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空逐渐褪去原有的色彩,被苟延残喘的日照取代。血红色的光芒掠过地平线,倾泻在树梢上,留下几缕短暂而刺眼的印痕,分割了半个世界。
战场上的吵杂声渐渐稀疏,心情应景。
她喜欢看夕阳,认为所有斗争最终都会在一次日落后结束,所以总想着变成一只海鸥,拍动翅膀穿过绚丽的晚霞,俯瞰不时轻抚脚丫的骇浪,把天空与海洋连成一线,自己最好也染上淡淡的海蓝。
就这样子一路翱向水天相接的尽头。
最终在那尽头等待她的,肯定是不远未来的新世界。
可我不同.. 倒不如说正好相反,我是被困在旧世界的可怜家伙。
在认识她以前,就被不可抗拒的力量囚禁在一套不合身的军服里,系上胸口一排英雄主义功勋的枷锁,夜以继日地训练再被扔到舞台上互相厮杀,取悦观众,便是这外表拼命遮掩的幕后事实。这么来看,我们和喜剧演员的工作大体上没什么区别。
随时间流逝舞台上死了人,后勤团队上前送上荣华、擦干血迹、再烧掉尸体、集体短暂默哀后。大幕拉开,鼓点响起,又是一出好戏,看客都笑了。
如此看来,用文字来叙述这场大戏是不明智的,尽管我曾多次在家书中描绘它。但就结果来论,只能收到家人批判我太过悲观的回信,所以常常就一笔带过,接着去问候家常琐事了。
要真的调休回乡的时候则更是痛苦。
家人对前线的生活充满了好奇,饭后就围坐在客厅里,表现出准备欣赏晚间八点档电视节目的姿态,要我说给他们听。
我也只顾讲,自然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全盘托出,会被当做神经病患扫了他们的兴致,一哄而散。
所以,只要拿军营中鼓舞士气的英雄故事来说,再尽量回答一些与实际情况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就能轻易满足他们。
几个年纪尚小的弟弟把我当做英雄,眼神里充满着向往,记忆中模糊的亲戚们挨个上前拥抱,紧攥着手,说我是家族的骄傲。一家人听得入迷,但也再没有真正的沟通。
比起亲情的温暖、鼓励,倒不如说更像是麻木,无论在家里还是前线都得四肢僵硬、保持演技的麻木感。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我为了取悦家人而背叛前线的友人,还真是无药可救了..
除了年迈的奶奶。
奶奶在疗养院里猛抓住我的手,皱巴而苍白的脸上流露出比任何人都更富有爱的微笑,望着我上下打量了许久,然后迟缓而凝重地问:
“回来啦孩子.. 那儿的生活一定很难过吧?你看,又瘦了..”
“奶奶~ 没什么好担心,我跟军校的朋友们呆在一起,军中待遇很不错的,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知道了吗?下次我回来看你的时候啊,会记着带好多你最爱吃的凤梨酥!”
在奶奶面前撒谎不会有罪恶感.. 反而很自在、释怀,享受着片刻罕见的慰藉。哎.. 奶奶,您半辈子都在贫苦中渡过,再了解不过什么叫艰辛。
可在前线生活的苦难啊,对我有着特别的含义,您是永远不必去了解的,我亲爱的奶奶。现在还想像从前那样伏在您膝盖上大哭一场,彷若还是当年幼小,常受人欺负的体弱男孩。
但总归事与愿违.. 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当年靠在奶奶床边听故事的小男孩,也没法子永远保持纯洁。比起在边境驻扎时期的军旅生活,现在的我知晓过多关于现实面纱下的事情。
再往后,父亲想让我穿上军服去会见他的议员朋友,我没有推辞。倒不是出自对奶奶那样的孝顺,或贪图名利,而是多年形成的可悲习惯.. 绝对服从。
家父、亲友们把我当做饭后娱乐、升职手段.. 就此看来,世俗的“亲情”早就让我丢在战场上了,永远留在了那里—— 这是当时划过脑海的想法。
又或许是我太杞人忧天了,父亲那只是有口无心的友善邀请.. 但无论如何.. 实在是令人失望。
再者 ,倘若是在战争以前,我是绝对不会容忍这般请求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在我和“常人”生活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
待到我重新置身于故土的安宁中,试着忘却战争.. 又不解他们如何活得如此安然自得,让人反胃甚至蔑视。
也许我已经不适宜这样的生活了,人们总说:前线把人性最糟糕的一面暴露了出来。而那以后,或许我已经不适合做人了。哪里还有资格说别人,自己终归也还是令人失望啊..
饭局上我就坐在角落陪衬,第一杯对前线战士表达感激的威士忌下肚,历历在耳边的飞弹尖啸声、枪炮声逐渐远去。
“前线的小伙子们很快就会粉碎海岸上的防线!接着挺进内陆!”、“只要开辟第二条战线!和平很快就会实现,经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啊!就是这股气势!让我们敬联邦政府!敬前线的英雄!”
“干杯!”
在战场上,我们尽量对未来避而不说,除了军营里的指导员宣读政治报纸,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对此高谈阔论。
我感到诧异,时至今日也无法理解他们究竟是如何把自己带入这般高涨的情绪中的,明明是前线的少年人在弹坑硝烟里,机枪咆哮间求生。
但那张餐桌上的气氛,是在军中、乃至前线上都不曾意会到的。激情?喜悦?祝福?或许都谈不上。
我也被氛围感染,起身举杯敬酒。
第二杯酒下肚,冲淡了要反驳现场气氛的欲望,好像亲自上演的悲剧从未发生过一样,跟着他们把酒言欢。
恩.. 这一定就是作为看客的滋味了。
这下我便知道,已经无法以言语和他们沟通了,(当时我肯定,如果以“战争死了很多人”这一观点破坏气氛,肯定会遭到狂妄的否定。)所以接着又满上,再来第三杯,第四杯酒,直到酩酊大醉。着实令人失望。
后方的声音总是认为,前线的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他们错了,战争是等待.. 漫长无尽头的等待,等待下一次进攻,等待多舛命运的审判—— 生存还是毁灭,总会有个定数。
几万人在海上等了一整个月才决定进攻。那之后的第一天就失去了登陆部队的一半战力,第二天再翻倍.. 而在占领滩头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持续短短两个月的登陆战最终以下令撤退收尾,军部是再没法承担更多死伤了。
我在军中认识一位英勇善战的师长,非常健谈。扣在左胸d的是扎实的功勋,又深受下属爱戴。比起我们这些苟且偷生的,在军部,他算是前途无量的那一类。
在那片滩头上的几周,我才算明白。俗话说“天妒英才”,其实,这句是被误解了的。其意并非是因为上帝嫉妒一个人的才华,而让他命运坎坷。而是社会的残酷,待到某人优秀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枪打出头鸟。
一场战役,一个师长,硬生生给摧残成了团级干部,留有百余人撤回,手里也就剩这些了。
其余的,都永远留在了彼方的滩头上,漫长等待着.. 我不清楚谁在最后一刻还对故土的谁挂有想念.. 可我们不得不放弃他们。
我绝非谈得上是英才,可祸不单行..
撤离海岸的军舰上,我收到了奶奶病重过世的家书,整袋凤梨酥散落在甲板。到头来还是这样,就连那奶奶最后给我的信件也守护不了,呼的一声,消失在一阵海风里。
各式古怪的情绪又再度向我袭来。一切,感觉像是昨天的事,可又记不清信中的大体内容,明明是奶奶给我,是她交付予这世上的最后寄托... 我却没有勇气接着去读下去,这份情感.. 是我没法接受的。
记忆犹新,只剩下视野中泪水浸泡得愈发模糊的一条海岸线,最后索性坠入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想,在那时,“故土”也伴随那些无名尸首,永远被遗弃在遥远的异乡了。
在相背而行的救生艇上,谁也不曾是因为感到伤心而哭泣的,只是为当前的处境感到可悲,故土,渐行渐远。
时至今日,几年都再没回过故土。
算是自暴自弃吧,深信自己是不存在未来的,也不浪费力气再去寻求所谓的事实了。
再者,上述回忆中那种远在故土的事情。
管他是梦幻泡影还是真实的,我才不想把任何一分一毫的情绪,一分一秒的时间浪费在这..
回忆至此,这些活到现在还算是记忆犹新的时光,只能给我带来痛苦,主要还是「任由摆布」和「无能」烙下的伤痛。
撇去自己傲娇任性这一点。对于「真实」二字我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只有此刻躺在身边的女孩才是真实的。经历过的事实也好,臆想也罢,只有与她.. 只有与她才能分享这些亲身体会的悲欢。
我这行将就木的死囚,此刻正与梦想拥抱未来的女孩互相依偎着共享半坠的夕阳,还真是罪过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