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县城中心街和县府街交叉路口的西南角有一个小书店。我上初中时来县城就去过这个书店,上高中后更是经常去这个书店。因为那时新华书店都不是开架书店,你趴到柜台上看一会儿书,如果不买,售货员就黑着脸看你,说,买不买?不买别看了。而这个书店是个开架书店,但这个书店非常小,就一间房子,大约有二三十平米,东边是进店的门,西边有一个楼梯,通往二楼的杂物间,不让顾客上去。书店的北墙和南墙各摆一溜书架,上边摆满书籍,中间有一个类似乒乓球台似的案子,上边是当时流行的诸如《大众电影》《知音》《青年一代》《武林》等杂志和一些报纸。我上高中后,几乎每周都来一趟,我前文提到的《唐诗鉴赏辞典》就是从这个书店买的,高二的时候还买了一本农村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大概十二块钱左右。我并且每月都从这个书店买《散文》和《散文选刊》这两本杂志。
书店就一个售货员,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姐姐,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就坐在门口南侧的一张桌子前。我一开始来书店时,在书架前看书一看有时就是一两个小时,买的时候少,毕竟那时我就是一个穷学生,经济紧张,但这个大姐从来没有给我过白眼。那时候都是公家书店,她也是拿工资的职员,在经济计划年代售货员是很牛的职业,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就是笑话,因为就是一个月一本书不卖,她也照样拿工资,所以,我在那里蹭着看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因此,我对这个大姐心里充满感激。高一秋天的时候,我在书店无意中听到她和一个女同志聊天说起煮的玉米好吃,可惜弄不到(那时个体经济不发达,不是什么东西都用钱能买到的),好像她家是县城的。于是,我在一个周末回家的时候,从我们家责任田里掰了一大书包嫩玉米,星期天回来我专门给她送过去。她收到后非常高兴,要给我钱,我说,这都是我们自己家地里种的,不值什么钱,专门送给你大姐你吃的。其后,我们熟悉了,我还给她带过红薯花生等东西。因为这些事,这个大姐对我特别热情,后来,一些紧俏的书籍,我不去,大姐会给我留起来,尤其是《散文》《散文选刊》这两种杂志,她都会悄悄给我留两本。因为,书店小,杂志一共也进不几本,那时人们对文学比较狂热,和我一样在这里买书看书的学生和青年人也不少。
95年我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县城请同学们吃饭,抽空去了一趟这个书店,可惜,这个书店已改成了一个烟酒店,向店老板打听那个大姐的消息,他说,我这是租的房子,谁知道原来的人干什么去了。九十年代,供销系统改制承包,又加之个体户的兴起,早已没有往日的辉煌。我在店门口站了一会儿,听着店里录音机播放的港台流行歌曲,心里还挺失落的,唯有默默祝愿那个漂亮的大姐姐幸福快乐吧!
我之所以对这个小书店充满了回忆,不单单我高中三年在这里看了很多书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主要在这里和李爽有一次不算“浪漫”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