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一生基本可以用传奇这个词来形容,他从一个普通的军人成长为国君,完全是靠着能力上位,没有走任何的捷径,也没有捷径可走。那时,门阀制度根生地固,国家选拔人才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你成绩优异就录取你,达官贵人们他们可以继承自己家的爵位,优先的步入官场。然而,寒门子弟更多是被埋没。
东晋是门阀制度鼎盛时期,四大家族掌控了朝野。皇帝就像是象征性一般,政治决策都是由四大家族来敲定。这四大家族分别是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留谢氏 。这些士族家族们互相制约,这也使东晋维持着,司马家皇位并没有受到威胁。
然而,刘裕就不同了,刘裕对于门阀士族像很多寒门子弟一样,多多少少带一点仇恨,他为了威信而北伐,东晋的士族们在骨子里认为他不过是寒门子弟,一介武夫而已。刘裕与士族是有阶级矛盾。后面我们会详细讲到他称帝后,对于士族一系列的打压措施。
野心是慢慢培养起来的,这个说法我觉得用在刘裕身上应该还算准确,他讨伐孙恩功劳最大。那时,东晋封他的官并不是很大,只是一个太守(市长)。他欣然接受,非常满足。因为目标还算是达到了,步入仕途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有大志起步就要是大目标,一步一步稳中求胜才是上上策。
刘裕的家乡是今天江苏镇江市京口里区,但这位置应该不是很准确了。史书上说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代孙,毕竟两汉统治几百年,到了刘裕那个时代天下姓刘的太多了,关于这一点姑且可以保持着质疑。
父亲刘翘只是个小小的郡功曹,相当于今天市政府里的文职人员,母亲赵安宗为太守赵裔的女儿。
赵安宗生刘裕的时候难产而死,但刘裕顺利的降生了。刘翘很悲痛,妻子才嫁于自己没多久,就撒手人寰。儿子这么小,我一个大男人该怎么把他养活。这时,幸亏他的同宗兄弟之妻杜氏向他伸出了援手,正当生了孩子有奶水,杜氏每天就给刘裕喂奶水,婴儿刘裕这才不用对着爸爸嚎哭。刘裕三岁以前,都是寄养在杜氏家里。刘翘为此给儿子取了一个小名“寄奴”。
妻子死了,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刘翘没过几年就续娶了萧文寿,萧文寿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她不仅没有苛刻的对待刘裕,反而待刘裕如同亲生儿子刘道怜,刘道规一样的视如己出。刘裕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继母萧文寿一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萧文寿白天料理家务,晚上织草鞋,刘裕白天就背着母亲晚上编制的这些草鞋四处叫卖(刘裕靠着贩卖草鞋为生,这一点与刘皇叔刘备的人生起点一样了)。对于继母拒绝改嫁的养育之恩,刘裕一生都牢记在心。
刘裕家贫,三餐都难以为继,但奇怪的是,刘裕不仅没有长得一幅枯瘦如柴的样子,反而仪表堂堂,据记载他身高有一米八三,外表看起来很有精神头,身体强壮,为人非常地豪爽。他崇尚武术,文学底子差,基本上是不感兴趣。刘裕平常在贩卖草鞋同时,爱打抱不平,今天去给老张暴力声张“正义”,明天去给老王暴力讨讨“公道”。所以一时间,刘裕在京口里名气很大,这种名气不是我们熟知的那种崇拜之情,相反是鄙视加畏惧。由于一向贫穷而且时常一言不合就恶狠狠的对待乡里,所以遭到乡里人的蔑视,当时的人大多不赏识他。不过刘裕才能出众,而且有着大的志向,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王导的孙子)十分的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他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叛逆,易误入歧途。迷恋上赌博,这或许成了刘裕一生最为不光彩的事情吧,恶习毒害人呀。
一次,赌红了眼。刘裕一口气给当时的士族官吏谦民间借贷公司老总刁逵,借了一大笔钱,以为可以翻本的,结果输个精光。到了还钱时间,刘裕拿不出钱还,刁逵把他绑起来用鞭子抽打,刘裕强忍疼痛,一声不吭。士族人物王谧(王导的孙子)在旁边观察了半天,被刘裕挨打不求饶的精神所感动,毕竟早已被刘裕的豪情性格所折服。便拿出自己的钱替刘裕还清了债务。并且一本正经拍着刘裕的肩膀说:“小伙子,我非常看好你哦。”
由于不是出生于门阀,刘裕步入仕途唯一方法就是从军,乱世之中,刘裕不甘久困乡间,对于他这样出身寒门的人来说,投身行伍,以求建功立业也是当时最普遍的选择。刘裕在告别母亲之后从军,选择的部队是当时名气很大的北府军,这支部队为淝水之战东晋最后胜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军后不久便做了将军孙无终的参谋(司马)。在孙无终军中,刘裕表现优秀。
而关于孙无终,这个人是北府军的创始人之一,当然也是一位对晋朝非常忠诚的将军,他当时担任的是北府军的参将,和刘牢之一起挫败了苻坚的野心,挽救了晋朝。
淝水之战时,刘裕20岁,正是最好的年华,他当年是否参加了这场战役,我们无从得知,历史学家也无从去考证。毕竟,那时候刘裕太微不足道了。或许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从而参加了北府兵;再或许他当年就曾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参加了那场大战。总之,在淝水之战之后,逐渐成长的刘裕很快就在北府兵中显示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社会矛盾终于被激发,流寇孙恩率众在会稽起义,声势很大,东晋中央政府非常的重视,派遣谢琰(谢安最小的儿子),北府军司令刘牢之前往平定。刘牢之对刘裕早有所耳闻,便让刘裕到自己帐下报道。
一见面,牢之就派给刘裕任务,让他带领几十个人去侦察敌情。刘裕深知此任务的艰险,他能说什么呢?军令如山。还有,此时刘裕心中早有盘算,从军几年了不就是为了一鸣惊人吗?
如他所愿,在路上就遇到了人数多于自己数倍的起义军。按照常理,一般人见到这种情况,赶快逃命要紧。刘裕不但不逃,还带人迎头出击,很多手下战死,刘裕挥武长刀杀死了很多起义军。
刘裕被围苦战,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得知后,迅速带领轻骑兵驰援,与刘裕会合并一同击败了起义军,攻下了山阴(绍兴),孙恩也被迫撤离回了海岛上。
不得不说,刘裕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洞悉社会,深知东晋已经腐朽不堪。他的政治抱负虽被当时社会环境所囚困,为了打破囚困,他选择从军等待时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等到了孙恩起义。他成了北府名将刘牢之下属,为了在北府军中立足,取得刘牢之的信任。第一战,他豁出命去,置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