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李鸿章传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公版书  剧情文     

第九章李鸿章之末路

李鸿章传

  义和团之起 李鸿章之位置 联军和约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薨逝 身后恤

  典李鸿章最初之授江苏巡抚也,仅有虚名,不能到任;其最后之授直隶总督也,

  亦仅有虚名,不能到任。造化小儿,若故为作弄于其间者然。虽然,今昔之感,

  使人短气矣。鸿章莅粤未一年,而有义和团之事。义和团何自起?戊戌维新之反

  动力也。初,今上皇帝既以新政忤太后,八月之变,六贤被害。群小竞兴,而康

  有为亡英伦,梁启超走日本。盈廷顽固党,本已疾外人加仇雠矣,又不知公法,

  以为外国将挟康梁以谋己也。于是怨毒益甚,而北方人民,自天津教案以至胶州

  割据以来,愤懑不平之气,蓄之已久,于是假狐鸣簧火之术、乘间而起。顽固党

  以为可借以达我目的也,利而用之。故义和团实政府与民间之合体也,而其所向

  之鹄各异:民间全出于公,愚而无谋,君子怜之;政府全出于私,悖而不道,普

  天嫉之。

  使其时李鸿章而在直隶也,则此祸或可以不作,或祸作而鸿章先与袁、许辈

  受其难,皆未可知。而天偏不使难之早平,偏不令李之早死。一若待为李设一位

  置,使其一生历史更成一大结果者。至六月以后,联军迫京师,于是李鸿章复拜

  议和全权大臣之命。

  当是时,为李鸿章计者曰,拥两广自立为亚细亚洲开一新政体,上也;督兵

  北上,勤王剿拳,以谢万国,中也;受命入京,投身虎口,行将为顽固党所甘心,

  下也。虽然,第一义者,惟有非常之学识,非常之气魄,乃能行之,李鸿章非其

  人也。彼当四十年前方壮之时,尚不敢有破格之举,况八十老翁安能语此?故为

  此言者,非能知李鸿章之为人也。第二义近似矣,然其时广东实无一兵可用,且

  此举亦涉嫌疑,万一廷臣与李不相能者,加以称兵犯厥之名,是骑虎而不能下也,

  李之衰甚矣!方日思苟且迁就,以保全身名,斯亦非其所能及也。虽然,彼固曾

  熟审于第三义,而有以自择,彼知单骑入都之或有意外,故迟迟其行,彼知非破

  京城后则和议必不能成,故逗留上海,数月不发。

  两宫既狩,和议乃始。此次和汉虽不如日本之艰险,而纠葛亦过之。鸿章此

  际,持以镇静,徐为磋磨,幸各国有厌乱之心,朝廷有悔祸之意,遂于光绪二十

  七年七月、定为和约十二款如下:第一款 一、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

  事,前于西历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三日,奉谕旨(附件二)亲派醇亲

  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

  醇亲王已遵旨于西历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历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二、大

  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

  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辣丁、德、汉各文。前于西历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即

  中历六月初七日,经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文致太德国钦差全权大臣(附件三)。

  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已于西历本年六月二十五日即中历五月

  初十日兴工。

  第二款 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将西历本年二月十三、

  二十一等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本年正月初三等日,先后降旨,所定罪名,

  开列于后(附件四、五、六)。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均定斩监候罪名,又

  约定如皇上以为应加恩贷其一死,即发往新疆永远监禁,永不减免;庄亲王载勋,

  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均定为赐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礼部

  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均定为即行正法,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大

  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李秉衡,均已身死,追夺原官,即行革职。又兵部尚书徐

  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联元,太常寺

  卿袁昶,因上年力驳殊悖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于西历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历

  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开复原官,以示昭雪(附件七)。庄亲王载勋已于西

  历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即中历正月初三日、英年赵舒翘已于二十四日即六日均自尽。

  毓贤已于念二日即初四日、启秀徐承煜已于念六日即初八日均正法。又西历本年

  二月十三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念五日上谕将甘肃提督董福样革职,俟应得罪名,

  定谳惩办。西历本年四月念九日、六月初三□月□□等日即中历三月十一、四月

  十七□月□□等日先后降旨,将上年夏间凶*内所有承认获咎之各外省官员,

  分别惩办。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第三款 因大日本国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害,大清国大皇帝从优荣之典,已

  于西历本年六月十八日即中历五月初三日降旨简派户部侍郎那桐为专使大臣,赴

  大日本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及国家惋惜之意(附件九)。

  第四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在于诸国被污渎及挖掘各坟墓建立涤垢雪侮之碑,

  已与诸国全权大臣合同商定,其碑由各该国使馆督建,并由中国国家付给估算各

  费银两,京师一带,每处一万两,外省每处五千两。此项银两,业已付清。兹将

  建碑之坟墓,开列清单附后(附件十)。

  第五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不准将军火暨专为制造军火各种器料运入中国境内,

  已于西历一千九百一年八月十七日即中历本年七月初四日降旨禁止进口二年。嗣

  后如诸国以为有仍应续禁之处,亦可降旨将二年之限续展(附件十一)。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款系西

  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条款内第二款所

  载之各国各会各人及中国人民之赔偿总数(附件十二)。(甲)此四百五十兆系

  海关银两,照市价易为金款,此市价按诸国各金钱之价易金如左:海关银一两,

  即德国三马克零五五,即奥国三克勒尼五九五,即美国圆零七四二,即法国三佛

  郎克五,即英国三先令,即日本一圆四零七,即荷兰国一弗乐零七九六,即俄国

  一卢布四一二。俄国卢布,按金平算即十七多理亚四二四。此四百五十兆,按年

  息四厘正,本由中国分三十九年按后附之表各章清还(附件十三)。本息用金付

  给,或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还本于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至一千

  九百四十年终止。还本各款,应按每届一年付还,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

  初一日。付还利息,由一千九百零一年七月初一日起算。惟中国国家亦可将所欠

  首六个月至一千九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息,展在自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

  一日起,于三年内付还。但所展息款之利,亦应按年四厘付清。又利息每届六个

  月付给,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二年七月初一日付给。(乙)此欠款一切事宜,均

  在上海办理。如后诸国各派银行董事一名会同将所有由该管之中国官员付给之本

  利总数收存,分给有干涉者,该银行出付回执。(丙)中国国家将全救保票一纸

  交驻京诸国钦差领衔手内。此保票以后分作零票,每票上各由中国特派之官员画

  押。此节以及发票一切事宜,应由以上所述之银行董事各遵本国饬令而行。(丁)

  付还保票财源各进款,应每月给银行董事收存。(戊)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

  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俟前已作为担保之借款各本利付给之后,余剩者又进

  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将所增之数加之。所有向例进口免税各货,除外国运

  来之米及各杂色粮面并金银以及金银各钱外,均应列入切实值百抽五货内。二、

  所有常关各进款,在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三、所有盐政各进项,

  除归还泰西借款一宗外,余剩一并归入,至进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诸国现

  允可行,惟须—二端:一将现在照估价抽收进口各税,凡能改者皆当急速改为按

  件抽税几何。改办一层如后,以为估算货价之基、应以一千八百九十七、八、九

  三年卸货时各货牵算价值,乃开除进口及杂费总数之市价。其未改以前,各该税

  仍照估价征收。二北河黄浦两水路,均应改善,中国国家及应拨款相助。至增税

  一层,俟此条款画押两个月后,即行开办,除在此画押日期后至迟十日已在途间

  之货外,概不得免押。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

  (附件十四):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北面图上

  系五、六、七、八、九、十等宇之线,西面图上系一、二、三、四、五等宇之线

  ;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之线,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

  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

  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现已设法照办。

  第九款 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

  内后附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

  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郎坊、杨村、天津军粮城、

  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王岛、山海关。

  第十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

  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

  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附件十五)。二、西历本年□月□□日即中历□月□

  □日上谕一道,犯罪之人如何惩办之处,均一一裁明。三、西历本年□月□□日

  即中历□月□□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

  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

  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

  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附件十六)。以上谕旨现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

  第十一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将通商行船各条约内,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

  及有关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按照第六款赔偿事宜,约定中

  国国家应允襄办改善北河黄浦两水路,其襄办各节如左:一、北河改善河道,在

  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会同中国国家所兴各工,尽由诸国派员兴修。一俟治理天津事

  务交还之后,即可由中国国家派员与诸国所派之员会办,中国国家应付海关银每

  年六万以养其工。一、现设立黄浦河道局经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该局各员,

  均代中国及诸国保守在沪所有通商之利益。预估后二十年,该局各工及经管各费

  应每年支用海关银四十六万两,此数平分,半由中国国家付给,半由外国各干涉

  者出资。该局员差并权责进款之详细各节,皆于后附文件内列明(附件十七)

  第十二款 西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国六月初九日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此上谕内已简派外务部各王大臣

  矣(附件十八)。且变通诸国钦差大臣觐见礼节,均已商定由中国全权大臣屡次

  照会在案。此照会在后附之节略内述明(附件十九)。

  兹特为议明以上所述各语,及后附诸国全权大臣所复之文牍,均系以法文为

  凭。大清国国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

  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内各款,足适诸国之意妥办,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

  年夏间变乱所生之局势完结,诸国亦照允随行。是以诸国全权大臣奉各本国政府

  之命代为声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馆兵队外,诸国兵队即于西历一千九百零

  一年□月□□日即中历□月□□日全由京城撤退。并除第九款所述各处外,亦于

  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月□□日即中历□□年月□□日由直隶省撤退。今将以上

  条款缮定同文十二份,均由诸国全权大臣画押,诸国全权大臣各存一份,中国全

  权大臣收存一份。

  联军和约既定,尚有一事为李鸿章未了之债者,则俄人满洲事件是也。初中

  俄密约所订,俄人有自派兵队保护东方铁路之权,至是义和团起,两国疆场之间

  有违言焉,俄人即藉端起衅,掠吉林黑龙江之地,达于营口北。东方有联军之难,

  莫能问也。及和议开,俄人坚持此事归中俄两国另议,与都中事别为一谈。不得

  已许之。及列国和约定,然后满洲之问题起。李鸿章其为畏俄乎?为亲俄乎?抑

  别有不得已者乎?虽不可知,然其初议之约,实不啻以东三省全置俄国势力范围

  之下,昭昭然也。今录其文如下:第一条 俄国交还满洲于中国,行政之事,

  照旧办理。

  第二条 俄国留兵保护满洲铁路,俟地方平静后,并本条约之枢要四条一概

  履行后,始可撤兵。

  第三条 若有事变,俄国将此兵助中国镇压。

  第四条 若中国铁路(注:疑指满洲铁路)未开通之间,中国不能驻兵于满

  洲。即他日或可驻兵,其数目亦须与俄国协定,且禁止输入兵器于满洲。

  第五条 若地方大官处置各事,不得其宜,则须由俄国所请,将此官革职。

  满洲之巡察兵,须与俄国相商,定其人数,不得用外国人。

  第六条 满洲蒙古之陆军海军,不得聘请外国人训练。

  第七条 中国宜将旅顺口之北金州之自主权抛弃之。

  第八条 满洲蒙古新疆伊犁等处之铁路矿山,及其他之利益,非得俄国许可,

  则不得让与他国,或中国自为之,必亦须经俄国允许。牛庄以外之地,不得租借

  与他国。

  第九条 俄国所有之军事费用,一切皆由中国支出。

  第十条 若满洲铁路公司有何损害,须中国政府与该公司议定。

  第十一条 现在所损害之物,中国宜为赔偿,或以全部利益,或以一部利益

  以为担保。第十二条 许中国由满洲铁路之支路修一铁路以达北京。

  此草约一布,南省疆吏士民,激昂殊甚,咸飞电阻止,或开演说会,联名抗

  争。而英美日各国,亦复腾其口舌,势将干涉。俄使不得已,自允让步。经数月,

  然复改前约数事如下:第一条 同第二条 同第三条 同第四条

  中国虽得置兵于满洲,其兵丁多寡,与俄国协议,俄国协定多少,中国不得反对。

  然仍不得输入兵器于满洲。

  第五条 同第六条 删第七条 删第八条 在满洲企图开矿山修铁路及其他

  各等之利益者,中国非与俄国协议,则不许将此等利益许他国臣民为之。

  第九条 同第十条 同 并追加此乃驻扎北京之各国公使协议,而为各国

  所采用之方法字样。

  第十一条 同第十二条 中国得由满洲铁路之支路修一铁路至直隶疆界之长

  城而止。

  至是而李鸿章病且殆矣。鸿章以八十高年,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

  忧郁积劳,已乖常度。本年以来,肝疾增剧,时有盛怒,或如病狂,及加以俄使,

  助天为虐,恫喝催促,于邑难堪,及闻徐寿朋之死,拊心呕血、遂以大渐,以光

  绪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薨于京师之贤良寺。闻薨之前一点钟,俄使尚来促画押云。

  卒之此约未定,今以付诸庆亲王王文韶。临终未尝口及家事,惟切齿曰:可恨毓

  贤误国至此。既而又长吁曰:两宫不肯回銮。遂瞑焉长逝,享年七十八岁。行在

  政府得电报,深宫震悼。翌日奉上谕:朕钦奉懿旨。大学士一等肃毅伯直隶总督

  李鸿章,器识渊深,才猷宏远,由翰林倡率淮军。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朝

  廷特沛殊恩,晋封伯爵。翊赞纶扉。复命总督直隶兼充北洋大臣,匡济艰难,辑

  和今外,老成谋国,具有深衷。去年京师之变,特派该大学士为全权大臣,与各

  国使臣妥定和约,悉合机宜。方冀大局全定,荣膺懋赏。遽闻溘逝,震悼良深。

  李鸿章著先行加恩,照大学士例赐恤,赏给陀罗经被。派恭亲王溥伟带领侍卫十

  员,前往奠醊。 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以示笃念荩

  臣至意。其余饰终之典,再行降旨。钦此。

  其后复赏银五千两治丧。赏其子李经述以四品京堂,承袭一等侯爵,李经迈

  以京堂候补,其余子孙,优赏有差。赐祭两坛。又命于原籍及立功省份及京师建

  立专祠,地方官岁时致祭,列入祠典。朝廷所以报其勋者亦至矣。而此一代风云

  人物,竟随北洋舰队,津防练勇,同长辞此世界此国民。吾闻报之日成一挽联云

  :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

  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上一章 第八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李鸿章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