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十三年春,府里的华姨娘怀了孩子。这是李府里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来无论是男是女,是嫡是庶,总得加个“长”字在前面,能风光好几年呢,多显气派。
这可给姨娘高兴坏了,我娘说,她刚怀孕那半个月每天都摆着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态在院子里哼着小曲溜达,烦的我娘想上去抽她一巴掌。
过了半个月,不知道是大家比赛生孩子还是怎样,我娘就怀了我。医馆里来把脉的人刚作了个揖说她有喜了,还没起身来,我娘就急匆匆拿了把团扇穿了个木底靴飞奔到华姨娘院子里,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咔嗒咔嗒的使劲踩她门口的青石板。要不是我爹出来好说歹说,那一溜石板路都要被她踩碎了。
庆安十四年冬,我大概是再也耐不住寂寞,早了二姨娘肚子里的那位几天出来。
我娘是大夫人,我自然就是嫡女,又加了一个“长”在中间,就变成了嫡长女,是小辈里最大的,要是家里生不出来男孩,我以后就要把持全家。好家伙,要是知道自己辈分这么大,就干脆不出来了。
娘生我的时候,接生的婆子窗户没关紧留了个缝,外面突然起了一阵冷风灌了进来,吹得她落下了体虚畏寒的病根子,月子里用各种药材怎么补也没补回来。我倒是生龙活虎的,没有一点不足月的样子,一出来就哇哇的哭,哭完就睡,醒了再哭,哭了又睡,柳姨娘拿着拨浪鼓小布虎可劲儿逗我我也不笑一下,吵得一家人不安生。
爹爹有点嫌弃我,说我是个急性子,不服管教的,长大肯定会常常闹事,好歹我也是个嫡长女,是李府的门面,就给我起名叫“知韵”,希望能压一压我的性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知书达礼,富有风韵的女子。这让我娘知道了破口大骂了他的十八辈祖宗,说他还嫌这世上规矩不够多,非要把我憋死在院子里。为了跟他对着干,她给我取了个小名叫傻傻,说傻一点好,懂得少了自然就自在。她不希望我变得和她一样。
华姨娘一听我已经出生没出什么意外,也没了以前那个风光样子。过了几天,姨娘也生了,还是个大胖闺女,肥嘟嘟的足足有八斤重,大概是姨娘怀孕的时候馋鸡汤和肉糜粥的缘故。
爹爹一看又是一个女孩,失望的连给妹妹起名的兴致都没了,因为是冬天生下来的,就随便起了个“知冬”糊弄事儿。
娘告诉我,华姨娘是个会看脸色的人,知道自己是妾室又生了个女儿,现在家里又有了嫡女,当然不被人待见,就把希望都寄托在知冬身上,希望她能比我有出息,好给自己挣挣颜面。
于是姨娘三天两头就差丫鬟翠儿到爹的书房门口以各种理由找他去看知冬,什么“知冬会翻身啦”,“知冬会笑啦”,甚至连“老爷,知冬会如厕啦”这种话都能说出来,关键是声音还特别大,弄得邻里都知道知冬那点小破事儿了。有一次范侍郎下朝时跟爹爹提起知冬“会如厕”的事儿,他羞得说不出话来,回去就把华姨娘说教了一顿。
庆安十九年春,爹爹请了个教书先生来家里,教我们两个琴棋书画。知冬极其文静,从小不争不抢,似乎只会“嗯”“啊”“好”“知冬记住了”几句。华姨娘恨铁不成钢,想着她都快把“心机”二字从头贯彻到尾了,怎么女儿还这么不成器,白瞎了她的苦心啊。
好在知冬想学的东西学的还是很快的,才几个月琴棋书画的技艺就已经很了得了,深得长辈们的心。每次教书先生把我们两个放在一起比较,都把知冬捧的上天入地,然后把我批评的体无完肤。
相比之下,我更像是姨娘的孩子,虽然性格上没有她那么过分,但是“睚眦必报”这一点,要说我是天下第二大概没有人会说自己是第一。
有次先生让我们画动物,我想了想,在纸上画了个大乌龟,他看到了就气得罚我写了一百遍“知韵”,还说什么乌龟粗俗不是大家闺秀该画的,叫我画那些鸟啊雀啊啥的。
这事儿搁谁谁能忍啊!人家乌龟好歹也是个长命百岁的动物吧,前两天皇帝一高兴还赏给我家一个铁铸的乌龟摆件镇宅呢!
我知道他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是仍旧最在乎自己的仪容,于是我趁着他在藤椅上睡着的时候用毛笔往他额头上画了个小乌龟,可能这个龟也有镇人的作用吧,他被我爹告知额头上有个乌龟的时候盯着我愣了半天没说出来话。这天以后我就再也没见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