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正方形三面敞开式戏台,正对着观众那面垂挂着一张巨大的朱红色幕布,自二楼延伸于此,其余三面则由翠色护栏围着,雕刻精致。幕布上方悬有黑底金字牌匾——“赏心乐事”。
台立四柱于四角,镌刻有藤萝花纹案。正前方两柱挂有对联,题字为“生旦净丑粉墨春秋脸上谱,宫商角徵管弦锣鼓弦外音”,与牌匾之字相呼应。
戏台正上方的横梁处,悬挂着几盏古色古香的灯笼,绘有图案,以流苏缀之。微黄的灯光洒下,为室内平添了一抹温馨之色,柔和平静。
倒与台下热闹欢快的氛围截然不同。
戏台下,人群如潮,一波波的欢声笑语和交谈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这小小的一方天地给撑破了。老人们坐在前排,眯着眼睛,脑袋随着戏曲的节奏微微晃动,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对这出戏的期待。妇人们则聚在一起,手中拿着手绢,时而掩嘴轻笑,时而交头接耳地评论着台上演员的扮相。孩子们在人群中像灵活的鱼儿般穿梭,试图找到一个能看得更清楚的缝隙。
在这喧闹的人群中间,小二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忙碌地游走。他身着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衣衫,肩上搭着一条湿漉漉的毛巾,手里托着一个木制的托盘。托盘上摆放着几碗热气腾腾的茶和一些零嘴儿。
重要龙套[小二]“来嘞,大爷,您的茶。”
小二尖着嗓子喊道,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却能清晰地传进那被喊之人的耳中。他灵活地侧身,避开一个正兴奋地蹦跳着的孩子,脚步轻盈地来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身旁,将茶稳稳地放在老者面前的小凳上,又从腰间的布袋里抓出一把瓜子,放在茶碗边。
重要龙套[小二]“这瓜子啊,是新炒的,香着呢,您慢慢嗑着。”
此时,台上的戏曲正唱到高潮部分,演员的唱腔高亢婉转,如泣如诉。台下的叫好声顿时如雷鸣般响起,有人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手中的扇子不停地挥舞着。小二瞅准了这个空档,又匆匆地朝着另一桌客人走去,嘴里吆喝着。
重要龙套[小二]“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嘞,香甜软糯——”
他的身影在人群中时隐时现,成为了这热闹戏台下另一道独特的风景。
戏园楼上的包厢内,内饰木质雕花,挂有藤萝花帷幔,红木桌椅在灯笼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桌上摆放着精致的茶具,茶壶是细腻的青花瓷,壶身上描绘着淡雅的山水图案,茶杯薄如纸、白如玉。旁边还有几碟精心准备的点心,有酥皮的枣泥糕,软糯的豆沙饼,每一块点心都被捏成了精巧的形状,仿佛是一件件可供观赏的艺术品。
孟繁枝仲卿啊!可算把你给盼来了!
孟繁枝果真还是孙媳妇好使啊!
孟繁枝我都叫你多少回了,也不见得你来北平。
看似埋怨的话,可孟繁枝的语气里却没有半分此意思,眼睛笑得眯了起来,只看得见一条缝隙。视线落在对面人的身上,手里还端着青花瓷茶杯,正往嘴里送。
宋老爷子繁枝兄!
宋老爷子您不来看我,小弟我怎么好意思去叨扰您呢?是吧!
宋仲卿,也就是宋老爷子,也是揶揄人的一把好手。二人少年相识与北平城,结伴为友,只不过后来宋家举家搬迁于华北地区的江苏省,二人才少了见面联系,但经常以书信往来,维持此段情谊。后来宋仲卿的儿子宋鹤旭,携未婚夫人苏珏清又再次回到了北平,在这里立业成家,育下一子,名为宋亚轩。老爷子自认年事已高,且不舍离家,故未曾随二人一同前往。夫妇二人将年幼的亚轩送至江苏老家,以便老爷子享齐人之福,承儿孙膝下欢乐。
宋亚轩自七岁之前均在江苏老家长大,而后被父母接至北平。
先前所说宋亚轩坐火车来到北平城实为归江苏老家,带上祖父一同北上。
孟繁枝你这怼人的本事真是见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