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奉四年(庚辰,前7721),伏羲首次设立了柱下史这一职位,就是后来的史官,所以,史官一直以来虽无实权,但地位还是挺高的。伏羲令他管理历法和天象。并首次命人在居住区外围修筑起城墙,开始了建城为都;并在城中设立灵台,用以为祭祀中心。他首次制定了巫政管理制度,设官分别管理行政,形成了一套行政体系。
他建立号称“龙纪”的行政体系,即一切官位以龙来命名。他任命大庭氏为居龙氏,主管建筑。任命薮魁氏为水龙氏,主管水利。任命阴康氏为土龙氏,主管农牧。阴康氏居中,也称中官,还兼任着黄龙氏,主管民政。任命混沌氏为降龙氏,主管法律。任命昊英氏为潜龙氏,负责制造甲历。任命朱襄氏为飞龙氏,负责制造书契。他这套行政体系,也体现出了当时的长老议会制逐渐开始向分权而治而后又向中央集权制转化了。
罗奉五年(辛巳,前7720),伏羲又以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为左监,昊英氏为右监。命栗陆氏居于北方,立为冬官,赐号黑龙氏;命赫胥氏居于南方,立为夏官,赐号赤龙氏;命昆吾氏居于西方,立为秋官,赐号白龙氏;命葛天氏居于东方,立为春官,赐号青龙氏(又称苍龙氏);命阴康氏居于中土,立为中官,号称黄龙氏。这就类似于在分封各地以调和各部族之间的领土纠纷了。
罗奉六年(公元前7719年)夏天,凤州发生了大洪水。当时伏羲、女娲都住在凤州,他们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亡到了秦岭的太白山下。而这场大洪水,或许就是女娲补天这一神话传说的来源。
后来,他们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又重建家园。
罗奉十二年(公元前7713年),伏羲与女娲带领着部分族人迁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在那里开辟了新的领地。
罗奉十五年(公元前7710年),伏羲封女娲于汝阳(今河南洛阳汝阳),统领中州。
罗奉十八年(公元前7707年)伏羲去世,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这就好比后世之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道理了!
以乙未年(公元前7706年)为女皇元年。就在这一年,女娲也是五十三岁了。
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主造书契。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嵩县),主修甲历。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负责水利建设。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长葛)、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太康),共同主管农业生产。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顶(今河南南阳桐柏),主管化俗。命乌明氏于东明(今山东菏泽东明),主管建福。命视默氏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主管天灾恶难。命纪通氏、仲起氏、阳侯氏、宿沙氏四族为中官土正,主管土地堪界。命纪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济源),主管中表;命仲起氏居嵎番(今山东日照),主管海陆疆界;命阳侯氏居阳谷(今山东聊城),主管江湖水域;命宿沙氏居东平(今山东泰安),主管盐业。命春官羲仲为木正,居青丘(今河南沧州青县),主管山林。命羲叔为火正,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主管火患(即消防工作);命秋官和仲为金正,居秦岭太白山(今陕西宝鸡太白),主管收获储藏;命冬官和叔为水正,居龟蒙山(今山东临沂平邑),主管水患。另外封尊卢氏于鸿卢水(今河南三门峡卢氏);混沌氏于昆吾屯留(今山西长治);大庭氏于具茨山(今河南新郑);有巢氏于朝城(今陕西渭南大荔朝邑镇);无怀氏于裴城(今河南驻马店遂平)。让他们各得其所。
女皇二年(公元前7705年),共工氏因处于太行地区,且已繁衍壮大,他以女娲威望不足以能号令天下而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氏讨伐共工氏。
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也许,一定的分裂正该反映出利益的趋向。但是,没有更先进的目标与道理,那就什么也不是了!共工与祝融之战,成了一边倒的状貌。
双方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传说是共工羞愤有加,寻死时把不周山给撞断裂了。共工率部西迁,真可谓穷途末路。在中华之西方,真没留下啥古老文明之迹像。
根据泰皇史载,中国从人皇(伏羲女娲氏)开始至黄帝政权结束共分为“十纪”。
一是“九头纪”,即伏羲女娲时期的兄弟九人执政。这与燧皇时九兄弟执掌中华九州相重合了!也许,分封各族于各地,也便差不多这回事吧!
二是“五龙纪”,这回说的则是有段时期有兄弟五人分而为政,名为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由是留传下老大为伯,次之为仲、叔、季、少之称呼。
三是“摄提纪”,共五十九姓治天下。那就复杂了,不可一一而述。
四是“合雒纪”,以三姓治天下。也无史考,不可知具体。
五是“连通纪”,以六姓治天下。
六是“叙命纪”,以四姓治天下。
七是“循蜚纪”。八是“因提纪”。九是“禅通纪”。则是到了神农时期了。
十是“疏仡纪”,是黄帝年代,那就是华夏民族真正合流,开创五帝时代了。
自“九头纪”至“叙命纪”,统称共传八十三个政权,其实不止于此,神农氏兴起,前面帝位就有八十八代,只是一切不可细考了。
“循蜚纪”,是以昊英氏、有巢氏与葛天氏为主,人们开始造巢农耕,进入了农耕为主的定居时代。“因提纪”,则以阴康神农氏与无怀神农氏为主,全面实行农耕而定居于中原大地。“禅通纪”则是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争天下,最终华夏合流,而开启了五帝时代。
“疏仡纪”则始于黄帝轩辕氏。
也就是说,炎黄合流时,即是“禅通纪”与“疏仡纪”之交。而后黄帝继续统领天下,相继以五帝,又过了一两千来年,才进入了夏朝。但五帝寿命应该没这么长,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也未必够细。只能说,在这之间,漫长岁月,唯有石器、陶器可以作证。
然而那时期,中华民族的鼎盛繁茂之状,非地球上其它地方可比的。所以,以历史大局观而言,这自是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