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
不知道缺少了那三个字的点缀,这个称谓你可还习惯。
“手写信”这个方式,我已经放弃了。现在处在一间小小的屋子,听着不断的鸡鸣,无纸无笔,只得以打字的方式,写下这封并不能称之为“信”的信。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信的执念有这么大,明明可以打电话,发视频,发文字,发语音的现代社会,我偏就爱上了早已被搁置在一旁的“古老”方式。我总觉得写信能抒发不同的感情,可能也仅仅是我觉得。每一次分别我总喜欢以写信的方式来告别这段短暂的“旅程”。可我不知道这怎么就变成了并不珍贵的东西,变成了通用“手段”。昨天通话,我说“今天真的很生气”,你没有追问,我也已经习惯,但我真的很生气。昨天王晶元同学以“萌萌见谁都写信”成功惹恼了我。我也以反平常说话的风格回复了她,“每个人都写,我闲的发慌,还是我脑子有病”。经过一些事看清一个人,这句话真的很有哲理性。我早已看清了她,可她又总喜欢用私信或是评论的方式,吸引我“怼”她的“目光”。你之前跟我说怼人很不好,我也确实了解到了。她一直频繁的联系我,我一直不回复她好像也不太好,毕竟还有“同学”这个最普遍的关系存在。可一回复她,她又会以一些奇奇怪怪的方式来惹恼我,真的还挺讨厌的。
我很喜欢录你的声音的,不论是碰巧录到的歌房声音,亦或是特意录的通话声音。这可能也算是一个小“癖好”吧。你说“又没有知识点,有啥好录的”,确实没有知识点,但我就是喜欢录,乐此不疲,或许能在我烦躁的时候听一遍平静下来,“精神支柱”的力量。我打电话说我觉得有趣的事,你听完可能无感了,因为这件趣事已经失去了它的时效性了。也可能是年龄的差距,正一点一滴消磨着你以我的乐趣为乐趣的乐趣了。上次你说抽空写回信,我还振奋了一晚上。不过自己打心底知道,这个“抽空”跟“下次”一样不靠谱,但还是很期待,无边的期待。或者说,我老是跟你提“回信回信”,你可能已经烦透我了吧。我老是发消息给你,给你造成了尴尬,成为你的不开心因素之一。基于两点,我既然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那便先道歉吧,“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啥”很有道理,可我能做到的也就只有道歉了。
这两天悟到了一个道理。“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比我好”和真正希望我比他好的人才是真正关心和爱我的人。那我觉得你是希望我比你好的人,暂且以你是真正关心我的安慰自己既弱小又强大的内心吧。
昨天你提到“网友拜访网友”,现在回想一下,感觉有点讽刺的意味。做网友,听起来没有朋友亲切,可网友之间确实是能说些朋友间不能说的话。因为网友没太大的可能见面,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不再提起也不会再有尴尬。但朋友可能感觉更实在些,碰的着,摸得着。各有好处吧。
这封信有没有它的价值,我不知道,可我已经用它写完了我想说的。这封信,你或许不会点开,或许点开瞟两眼再点走,我都已经说完了我想说的。幸运的话,你费时间看完了,那表示感谢。
2021.6.13
萌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