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遍联系的部分,从一开始是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以及联系是客观的(其实不用强调)然后指出联系的多样性,这里严格讲是指特殊性,即具体的联系可能将原本是环节的变为是因素的,而第三点就是指联系的个例性,即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进行实践。而在这里,部分与整体的辩证法只有在经过改造,或者说系统优化后才成立。整体与部分的相区别是矛盾的对立性,相互转化为同一性。两者就对立统一运动到普遍联系。然后就是发展的观点,首先学政治的必须记住发展的东西,就是一定要有新的事物出现,才算发展。而发展的观点,实质上是这个事物在消逝着,而这个过程在消逝着,所以形成了量与质的对立,即变化不明显和变化明显的对立,这个与事物是永怀运动也是一致的,即运动就是在消逝着,而这个消逝在消逝着,就看起来是静止的了。略过辩证否定,我们讲对立统一,比如原因,原因必然导致结果,而原因在结果不存在时不称为结果,结果是原因之原因。这样两个概念就相互转化了。第一种是偶然与必然,一切都是偶然的本身是必然的,而必然会转化为偶然,当然过程很复杂。而矛盾的特殊性三个情况这三种情形可以记为结果上的特殊性,过程上的特殊性,以及实践上的特殊性(即事物的具体矛盾)而矛盾的不平衡性,因为不平衡所以给出的相互转化不能是同一个过程,不然就直接等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
是指实践性。然后我们进入下一章,认识,这里的四部分,严格讲就是从环节变成因素了。存在,命题(概念),判断(真与假),然后是推理(分三部分,充分与必要,反证法,以及属格逻辑),进而我们讨论实践,分别是客观侧,主观侧,和认识侧(或者说目的侧),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别客观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主观侧,实践发展认识,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反思),进而实践是认识的再现,这里就是指特殊性。而实践的第一部分是个例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普遍性。从而运动到认识的扩大,真理,依旧是客观性,主观无影响性,运动到真理的认识,由于此时真理有条件就是指真理的个例性,然后就是具体的,这就特殊性。后一段应该放在中间,即真理本身就是从错误中发展来的,所以不要怕犯错,从而就运动到真理的扩大,一般的认识,而反复性是指认识过程的规律,而无限性是指认识结果的规律,那么就会有实践的认识观,这就是认识的发展观。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能讲社会学了。
第一点,社会的实践性基础严格算特殊性,然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算普遍性,而社会历史的规律就是认识的扩大,总趋势是指规律。然后依此产生出主体,人民群众。分客观侧,主观侧,和认识侧(再生产),然后政策又分客观,主观,以及认识。然后记忆就沿着这个思路分开记,要明确每句话分别代表什么,大概意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