是不错的方法之一。
如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如果天气阴沉沉的,你可以这样开头:“今天天气不太好,阴沉昏暗,但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一片光明。”接着转入正题,讴歌教师的伟大灵魂和奉献精神,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和人类的未来。
这样,接下来的谈话或者采访就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
不可否认,我们都存在这样一个心理,在聊天的时候,谁都想聊自己。
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有一次去采访一位知名学者,那位老学者正卧于病榻,对采访并不热心。白岩松斟酌了片刻,想只有用一个让他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打破这种尴尬局面,采访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于是经过思考,想起他之前做过的大量采访笔记。
这样,有的放矢,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你谈谈***接见红卫兵时鞋子被挤掉的事。这个出乎意料的问题使老学者十分激动,回忆起了自己的激情青春岁月,老先生竟一口气谈了好几个小时,白岩松也顺利地完成了采访计划。
在这里,白岩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角度,那就是老学者最难以忘怀的事情,从而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正如每把锁都会有相应的钥匙,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先要把握好“点”,把握好角度,才能沟通得轻松、顺畅。乔·吉拉德对这一点感触颇深,因为他从自己的一个顾客那里学到了这个道理,而且是从教训中得来的。
那一次,乔·吉拉德花了近一个小时才让他的顾客下定决心买车,然后,他所要做的仅仅是让顾客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然后把合约签好。
而当他们向乔·吉拉德的办公室走去时,那位顾客开始向乔提起了他的儿子。“乔,”顾客十分自豪地说,“我儿子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他要当医生了。”
“那真是太棒了。”乔·吉拉德回答。
俩人继续向前走时,乔·吉拉德却看着其他顾客。
“乔,我的孩子很聪明吧,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我就发现他非常聪明了。”
“成绩肯定很不错吧?”乔·吉拉德嘴里应付着,眼睛却在四处看着。
“是的,在他们班,他是最棒的。”
“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呢?”乔·吉拉德心不在焉。
“乔,我刚才告诉过你的呀,他要到大学去学医,将来做一名医生。”
“噢,那太好了。”乔·吉拉德说。
那位顾客看了看乔,感觉到乔·吉拉德太不重视自己所说的话了,于是,他说了一句“我该走了”,便走出了车行。乔·吉拉德呆呆地站在那里。
下班后,乔·吉拉德回到家回想今天一整天的工作,分析自己做成的交易和失去的交易,并开始分析失去客户的原因。
第二天上午,乔·吉拉德一到办公室,就给昨天那位顾客打了一个电话,诚恳地询问道:“我是乔·吉拉德,我希望您能来一趟,我想我有一辆好车可以推荐给您。”
“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先生,”顾客说,“我想让你知道的是,我已经从别人那里买到了车啦。”
“是吗?”
“是的,我从那个欣赏我的推销员那里买到的。乔,当我提到我对我儿子是多么骄傲时,他是多么认真地听。”顾客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你知道吗?乔,你并没有听我说话,对你来说我儿子当不当得成医生并不重要。你真是个笨蛋!当别人跟你讲他的喜恶时,你应该听着,而且必须聚精会神地听。”
刹那间,乔·吉拉德明白当初为什么会失去这名顾客了。原来,自己犯了如此大的错误。
乔·吉拉德连忙对顾客说:“先生,如果这就是您没有从我这里买车的原因,那么确实是我的错。要是换了我,我也不会从那些不认真听我说话的人那儿买东西。真的很对不起,请您原谅我。那么,我能希望您知道我现在是怎么想的吗?”
“你怎么想?”顾客问道。
“我认为您非常伟大。而您送您儿子上大学也是一个非常明智之举。我敢确信您儿子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医生之一。我很抱歉,让您觉得我是一个很没用的家伙。但是,您能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吗?”
“什么机会,乔?”
“当有一天,若您能再来,我一定会向您证明,我是一个很忠实的听众,事实上,我一直就很乐意这样做的。当然,经过昨天的事,您不再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两年后,乔·吉拉德卖给了他一辆车,而且还通过他的介绍,获得了他的许多同事购买车子的合约。后来,乔·吉拉德还卖了一辆车给他的儿子,一位年轻的医生。
从此以后,乔·吉拉德再也没有在顾客讲话时分心。而每一位进到店里的顾客,乔都会问问他们,问他们家里人怎么样了,做什么的,有什么兴趣爱好,等等。然后,乔·吉拉德便开始认真地倾听他们讲的每一句话。
所有的顾客都很喜欢这样,那给了他们一种受重视的感觉,他们认为,乔·吉拉德是最会关心他们的人。
不要聊只有少部分人才懂的话题
说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听懂,而要让人听懂一定要采用人们通常的语言,说话太乱只会让人弄不清东西南北。还有人学问比较高深,说出来的话往往让人听不懂,别人都听不懂的话,谁还愿意听呢?所以,别聊只有少部分人才懂的话题。
曹可凡在和李连杰聊天的时候,李连杰又一次把话题转到“壹基金”上来,谈起自己当初做“壹基金”的初衷,李连杰解释道:“我觉得‘壹’挺有意思的,因为我的理念是,宏观去看整个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我觉得就像一家人似的。比如说禽流感、非典、艾滋病都是从非洲开始的,你说非洲不关我事,但是时间长了它就传染到这儿来,都是大家的事,牵涉到整个人类共存。”
然后李连杰又列举了国际上的一些基金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天使基金会、国际行动基金会等等,并且对他们和自己的“壹基金”之间的异同,甚至又兴致盎然地说起了“壹基金”的运作模式。
对于一般大众来说,也许李连杰这段话有点深奥,因此他们要作梳理。主持人曹可凡为了调动气氛,很快就转移了话题,谈起了李连杰另一个颇为自豪的事情——拍电影。这样现场的气氛又被调动起来了。
曾经有一位著名医生,他在演说训练班上说:“横膈膜的呼吸,对于腹部的蠕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很有助于健康的。”他这样说了之后,立刻就去讲别的话,主持人连忙止住了他,要他把横膈膜的呼吸和其他的呼吸有什么不同说出来,为什么对身体特别有益,还有,蠕动的动作是些什么。
这话使那医生十分惊讶,于是又重新解释说:“横膈膜是一层很薄的膜,它的位置是在胸部和腹部的中间,当你在做胸呼吸的时候,它的形状正像一个竖着的盆;你做腹部深呼吸的时候,它被空气挤压着,差不多由弧形而变成了平面。在这时候,你可以感觉到你的胃压迫着你的腰。所以,横膈膜向下的压力,摩擦并刺激到你腹腔上部的各种器官,像胃、肝、胰以及上腹部的神经网等。当你呼出空气的时候,你的胃和各种上腹部的脏器被横膈膜推了上去,这一个摩擦,是帮助你排泄作用的。凡是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疾病,大都可以由横膈膜的呼吸练习而消除的。”经他这样一解释,在场的人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易近人的文字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与人聊天交谈中,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恰当性对交谈结果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此项环节的训练,以使我们在以后的社交场合中做到用词准确,达到灵活变通的地步。
有一回,哈里·温斯顿让公司里的一名珠宝专家去为荷兰一位富豪介绍一颗昂贵的钻石。
珠宝专家详尽而细致地讲解了该钻石一流的质地、高科技的切割工艺以及各项珠宝鉴定指数。荷兰富豪听了讲解后,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等专家一介绍完,他便站起身来要告辞:“谢谢你,这颗钻石确实非常棒,但它并不是我想要的。”
看到荷兰富豪要走,坐在一旁的温斯顿赶忙上前拦住了他:“先生,让我再给您介绍一下这颗钻石,可以吗?”
客人出于礼貌,便再次坐下。温斯顿从珠宝专家手中接过了钻石,但他并没有用任何术语,而是抒发了自己对这颗钻石的无限热爱:“这是我最喜爱的钻石之一,您看,它在阳光下是那么晶莹剔透,那么璀璨夺目,它的美多么像天使的脸庞,令人怦然心动啊!我想,您也会和我一样爱上它的,不是吗?”荷兰富豪听了温斯顿的话之后,连连点头说:“那么,请把它卖给我吧。”于是,一颗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钻石,便在温斯顿说了几句话之后,找到了新主人。
珠宝专家的话,不能说不好,但那却是不带多少情感因素的冷静的介绍,对于经常收集钻石珠宝的荷兰富豪来说,他一定无数次听到过类似的介绍,因此,专家的话没有给他多少新鲜的感受,甚至让他感觉到很无趣。对荷兰富豪来说,他收集钻石珠宝,是因为他喜爱它们,至于各种“质地”“切割工艺”“鉴定指数”对富商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专家的介绍,并没有说到他的心坎上,也就没能打动他。
温斯顿的话,却将在珠宝专家眼中冰冷昂贵的钻石,描绘成了美的化身,成了美丽的天使。温斯顿的话让听者感觉到,他对钻石饱含着感情、满含着热爱、充满了赞叹、凝聚了激情,从而极富感染力,深深地影响了富商,使之听着顺耳,心有所动,迅速改变了主意,把钻石买了下来。
聊天不是有奖金的竞赛,别急着抢答
在聊天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抢答”,就好像有奖竞赛一样,搞得对方很被动,久而久之,大家都会不大喜欢与其交流了。
有一次鲁豫在采访李亚鹏的时候,就犯了抢答的错误。事情是这样的,鲁豫先是问李亚鹏:“真的?你就真的爱上了王菲?”然后,不等李亚鹏回答,就转头对着观众说:“李亚鹏和王菲在21世纪最伟大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21世纪见证着鹏菲的伟大爱情!”
然后,鲁豫又转过头来,问李亚鹏:“你们有生小宝贝吗?”李亚鹏刚想告诉她李嫣的事情,鲁豫又抢着问:“是男的还是女的?”然后,又没等到李亚鹏的回答,就转头对观众说:“大家看屏幕,鹏菲生了一个女孩,起名李嫣,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这是他们伟大爱情的新见证!”
所有的观众估计都会替李亚鹏抱不平了,明明是采访人家的,却丝毫没让人家插上话,鲁豫只顾自己说得痛快,根本没看到李亚鹏那张欲言又止的嘴巴。
有的妈妈喜欢打断孩子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尴尬难堪。有一次,南安去朋友家玩,朋友的孩子从外面跑进来兴奋地说:“妈妈,我刚才去了文具店,看到一种神奇的组装机器人。”这个朋友可能是认为孩子想要买那个机器人,赶紧打断孩子说:“妈妈没有钱,你该知道吧。”结果,孩子马上就不高兴了,就是想买,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说:“谁说要买呀!”孩子提起机器人未必就是想买,所以交谈可不是什么有奖抢答,不能急着回答。
重型汽车推销员乔治经朋友介绍,打算去拜访一位曾经买过他们公司汽车的商人。见面时,乔治照例先递上自己的名片:“您好,我是重型汽车公司的推销员,我叫……”才说了不到几个字,该顾客就以十分严厉的口气打断了乔治的话,并开始抱怨当初买车时的种种不快,例如服务态度不好、报价不实、内装及配备不对、交接车的时间等待得过久等等。
顾客在喋喋不休地数落着乔治的公司及当初提供汽车的推销员,乔治只好静静地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一句话也不敢说。
终于,那位顾客把以前所有的怨气都一股脑地吐光了。当他稍微喘息了一下时,方才发现,眼前的这个推销员好像很陌生。于是,他便有点不好意思地对乔治说:“小伙子,你贵姓呀,现在有没有一些好一点的车种,拿一份目录来给我看看,给我介绍介绍吧。”
当乔治离开时,已经兴奋得几乎想跳起来,因为他的手上拿着两台重型汽车的订单。
从乔治拿出产品目录到那位顾客决定购买,整个过程中,乔治说的话加起来都不超过十句。重型汽车交易拍板的关键,由那位顾客道出来了,他说:“我是看到你非常实在、有诚意又很尊重我,所以我才向你买车的。”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让我们的嘴巴休息一下吧,多听听顾客的话。当我们满足了对方被尊重的感觉时,我们也会因此而获益的。
向拉布拉多犬学习如何巧妙使用眼神
在人的所有表情中,眼神大概是最复杂的。眼神是心灵的语言,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憎亲疏,无不在眼神中有所反映。所以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所透出的信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一般都能读懂。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当你聚焦训练有素的主持人脸庞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眼神的一瞥、一闪,一眨、一亮或者一闭、一睁,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生动地传递着内心情感。
在一些互动节目中,优秀的主持人常常善于用自己的眼神来调动现场观众。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有《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和《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
《开心辞典》是一个益智性节目,难能可贵的是,王小丫眼神里透露出的绝非是居高临下的裁判,而是一种常常比答题者还着急的善意。有一次,一个选手希望把自己得到的第一份奖金捐给希望工程,但他紧张得直出汗。王小丫和蔼地对他说:“你是在怕因为自己没答对题而使穷困山区的孩子们上不了学吗?别担心,我们一起来努力。”再辅之以一种温和、鼓励的眼神,对方马上如释重负。
还有一次,有个深圳女孩被邀请参加节目,她妈妈闻讯后特地从长春赶到北京,与在北京的二女儿一同为她助威。挑选奖品时,女选手毫不犹豫地选了一架钢琴。她说,打懂事起,她就知道母亲有个愿望——买一架钢琴。每答一题,王小丫的眼神似乎比女选手更紧张。当宣布最后一题的答案完全正确时,王小丫的眼泪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现场观众的情绪由此达到了高潮。
《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的眼神,又是另一种特点。如果把王小丫的眼神比作一泓秋水,那么,李咏则如同滔天波浪,始终充满了激情,热烈而跌宕。
李咏的眼神经常在答题者与观众之间飘来飘去,实际上是在向嘉宾传送着一个个的暗示,启发每个人开动脑筋。他的眼神起到了调动观众主体意识的效果。有一次,他问嘉宾:“塞万提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人物?”答题者懵了,回答是“钦差大臣”。此时,李咏的小眼睛眨了眨,显出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然后,又把目光扫向了观众,他的眼神瞬间发出了两个信息:一是参与者答错了;二是提醒每位观众在心中思考一下正确的答案。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交谈时,要敢于和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既是一种礼貌,又能帮助维持一种联系,谈话在频频的目光交流中可以持续不断,更重要的是眼睛能帮你说话。
交谈中不愿进行目光交流的人,往往叫人觉得是在企图掩饰什么或心中隐藏着什么事;眼神闪烁不定则显得精神上不稳定或性格上不诚实;如果几乎不看对方,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些都会妨碍演讲。当然,和别人进行目光交流并不意味着老盯着对方。
研究表明,交谈时,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宜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界限,可认为对对方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这一界限,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对方都不怎么感兴趣,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失礼的行为。
在这一点上,于美人在她的《说话课》里,叫我们向拉布拉多犬学习:“拉布拉多犬的眼神既亲切、又友善,有时有点无辜、有时又带着诙谐,但是它永远会直视着你,从来不会用斜视、偷瞄的方式,而且拉布拉多犬很有智慧、也很有技巧,它不会用百分之百的时间紧盯着你,让你感到手足无措!它坚持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来看着你,其他时间它会哈哈气、小歇片刻。”
在我国,对目光有礼节要求,一般忌讳用眼睛死死地盯视别人,认为大眼瞪小眼地看人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怎样做才不失礼呢?礼貌的做法是:用自然、柔和的眼光看着对方双眼和嘴部这之间的区域,目光停留的时间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也就是说,既不死死盯着对方,也不眼珠滴溜溜地来回转动,看得让人心慌意乱。
心理学家认为,谈话双方彼此注视对方的眼睛能给彼此产生良好的印象。这话有道理,但关键是如何注视。目不转睛地凝视,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甚至还会觉得你怀有敌意。而游移不定的目光,又会让对方误以为你是心不在焉,不屑一顾。经验者认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最佳的目光接触,应该是在开始交谈时,首先进行短暂的目光接触,然后眼光瞬时转向一旁,之后又恢复目光接触。就这样“循环往复”,直至谈话结束。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谈话者往往透过对方的眼睛来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因而,谈话时对目光的接触,并非简单的接触,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目光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犀利如剑,也可以柔情似水,但这两种目光都不适合同顾客谈话。能获得他人好感的目光应该是诚恳而谦逊的,既不卑也不亢,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