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蔓舒的陪伴下,芬菲连续走了很多家咖啡店。每个咖啡店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她喜欢这样浸泡在不同的咖啡馆里。想起自己在上海决心开咖啡馆之后的3个月时间,平时除了学咖啡课,剩余的时间也是这么耗在咖啡馆里,那时男朋友周末总会陪着她,倒也觉得那段日子很充实,又是兴奋又是紧张。
在新的地方再出发,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具备,需要的是熟悉市场情况,包括客户群体、偏好等等。所以,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现阶段是需要自己做好市场调研,至于场地租赁则可以依靠蔓舒的男朋友,因为他刚好在花城从事房地产行业。
白天走访咖啡馆,在咖啡馆里写文章,或者是做记录,晚上回到家继续整理。慢慢的,她总结出了花城咖啡馆经营的模式。
商务式:主要是在写字楼集中的商场,客群主要是白领,一般都有足够大的区域给客户三三两两进行商务洽谈,客户往往一坐就是1-2个小时。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星巴克及瑞幸这一连锁咖啡馆。依靠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咖啡品类也比较丰富,但是特色不明显,大家更多的是依靠咖啡馆的场地及咖啡文化。
生活化:主要是在成熟居民老区,比如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别墅里,养着猫或是很多的植物。这一类型的咖啡馆,通过特色建筑、人的情感舒缓及环境的个性化布置为吸引点。文艺青年,朋友小聚,更喜欢来这里,作为情感的舒缓地,让人身心放松,也不乏自由职业者经常把这里作为写作的地方。
文艺式:咖啡馆除了供应限定样式咖啡,精品咖啡加上不多的品种,精心制作,满足真正爱好咖啡的人的饕餮之需。店内更是提供了很多的书籍,喝咖啡的时候还能看很多的书,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沉浸在书之中,总是在固定时间光临。这里也举办一些读书会、同学会、旅行分享会、创投会,大部分都是有情怀的人。
快餐式:一些咖啡小店,卡座极其少,但是咖啡师却很忙,大部分是外卖的单。这就是为了满足商旅人士的节约时间,又需要咖啡来提神的人必备的。就如快餐一样,以快又能满足基本需求为出发点。
做完了这些调研,写完她本周公帐号文章后,她又将几个有特色的咖啡馆的装潢、布置记录下来,作为参考。她在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中,也给自己的未来定下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基本定位,接下来就是请蔓舒的男朋友帮忙物色场地。她把需求一一列明,并将租期及预算范围也记录下来。
一周以后,蔓舒与男朋友跟她在CBD约见,三个同学寒暄了一番,直切主题。他也还算靠谱,动用了一切的资源找了跟芬菲匹配的6个场地,图文并茂地分析了地理位置、流量、客群偏好、优劣势。芬菲从中筛选了3间,然后他立马跟业主约见。接下来2天,就以实地考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