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
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
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而已。戊已庚之间,鸿章奉命治
河,旋授商务大臣总督两广,在他人则为最优之差,面按之李鸿章一生历史,不
得不谓为投闲也。其闲之又闲者,为乙丙之间入阁办事,及戊戌八月至十一月退
出总理衙门,无可论述,至其治河治粤,固亦有异于常人者焉。附论及之,亦作
史者之责任也。
中国黄河,号称难治。数千年政论家,皆以之为一大问题,使非以西人治勿
士失必河之法治之,则决不可以断其害而收其利。当戊戌八月以后,李鸿章方无
可位置,于是政府以此役任之。此亦可为河防史上添一段小小公案也。今录其奏
议所用比国工程师卢法尔勘河情形原稿如下:一、雒口至盐窝沿河情形 河身
黄河自河南龙门口改道以来,水性趋下,由北而东,奔流山东,入大清河,遂取
道入海。其始东奔西突,人力难施,至两年以后,河流已定,方筑堤岸。河流曲
折,其堤岸亦因之而曲折。迨河流变迁,堤岸不能俱随之变迁。临水远近不等,
然堤岸全无保护,任水漂刷。现在小水河面,约宽九十丈至一百五十丈,河底则
深浅不一,有河面宽处,水深仅四五尺,不便行船者,有河面忽窄,水深至三丈
者。河流朝夕改道,旋左旋右,临流之岸,即为冲刷,带至流缓之处,又淤为滩。
官民则任水所为,向无善策,惟于险处救急,决处补苴。而沿河常见岸土,于四
五足高处,塌陷入水,际此隆冬,水小流缓,尚且如此,化冻之后,大汛之时,
水大流急,更当如何?下游低岸如此,上游土山一带,不问可知。无怪黄河泥沙
之多,为五大洲群流之最也。大汛时堤内沙滩,全为漫淹,因河底浅深不一,河
身亦俯仰不一,故流水速率,处处不同。且下游之地极平,每里高低,不逾五寸,
河流甚缓。容水之地,日益以隘,淤垫日高,年复一年,险上加险。职此之故,
堤外之地,较堤内之滩,有低一尺者,有低至七八尺者。监工路过杨史道口时,
曾将河面测量,计水面宽百三十八丈,河底最深二丈三尺,流水速率一秒钟约四
尺。按此推算,每秒钟过水之数,约五万七千四百五十六立方尺,容水面积约一
万三千六百八十方尺。又在盐窝上游测量,计此处水面仅宽一百零二丈,河底最
深一丈二尺,容水面积约九千一百八十方尺。斯时杨史道口尚未合笼,太溜半归
决口,不走盐窝,理合声明。至盛涨时,过水数目,言人人殊。按照两处地方文
武官员所指示水志,计杨史道口容水面积应系三万六千一百八十方尺。盐窝容水
面积应在二万四千四百八十方尺。因大水速率,无从探询,致过水之数,不能复
计。然不知进水之数,断难定河面宽窄堤岸远近之数也。计自雒口至盐窝约三百
七十里。 民埝,滨河之堤,谓之民埝,系民所修,官所守,为现时东水最要之
堤也。民埝距水,远近不等,有即在水滨者,有离水至三四里者,当时修造,任
意为之,并无定理,甚至其弯曲有令人不可解者。其高低厚薄,亦各处互异,有
高于现时水面九尺者,有高至一丈五尺者,高逾沙滩五尺至八尺不等,高逾堤外
之地亦九尺至一丈五尺不等,其堤顶有宽二丈四尺者,有宽三丈六尺者,新筑之
埝则较厚。忽高忽低,忽厚忽薄,其收坡亦斜直不同,良可异也。看守民埝,朱
甚周密,为水挖刷之处颇多,并无随时修理,积年累月,不至于决陷者几希。民
埝皆以极松淤土为之,并无焦泥,入地不深。即有焦泥,不难挑取。埝顶可行大
车、坐车、手车,轨道甚深,过路处或堤坡而上下,或截堤而低之。堤上筑盖民
居,并不加宽培厚,凡此皆最易损堤者。查泰西各国堤工坡上种青草,不惮讲求,
不惜钜费,盖草根最能护堤也。此处之堤,都不种草,一二处偶尔有草,为民芟
除净尽,甚至连根拔起。据云系取以烧锅,或喂牲口,殊不知无草则堤难保,堤
难保则水患不旋踵矣。愚民不思,其属可嗤。耙草之器,最能损堤,应悬厉禁,
不准行用,此亦保堤之一道。盖草既拔去,堤复耙松,大风一起,堤土飞扬,堤
顶遂逐渐而低,堤身亦逐渐而薄,此器为害,不亦大哉?沿河之堤,有种柳已成
荫者,有初栽仅盈尺者。柳根最能固堤,应于沿河堤岸一律遍栽,设法保护,不
准攀折。并行种藤,更为坚实,柳条藤条,俱可编埽,筑堤较秸料坚固远甚,且
可随处就近取材,毋须更出资采买,一举两得,莫妙于此,何惮而不为之耶?
大堤,大堤系公家所修,距民埝甚远,而远近处处不周,且多弯曲,殊不可解。
现在此堤虽有如无,大不可恃。堤上居民鳞次栉比,全成村落,即取堤土以筑其
居,致堤残缺不全。且过路之处,切与地平,竟成大口。堤上坡上,亦多种麦,
颇能损堤。盛涨时民埝尚决,大堤未有不溃者也。该堤宽处,其顶尚有三丈六尺,
高一丈二尺至一丈六尺不等,然完整者绝少。闻杨史道口水决民埝竟能走溜入小
清河,淹溺村落,贻害居民者,良以大堤旧口未修,使水有隙可乘耳,询诸河官,
何以大堤之口不堵?据答百姓不愿,今若修大堤,则千余村之居民,必环起而攻
等语。可见修大堤非特无益,且不洽舆情也。
大堤之外,居民甚多,有数百十户成村者,有四五家自立门户者,或筑围堤
自护,或建高阜而居,大抵皆预作防水之计。村外周围之地,颇属膏腴,居民即
以之耕耘,以供饮啄。此外尚有斜堤拦坝,皆以保此村田者也,然残废亦与大堤
同。若民埝出险,不足恃也。 险工,沿河一带,险工最多。凡顶冲之处,或已
决之处,皆有工程。其工程磨盘埽居,多以秸料覆土,层垒为之,形如磨盘,或
紧贴于岸、或接连于堤,其形势纷歧不一,即高低厚薄,亦每埽不同,每埽错落
参差,绝不相连,中仍走水,以使三面受敌,不知何意。鄙见数埽应一气呵成,
不存罅隙,既省料工,更形坚固。且料埽入水,削如壁立,不作斜坡,适足以当
冲,不能使水滑过,似非得法。至秸料亦非经久之物,因其中有心,质如灯草,
最能吸水,使料易于腐烂,料烂则与沙土同。毫无劲力矣。监工曾见旧埽数处,
虽形势相连,而根基已坏,一经盛涨,必即漂流,民埝定为所累,或云秸料为本
地土产,用广价廉,舍此别无他料。诚能如监工前篇所言,多种藤柳,数年之后,
便可足用,更毋须以巨万金钱造此不经久之事。或又云料埽原以挑水,一两年后,
水已收道,料埽虽烂,亦复何虑。监工殊不谓然。若不改弦更张,恐抢险不过养
疽耳。为今之计,虽无他料可用,其埽工应先行改式。傍岸者使之联成一片,作
斜坡入水,以导其流,并须多用木椿,牵连于岸,以坚固麻绳系之,其护埽所抛
之石,亦宜加粗加多,位置得法,方可御冲刷之力。监工曾见有以石块排于埽上
者,镇压秸料,不使为风吹去,抑何可笑。此外尚有石堤,如北镇一带,尚称稳
固,亦盐窝石堤,则已根底全虚,所未即坍圮者,赖尚有石灰粘凑,然亦不能久
矣。
一、盐窝至海口尾闾情形 黄河尾闾,已由盐窝改道三次,首次向东北由铁
门关入海,二次向东由韩家垣入海,三次庙东南由丝网口入海。今谨将三处情形
次第言之,尚有新挑引河一条,亦并论及。铁门关海口此系大清河尾闾。黄河改
道山东以来,由此入海,历三十余年,至韩家垣决口,舍东北而向正东。今铁门
关一道,前半已淤垫甚高,河身成为平地,莫可辨识,左右两堤,尽成村落。铁
门关以下,堤已尽矣,一派黄沙,地极瘠苦。约距铁门关下游八里,河形复见有
水直通于海,河边之地,虽系沙滩,而沙下不深,便有混土。河中之木,平时深
约二尺,大潮可涨至三四尺,可至萧神庙,若东北风大作,可增至五六尺不等,
由三沟子起有船只可以出海,往来烟台。此次因河冻地潮,不能出海察勘,仅
至三沟子以下十里,满地苇草,大潮所经,遂返辔不复前进。据土人言,往下八
里,已见寻常潮汐,再往下十二里,便为海滨。海口有拦门沙,潮退时,仅深二
尺。此沙共长宽若干,未曾复勘,揣度必不甚小。计自盐窝至铁门关,海口约一
百一十里。韩家垣海口,自韩家垣决口,黄河尾闾,取道于此,垂八九年,近复
改道东南。韩家垣一带,已无黄河踪迹,惟自新萧神庙以下,距海约六十里之遥,
复见河形,中亦有水,系最低之地,积水不消。闻距海约十一里,此河分为两溜,
状如燕尾,然亦不深。海口亦有拦门沙,潮退时,直塞口门,不容河水泻出。此
拦门沙露出水面,宽约二里。查韩家垣一道,并末筑堤。计自盐窝至韩家垣海口,
约一百里。 新挑引河,此河系于韩家垣决口之后,特于口门之下,挑
挖一道,以便引水至萧神庙旧槽入海。然当时深仅四五尺,宽仅三丈,现在尚无
此数。弯曲甚多,此河计长四十里,若取直共有二十五里,大约系循原有水道挑
挖节省工费之故。河底以萧神庙韩家垣两处,挖深三尺,便有泥土,亦有泥土竟
见于地面者。周围各村,均有井,深一丈一尺,即可见水,泥在水中,不甚深也。
铁门关附近,有烧瓦器之窑。该处土质,概可想见。 丝网口海口 现在黄河之
由此口入海,漫散地上,并无河道。小水时分为多,溜底均不深,中有沙滩,正
溜水底,深仅三四尺,有一两处最深,亦不过一丈。将近海口,则只有一尺四五
寸,此处水面甚宽,约有三百丈之多。闻海口并无拦门沙,想系流缓溜浅,其沙
已于地上停淤,无可再送入海也。查北岭子决口之时,尚有上游三处,同时开口,
故丝网口水流不猛,北岭子门之树,至今犹竖水中,古庙一座,亦巍然独立,是
其明验。若谓辛庄等处,房合漂流,则系土屋不坚之故,非水力汹涌有以致之也。
北岸于北岭子以下,并未设堤,惟以铁门关南堤为北岸,以护村落而已。南岸则
由盐窝起新行接筑,一堤距水约远二里,计自盐窝至丝网口海口约九十里。
一、酌量应办治河事宜 治河如治病,必须先察其原。欲察其原,必须先按
脉理,方知其病原之所在,然后施药。不特厥疾可疗,而且永无后患。若但按疮
敷药,不问其毒发于何处,非良医之所为也。黄河在山东为患,而病原不在于山
东。若只就山东治黄河,何异于按疮敷药?虽可一时止痛,而不久旧疾复作矣,
盖其毒未消,其病根未拔也。夫水性犹人,初本善也,若不导之、教之,性乃迁
矣。天之生水,原以养人,何尝以害人?乃人不知其性,不防其迁,遂使肆为暴
虐,生民昏垫,国帑虚糜,终无底止。推原其故,良因治水仅就一隅,不筹全局。
今若一误再误,恐徒劳无功耳。欲求一劳永逸、宜先就委窃原。由山东视黄河,
黄河只在山东。由中国视黄河,则黄河尚有不在山东者,安知山东黄河之患,非
从他处黄河而来?故就中国治黄河,黄河可治。若就山东治黄河,黄河恐终难治。
请详言之,溯黄河之源,出于星宿海,取道甘肃,流入蒙古沙漠,改道多次,始
至山西,已挟沙而来矣,道出陕西,又与渭水汇流,其质更浊,再穿土山向东而
出,拖泥带水,直入河南,所至披靡、水益浑矣。此即黄河之病原也。下游之病
良由此,主治之宜在病原加意。盖下游停淤之沙,系从上游拖带而来。上游地高,
势如建瓴,且两面有山约束之,水流极速,沙不能停,迨一过荣泽一派,平原水
力遂杀,流缓则沙停。沙停则河淤,河淤过高,水遂改道,此自然之理。证诸往
事,已有明证。惟一河改道,万姓遭殃,转于沟壑,死于饥寒,从古迄今,不知
凡几。而黄河则南迁北徒,畅所欲为,以开封为中心,自辟半径之路,于扬于江
北中间千五百里扇形之地,任意穿越,虽齐鲁诸大峰,亦难阻制。河水所经之处,
沙停滩结,民叹其鱼,防不胜防,迄无良策,补偏救弊,劳民伤财,其祸较疾病
刀兵尤为猛烈。然天下无不治之水,虽非易事,尚非人力难施。其法维何?曰求
诸算学而已。 治法,夫治法岂易言哉!黄河延袤中国境内,计一万余里之长。
地势之高低,河流之屈曲,水性之缓急,含沙之多少,向末详细考究,并无图表。
问诸水滨,亦鲜有能答之者。今欲求治此河,有应行先办之事三:一、测量全河
形势。凡河身宽窄深浅,堤岸高低厚薄,以及大水小水之浅深,均须详志;一、
测绘河图,须纤悉不遗;一、分段派人查看水性,较量水力,记载水志,考求沙
数、并随时查验水力若干,停沙若干。凡水性沙性,偶有变迁、必须详为记出,
以资参考。以上三事,皆极精细,而最关紧要者,非此无以知河水之性,无以定
应办之工,无以导河之流,无以容水之涨,无以防患之生也。此三事未办,所有
工程,终难得当,即可稍纾目前,不旋踵而前功尽隳矣。若测绘既详,考究复审,
全局在握,便可参酌应办工程,以垂久远,犹须各省黄河,统归一官节制,方能
一律保护,永无后患,但照此办理,经费必钜。然欲使一劳永逸,宜先筹计每年
养河之费若干,堵筑之费若干,蠲免粮钱若干,赈济抚恤若干,财产淹没若干,
民命死亡若干,并除弊后能兴利若干,积若干年共计若干,较所费之资,孰轻孰
重,孰损孰益,不至于犹豫矣。按照图志,可以知某处水性地势,定其河身。由
河身,即可定水流之速率,不使变更;水面之高低,不使游移。凡河底之浅深,
河岸之坚脆,工料之松固,均可相因,无意外之虑。此皆算学精微之理,不能以
意为之。定河身最为难事。须知盛涨水高若干,其性若何,停沙于河底者几多,
停沙于滩面者几多,涨之高低、速率不同。定河身须知各等速率,方能使无论高
低之涨,其速率均足刷沙入海。河形弯曲,致生险工,亦须酌改,然大非易事,
非详慎推算不为功。盖裁弯取直则路近,路近则低率,即地势高低之数增。低率
增则速率亦增,速率增则过水之数亦增,于盛涨时尤宜并上下游通行筹算后,方
可裁去一弯。盖裁弯能生他险,不可不虑,此亦非但凭眼力可为之事。
河堤所资以束水者也,须并河身一同推算。即入水斜坡,统须坚固,以御异
常盛涨,方不至误事。至堤之高低、厚薄,则视土性之松实,料质之坚脆耳。至
应如何造法,亦须视水线高低,水力缓急。所需材料,总以能御水挖为妙,不必
尽用石堤,亦毋庸尽用料埽,盖土堤筑造坚实,护以柳树草片,亦足以御寻常水
力。查各国护河之堤,多以土为之,并无全用石工者。但须推算合法,位置得宜,
看守不懈,勿任践踏耳。其石堤料场,只于险处用之。总而言之,可省者宜省,
不可省者必不宜省,然非测算精详不可。监工兹绘堤式两种,似与黄河合宜,何
处应用何式,则俟临时查勘,因地制宜,非谓全河均应改用也。惟无论需用何种
材料,均须采择上品者方能坚久。大水时河流至堤根,小水时河流在两岸之中。
而堤与岸均系松土,常为急流挟之以去即化为沙,至流缓处,淤成高滩,积渐遂
生危险。此固可虑,而尤可虑者,上游各土山随时坍塌入水,流至下游,为患甚
烈。应行设法保护,于过水两岸,尽筑斜坡,先护以泥,再种草片,并多栽树木,
以坚实之。有险之处,则宜于岸根打桩,以树枝编成筐,以泥土填成块,再叠石
为墙,或砌石为坡,并抛大石块于水底,方足以御水力。其土山两旁,亦须抛石
水底,再筑石墙于其上,以阻塌陷,如此则岸土不致为水拖带,河流可以渐清,
河患自然日减。此系治河应办紧要之工程。
大溜应教常走河之中间,宜在何处设法,此时不能预定。大约须于弯处水底
多筑挑水坝,以导其流。挑水坝应用树枝,或用石块,则俟随时斟酌情形办理,
惟秸料不能经久,且无劲力,则不可用。减水坝亦应讲求,以防异常盛涨,宜即
设在堤边。应先测量地势,察勘情形,以河流之方向,定坝口之方向。此坝须以
大石并塞门德土为之。坝后所挑之河,或已有之河,应筑坚堤约束,庶所过之水,
不致以邻国为壑。此河亦须宽深不甚弯曲,且低于黄河,其河身实有容水之地,
始能合用;黄河尾闾海口高仰复有拦门沙,致河水入海未畅。应用机器挖土船以
挑挖之,然先筑海塘,再用机器,或可事半功倍。此海塘接长河堤入海,则水力
益专,能将沙攻至海中深处,为海口必不可少之工程。再用机器于拦沙挖深一道,
俾水力更激,可以自剧其余。此项工程,需费颇钜,然各国海口均有之,黄河何
独不然?美国密西西比海口,奥国大牛白海口,前亦堵塞,今大轮船可以往来,
是其明验。法国仙纳海口,前此亦有拦沙阻碍,行船最为险恶,旋经以大石填海,
筑造海塘,高出大潮水面,两塘相距九十丈,塘成之日,海口竟深至二丈,至今
船只称便。比国麦司海口,亦曾兴此大工。此外尚有多处,不胜枚举。
黄河延袤数省,关系国计民生极大。现时上游水至下游,不能即知。下游出
险,上游事后方觉,声气不通,防范末能周密。应照永定河办法,沿河设立电线,
按段通电,随时随事,报知全河官弁,俾患可预弭。此为刻不容缓之事。治河之
工程,既已举行,守河之章程,亦宜厘定,俾一律恪遵,永远办理,方不致前功
尽弃。查现在河防员弁,虽能克已奉公,而百姓践蹋堤埽挑土砍柳锄草诸恶习,
并未广为禁止。应妥定律例,严行厉禁,周密巡查,犯者惩治。堤上不准搭盖房
屋,如须行车,必专筑马路之处,格外培厚,方不至于损堤。官弁随时稽查,稍
有残缺不整,即为修补。如此则工程可永远完固,不致生意外之虞。黄河上游,
应否建设闸坝,用以拦沙。或择大湖用以减水,亦应考。求治河有此办法,理合
声明。上游之山,应令栽种草木,以杀水势。泰西各国,因山水暴发,屡次为灾,
饬令于源头及濒水诸山栽种草木,水势遂杀,偶有一二处树木,被人私砍,水势
即复猖狂,政府严行禁止,并设官专管树木。西人重视此事,是有效验之明证。
查山水暴发,其故有二,一因山上土松,不能吸水;二因山势陡峭,无以阻水。
若遍种树木,则树根既能坚土,又复吸水,且可杀其势,从容而下、不至倒泻。
倘山上不宜种树,亦应种草,其功虽不及树木之大,亦终胜于无。法国颁行亚尔
伯诸山种树律例以来,成效已大著矣。
一、现时应办救急事宜 前篇治河应办各事,既非旦夕之功。必俟全河详细
测量,估计工料,妥筹办法。方臻美备。诚恐河流汹涌,迫不及持,亟应先办救
急事宜。庶几现时灾患不生,将来治理较易,救急之事维何?曰培修堤岸,固筑
险工,并疏通尾闾而已。至于更改河形以畅其流,展缩河身以顺其性,保护堤岸
以阻其倾,各工程应俟日后从容办理,此时无暇及此。培修河堤之法,前篇已详
言之,毋庸再赘。惟应以埝为堤。若大堤则相距太远,有河面过宽之患,又复残
缺不整,修无可修,即修亦无益。各处险工,宜全行固筑,应派员全工察勘,估
计工程。凡当冲之堤,已朽之埽,务即一律保护,其过低过薄之堤,亦应加高培
厚。堤内临水之坡,应加泥一层,以种青草,并于堤根遍栽树木,设法禁人践踏。
此为最急之务,速办为妙。有险处之堤根,或抛石或编坝以固之,亦须因地制宜。
凡堤有所开过路之道,应即行修补,并于堤顶筑造石子马路,以便车马往来,不
至损碍。尾闾海道,最宜妥定,铁门关、韩家垣现均淤塞,丝网口则水势散漫,
并无河槽。查此项尾闾,择地者主见不一:有谓铁门关淤塞处应挑通使水仍复旧
道者;有谓宜仍由韩家垣旧道者;有谓应由十六户挑引河直至铁门关以避盐窝险
工者;有谓应由盐窝挑一直河仍由丝网口者;有谓应于蒲台县三岔河引水入海者
;有谓黄河应于大马家挑河至孔家庄并入徒骇河使之入海者。大马家在利津上游
八里之地,查徒骇河形颇弯曲,孔家庄河面约宽九十丈,小水水面约六十丈,两
岸颇高,并未筑堤,大水约离岸尚低八尺,其上游于禹城以下,全已淤塞,海口
约距孔家庄七十里,并无拦沙。鄙意黄河末治之先,其水不应走徒骇河,盖恐浊
流入清,即使清者亦变为浊,未免可惜。如欲酌定一处,必须于各处详细测量,
品地势之高低,察流水之方向。查现在武备学堂测量生颇具聪明,又复勤奋,四
散测量,不遗余力,惜时日太促,未能详备,所绘之图,只能阅其大概,况各段
河中过水之数,以及地之低率,无从查考。至引河河形,惟按海口之地甚平,引
河以愈短愈直愈妙。盖河短势直,即低率市增,流水较有力也。河身则以能容盛
涨为度,两堤则以能束水为度,又须格外坚固,以防冲决。大约海口所有旧河槽,
以不用为妙,以旧槽形皆曲折,堤亦不周备,不如另择新地酌量形势办理之为愈。
今无论引河挑在何处,其海口必须有机器挖沙,不能恃水自刷,因河病末除,河
沙未减,到处停淤之病,仍不能免,恐新挑之河,不久亦如旧口为沙堵塞不通也。
鄙意引河河形,以能容水畅流为度,庶无意外之虑。减水坝为必不可少之件,应
设何处,尚未详考。
有人指示济南府城下游十八里,原有滚坝之处,似可合用。监工于归途便道
履勘,见此坝距黄河尚有五里,原造之意,系引济南诸山清水入黄,以助攻沙,
然向未启用。坝门甚小,只有一丈四尺,又与诸河不通,若欲用之,尚须另挑引
河以通小清河。查小清河河身,仅足自容,盛涨时水已漫岸,又无河堤约束,若
再将黄河灌入,势必漫浸,即济南省城亦恐遭淹溺。鄙意如欲减水,以入徒骇河
为宜,然仍须测量筹算方可定议,惟徒骇河亦须加宽添筑河堤,方可合用。
以上四大端,皆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否有当,均候裁夺示遵。监工此
番奉委勘河,常与司道大员及地方官合同查勘。虽各人看法稍异,而和衷共济,
为国家宣劳,为中堂效命, 以国计民生为怀,作一劳永逸之想,则不约而同。
盖无分中外。咸欲赞成利国利民之大功,其胸中则毫无成见也。
卢法尔谨上。
李鸿章之督粤也,承前督李瀚章、谭钟鳞之后,百事废弛已极,盗贼纵横,
萑符遍地。鸿章至,风行雷厉,复就地正法之例,以峻烈忍酷行之,杀戮无算,
君子病焉。然群盗慑其威名,或死或逃,地方亦赖以小安。而其最流毒于粤人者,
则赌博承饷一事是也。粤中盗风之炽,其源实由赌风而来。盗未有不赌,赌未有
不盗。鸿章之劝赌也,美其名曰缉捕经费,其意谓以抽赌之金为治盗之用也。是
何异恐民之不为盗而以是诲之?既诲之,而复诛之,君子谓其无人心矣。孟子曰
: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夫不教而刑,犹谓罔民,况劝之使人于
刑哉?扬汤止沸,施薪救火,其老而悖耶?不然,何晚节末路,乃为此坏道德损
名誉之业以遗后人也。或曰:鸿章知赌风之终不可绝,不如因而用之以救政费之
急。夫淫风固未易绝,而未闻官可以设女闾;盗风未易绝,而未闻官可以设山泊。
此等义理,李鸿章未必知之。知之而复为之,则谓之全无心肝而已。
鸿章莅粤,拟行警察法于省城,盖从黄遵宪之议也。业未竟而去。
粤中华洋杂处,良莠不齐。狡黠之徒,常藉入教为护符,以鱼肉乡里,而天
主教及其他教会之牧师,常或袒庇而纵恣之。十年以来,大吏皆阘冗无能,老朽
濒死,畏洋如虎,以故其焰益张。李鸿章到粤,教民尚欲逞故技以相尝试。鸿章
待其牧师等,一据正理,严明权限,不稍假借。经一二次后,无复敢以此行其奸
者。噫嘻!以数十年老练之外交家,虽当大敌或不足,然此么么者,则诚不足以
当其一嘘矣。今之地方官,以办教案为畏途者,其亦太可怜耳。
鸿章之来粤也,盖朝旨以康党在海外气势日盛,使之从事于镇压云。鸿章乃
捕击海外义民之家族三人焉。无罪而孥,骚扰百姓,野蛮政体,莫此为甚。或曰
:非李鸿章之意也。虽然,吾不敢为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