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于人类来说也不可谓不美好,但这种美好往往只有已经离开或失去家庭的人才能感受到,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失去的痛苦,想要珍惜却已经追悔莫及,所以他们才觉得这种美好极其短暂。
人类对于已经拥有和还没有失去的东西向来不会有多么珍惜,也不必有多珍惜,只有失去才会让人珍惜,因为失去会让人痛苦和后悔。
身处家庭的温暖之中的人不见得觉得家庭有多美好,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美好,因为短暂而成就的美好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象,而一直拥有和不曾失去的才是真实的美好。
这种美好是身处其中的人无法感受的,更是平淡的,没有失去的痛苦,也不会触发珍惜的情感,更不会感到后悔。
正是这种虚幻到无法让人感知到的美好才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美好,因为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一定是真实的。
物以稀为贵是人类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理,时间也不能逃脱这条规律。
痛苦的时光度日如年,美好的时光飞逝如梭。
美好的时光并非过得更快,只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失去,一旦失去便只能在回忆找寻那独一无二的美好时光。
失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而在回忆中却能短暂逃避这种痛苦,但无法消除这种痛苦,甚至可能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
拥有回忆不代表拥有过去,因为谁也无法拥有过去。
失去的美好时光不可能通过回忆找回来,因为回忆再美终究是虚幻的东西,虚幻也是一种美好,但虚幻的美好终究无法给人以真实的力量。
失去从来都是永远的失去,不可能通过失而复得来弥补。
失去的东西可能失而复得,但失而复得时的人再也不是失去时的人,只要人变了所有的一切都会随之而变。
人是在心理上具有连续性的动物,因为人类拥有记忆,而且可以被记忆塑造,但无论一个人有多好的记忆力,此刻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也只是有关联,此刻的自己绝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即便二十年前的你可能决定了现在的你,现在的你也可能决定了二十年后的你,但二十年前的你并不是你,二十年后的你也不会是你。
人们会因失而复得而喜悦,这种喜悦是建立在曾经因为失去而痛苦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明明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悦足够美好,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悦而承受失去的痛苦。
无论失而复得的感觉有多喜悦都无法改变曾经失去过的事实,也无法消除失去时的痛苦,更无法消除因失去而产生的痛苦回忆。
回忆虽然虚幻,却也真实得无法改变,所以失去的便已经永远失去,失而复得只是一种单纯的得到而已。
无论失去还是得到,都会变成回忆,当回忆都因为遗忘而失去之时,就只剩下了内化于心的琐碎,再也无法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最虚幻的也就是最真实的,所有内化于心的东西都虚幻得无法清晰描述出本来面貌,但也有着无法剥夺的真实。
他读过不少书,但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读过多少书,也忘记了读过的书里的内容,甚至连书名都已经忘记,但忘记并不代表完全失去。
忘记一本书也许就失去了很多,其实本来也没有得到很多,但只要不是一无所获,即便是忘记了也没有失去所有。
那些读过而又忘记的书或是读过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收获的书对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所有收获都已经内化于心。
忘记只是失去其形,而留有其义,忘记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而读书的收获被内化于心也是注定的,所以读书绝不会一无所获。
读一本书也许不会收获多少知识或是启迪,多读几遍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但其实也不必,因为喜欢读书的人绝不会只读一本书。
一本书里有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另一本书不会有,也许一本书里的确有独一无二的东西,那么错过也就错过了,甚至不知道自己错过了。
人的一生本就会错过很多东西,既然本就未曾拥有,也就不会有失去时的痛苦,更何况人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他们一生中会读很多书,每本书都不可能完全参透,忘记的总是绝大部分,最后他们还是和不读书的人不一样,即便他们也许不如不读书的人过得好,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是不读书的人无法相比的。
精神世界是很难展现出来的,很多人都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自我欢愉和自我痛苦,但能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件足以令自己满足的事情。
读过的书总会有一部分内化于心,只有内化于心的东西才是真正收获的东西,妄想通过记忆掌握一本书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一生注定会忘记很多东西。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后都可能觉得一无所获,这会使人困惑,收获不多是事实,但一无所获却是错觉,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有收获的,有些东西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已经内化于心,没有在大脑中得到实质的展现。
内化于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记得不见得可以促进内化于心,忘记也不见得可以阻止内化于心,内化于心是一件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事情。
只有实践可以促进内化于心,而内化于心的东西也可以通过实践展现,但内化于心的东西绝不可能还以原貌。
当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收获知识与获得启迪的时候便是一个内化于心的过程,但大多数人都无法将书中内容还原。
每个人都可能将读过的某一本书彻底忘记,但并不会因此而失去一本书。
当笔者在写此处的文字之时,早已忘记了大多数曾读过的书,但倘若没有读过那些早已忘记的书,也不可能有此处的文字。
内化于心的东西无法再以原貌显现,但却可以展现为其他更多的形式。
当一本书里的部分内容内化于心之后,再读到其他书或是经历其他事情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一样的效果,获得更多的启迪。
就像化学反应有可能失败或是产生不可预期的结果一样,所有内化于心的东西也无法保证不发生畸变,毕竟天赋再好的武学奇才修炼绝世神功的时候也是可能走火入魔的。
读书也可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有些书不是所有人都能读的,读不懂和读不下去都是令人痛苦的事情,其实不必强求,此时将其放下,换一个时间再读也许就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是不同的痛苦。
读书人不必强求自己去读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书,但偶尔主动去感受读不懂和读不下去的痛苦也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痛苦使人思考,也使人更能承受痛苦。
痛苦使人思考,思考也可能产生更多痛苦,因为思考不一定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因痛苦引发的思考从来都可能让人更加痛苦。
2020.3.29
--《胡言乱语》(二十一)下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