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胸中,心包络护卫于外。手少阴心经循臂内侧后缘,下络小肠,与小肠互为表里。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以濡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心又主神明,是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病性为血虚:血液亏虚,心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心病性阴虚:阴液亏损,心失所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因心血不足,常见脾胃健运不及,饥饱失常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血更虚。
肺居胸中,主气,司呼吸,宜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导致肺系异常状态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外感,内伤两方面,一方面,六淫外邪易从口鼻,皮毛而犯肺。另一方面,因肺气贯百脉而通它脏,它脏有病亦可影响到肺。这两方面的因素皆可导致宣发,肃降异常,肺系功能失常。
此外,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与脾之运化水湿,肾之主水密切相关,其朝百脉与心主血脉相辅相成,加上肝肺升降相因,脾为金母,脾为金母,金水相生等相互影响,其为病可涉及心,脾,肝,肾,膀胱,大肠等脏腑,与其他多个相关病症有密切的关系,应予以联系处理。
肺病性为气虚:肺脏功能减退,其主气,卫外功能失司,以咳嗽,气喘以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咳喘无力,咯痰清稀,少气懒言,语声低怯,动则尤甚。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气血的运行和功能状态。但过度的运动势必增加消耗,气不足息,抵抗,外邪功能降低,因此,肺气虚的人应运动时微出汗即可,不可全身汗出淋漓,否则不仅耗气伤津,同时也易因出汗太多而腠理疏松,感受外邪。注意调养脾胃,培土生金。
肺病性为阴虚:肺阴亏虚,虚热内生,肺失滋润,清肃失司,可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等病位在肺的症状,兼有潮热,盗汗,面赤颧红,五心烦热,脉细数等常见阴虚症状。
临床表现:呛咳气逆,痰少质黏,痰中带血,口干咽痛,发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肺病性为气虚兼阴虚: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病日久可有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兼见的情况出现,即肝的气阴两虚,以气虚,阴虚的症状兼见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痰稀而黏,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