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前的最后10天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复习,每一个考生的实力基本已定。临近考试,想在最后阶段使自己再提高一个层次也不现实。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如何复习呢?总的策略是,继续熟悉知识,巩固已有水平,力争临场正常发挥。为此,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1)再次从整体出发统观考试内容
考试前要再次查看各种知识系统,进行提纲契领式地复习。
要按照知识系统的结构回到课本。熟记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例题,再次熟悉基本方法、基本题型。以提纲契领复习为主,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整体方面。掌握知识要点是这次复习的要点。
有些同学也深知这时很重要,他们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大量做题上面,而忽视了对知识体系的再复习,结果手忙脚乱,还是一团槽。等到匆忙上了考场,有时连最基本的公式或其他平时熟知的内容都忘了。这是临考前复习重心失误造成的。所以,临考前的注意力要统观整体知识系统,不能只盯着题不放。
(2)把精力放在见效快的知识上
这个时期,不要再着重复习那些效率周期较长的科目和内容(如语文的作文、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等),这些并非一朝一夕能提高的,要集中力量抓即时性较强,现效快的科目和内容。
在复习文科时,尽量侧重于复习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如时事政治、文学常识、古文背诵、历史事件......),而复习理科,要侧重于记忆各种公式,它理等,以免到了考场一时想不起来。因为这些内容短期记忆见效快,况且间隔的时间较长,临考前再重新记忆一遍防止遗忘也是很必要的。洗化那些复习效率间期长的科目,并不是说不需要复习,而是需要减少做题,将精力放在记忆上,去熟悉典型的例题许多同学的考试经验表明,临考前几天重新记忆一意该记的内容,效果会很好。
(3)保证强劳,抓好弱势
最后阶段里,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要继续保证强势科目,抓住弱势中具有潜力的科目。
即使是十分有把握的强势科目也不能一点儿不看。俗话说:“三天不继手生,三天不唱口生。“在以往的考试中有些同学就吃过这个亏。比如以为数学是自己的强项,结果最后阶段连看也不看,全用来背政治。可考试中恰恰是在自以为最强的数学上出了问题,到了考场连常用的公式一时也想不起来了。所以最后阶段还是要加强的,把最基本的内容从头到尾再看一遍。
最后阶段里,也不能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弱势科目上,从而挤占了复习其他科目的时间。对弱科要加以分析,不要盲目乱抓。只对那些弱势中有潜力的科目,适当地多投入点时间。什么是有潜力的弱科呢?就是在那些成绩相当的科目中,那些过去投入时间相对较少的科目,一般来说就属于还有潜力的科目。对于这样的科目,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精力放在记忆性较强的内容上,这样耗时少,见效快。
总之,要保证强势科目,抓好弱势,就要做到重新看一遍强势科目,也不能对弱势科目置之不理。
(4)适当做题
总体说来,最后阶段还是要适当地挑选一些题来做。因为完全不做题,到考试时就会眼生、手生、头脑反应慢。
但是,最后阶段的做题,与中长期复习时做题有区别。最后阶段做题只做那些基本的、典型的,而且量不要大,以保持熟悉为目的,对有些题,还要适当写写,注意表达的语言和格式。对有些题,只需要看看题型、想想解题步骤即可。
最后阶段不要再将注意力放在难题和怪题上,一般也不要做新颖题。有些同学在考前最后几天里,总想猜测押题,看这个像是要考的,看那个也像是要考的。还有的同学听信传言,从什么地方搞来一些题匆忙抢做。这些做法,很容易引起心理恐慌,挤掉从宏观上、整体上重新熟悉各科知识体系的时间,扰乱了正常的复习计划,效果自然不会好。
总之,考前最后阶段,在复习知识体系的同时,每天保证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复习,能够使学生对应考内容不生疏,而且集中练习更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