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着点击下去,AI又向我提供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容。其中许多远古大帝的名号都似曾见过,比如乌金氏、混沌氏等等,但只是些简介,并无事件或其它实质性内容,故而我一眼看过去后就划了过去。直到对地皇神农氏的介绍,内容才丰富起来。我又细看了起来:
按史记所载,远古大氏族帝王世系演易渐变顺序是:女娲伏羲氏之后执政的是大庭氏,而后分别为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华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约公元前5803年)、有巢氏(神农氏)、朱襄氏(神农氏)、葛天氏(神农氏)、阴康氏、无怀氏、炎帝。而后才是《史记》中所载的黄帝他们那五帝。
整个伏羲女娲政权,自从伏羲女娲去世之后,又经历了87帝,才到了“因提纪”,以阴康神农氏与无怀神农氏为主了。而后则是“禅通纪”。“因提纪”与“禅通纪”均为神农氏执政,终于炎帝为黄帝合并。其持续时间大约是公元前五千七百年至公元前三千年,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段时期留下的遗迹在考古上的发现主要是以彩陶为标志,因此也被考古学界称为彩陶文化时期。
历史上把炎帝看为地皇,称之为神农,史称“神农氏”或“炎帝神农氏”。
炎帝,也为风姓,主要在姜水一带生活,后代改姓姜,其名日“年”。
“年”在民间传说中是个怪兽,喜欢捉弄小孩子。但它胆小,怕爆竹声,所以后来“过年”时要放爆竹。“年”总是出现在物资极其匮乏的严寒岁未,所以朱元璋认为炎帝的命硬,又给他增加一个行辈“石”,故而,他的名字被明太祖朱元璋改为了“姬石年”。
朱元璋是把“风”姓与“姬”姓混用了。
其实,姬姓是黄帝一族姓氏,黄帝带领族人到姬水一带生活,自黄帝始才改风姓为姬姓的。史上误传炎帝与黄帝为兄弟,实则最早的炎帝之称早于黄帝不知多少年。只是直到炎黄合并前,他们那一族有好多位首领皆称为炎帝。故而,或许许多人把整个神农氏之帝王皆称作了炎帝吧。其姓风也常被人与姬姓混淆了。
所以,华夏儿女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绝不会倒过来说是黄炎子孙。
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之末,少典氏又娶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於寿丘,长於姬水。龙颜,有圣德,受国於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故而,黄帝与他同时代的炎帝,顶多算是不晓得隔了多少代的堂兄弟或表兄弟。
其实,在昊英氏统治后期,居住在古黄河下游一带的有巢氏因为懂得造树屋而居,以避虫豸之害,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并且,由于有巢氏主食草木之实,已经在进行农业生产了,生活稳定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了联盟大氏族。
公元前5721年,帝鳕河去世,汝信即位。汝信,姓风,女,号称有巢氏。她生于帝鳕河十三年(辛未,前5750),出生在有巢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巢邑(巢城)(今安徽六安市寿县华祖乡),卒于(己卯,前5682),享年六十九岁。她在帝都遂城称帝。以庚子年为汝信元年。
自此开始,就开启了神农时代。
汝信之后是罗秦继位。
罗秦(公元前5711-前5649年):男,姓风,也号有巢氏,中国氏族联盟时期伏羲女娲政权的第89任帝,为大伏羲氏族风姓有巢氏执政的二任帝。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682到公元前5649年。
罗秦三十三年(壬子,公元前5649年),年63岁的帝罗秦逝世,遗体葬在卧牛山伏羲帝陵(今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东南)。之后,葛天氏大酋长风诰继位。葛天氏继任了中华氏族联盟盟会的氏族部落领袖。
又有史称,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来开荒(即开创了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农业)而得到王位,所以被尊称为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
其传承顺序是: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直,帝直生帝氂,帝氂生帝哀,帝哀生帝克,帝克生帝榆罔。总共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他们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了曲阜。
有考古考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打破了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
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人、约20万年前的银山智人和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5300年凌家滩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的进化历史,展现了中国古人类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远古文明。包括有巢氏所开拓的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时代。而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被发现,经过文物考古部门的五次大规模发掘。经遥感测定,凌家滩遗址的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发现了大型祭祀,红陶块砌成水井和建筑遗迹,以及墓葬和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足以佐证,凌家滩遗址是已存在政、军、神三权的有巢氏聚落中心。
相传炎帝长得牛首人身。估计是额头比较突出而大鼻孔朝前嘴又比较大有些像牛吧,因此人们误传其为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使用草药来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犁和耒,教会民众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神农氏管理部落,治理天下也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让天下共富之。他智慧出众,而又品德高尚,所以天下共尊之。
他日常行事及处理公务,皆抱着以德以义服人,故而,他“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故而人民无不尊敬爱戴他。
所以,这一时期,也算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相当推崇的古之圣人之治的时期了。所实行的应该是原始的社会主义,即生产资料(主要指耕地)公有,而各家庭或家族就近耕耘公家的土地而自我发展的模式。当然,当时的土地资源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的,人们对这方面还不会起什么纷争。而且可能也有公家的仓库,大家也要缴纳一定的收成用作公家应急之需。这种自给自足与天下为公相结合的传统小农模式延续了很久,直到五帝时期都是如此。
为何可以如此推断呢,因为它的分配模式并不是平均分配产物,而是开始兴起了市场,民间开始进行物物交换了。
神农氏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他教会民众使用工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教会民众以中草药来治疗一些疾病,教导民众制陶、绘画,教导民众习弓箭、猎兽及健身,教会民众制琴、演奏音乐、进行歌舞联欢,当然,还教悔民众开化民智和树立德行。使得整个社会民风淳朴,大家生活得和谐而自在。
就连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都感叹“怡然自乐”的桃花源中的居民是不是“葛天氏、无怀氏之民”的嘛!
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社会一派和祥与纯朴。
神农氏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当然,他们缔造的那种和谐统一而又自得其所的社会风貌,更是历来为天下人所推崇和向往的!
但后来却因武备松懈出了些乱子。那估计就应该是后期与黄帝的涿鹿之战以及与蚩尤的战争中落败了。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也被道教尊奉为神农大帝,被称为五谷神农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