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将出自哪里?
《墨子》《商君书》里有些篇章,有谈到女兵的内容,而且讲得很实在。比如《墨子·备城门》篇讲,守城的时候,可以采用“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这样的搭配,四十人防守五十步的范围。
墨子的思路是,青壮年男性的战斗力大于青壮年女性,后者又大于老人和儿童。这种配置,是因为守城毕竟不是对体力要求最高的工作,用“丁女”作为主力来负责,可以节省出更多的“丈夫”,去完成更加艰巨凶险的诸如冲锋陷阵之类的任务。墨家是一个经常需要以弱势对抗强敌的军事组织,人力资源极其稀缺,所以他的思考方式,就是要把每一个人都使用起来,因此丁女老弱都不放过。
战国中后期,由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各国都难免有时要进行涸泽而渔式的动员,所谓全民皆兵。《史记》记录了这么两个例子,一个是齐国被燕国打得只剩下即墨和莒城,田单守即墨,“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一个是长平之战后,邯郸围城之中,平原君“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这都是国家生死存亡悬于一线时发生的事,而且都是守城战。
总体来说,秦汉魏晋时期基本很少会用女兵,而“女子乘亭障”,“女子守郫”之类的记录一旦出现,都是形容战争极其惨烈对社会破坏极为严重的。
大一统体制确定之后,尤其是宋代以后,中国可能比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享受了更多的和平。 】
易文君秀眉微蹙,轻启朱唇道:“如此看来,在那战乱之时,女子竟也需这般拼命,着实令人唏嘘。”
百里东君灌下一口酒,大声道:“这乱世之中,人人皆苦,女子又岂能例外。只是这墨家将人如此划分战力,倒也真是物尽其用。”
叶鼎之冷哼一声:“国之将亡,无论男女,皆要拼死一搏。但这等惨烈,实非百姓之福。”
司空长风摇了摇头,叹道:“和平不易,只盼世间再无这般惨烈之战,让女子也能安稳度日。”
雷梦杀拍了拍司空长风的肩膀,笑道:“司空兄所言极是,只是这世间之事,又哪能尽如人意。”
萧若风微微颔首,沉声道:“若能长治久安,自然无需女子上战场拼命。吾等当为这太平盛世努力。”
玥瑶目光坚定,缓缓说道:“纵是女子,为国为家,亦当有挺身而出之勇气。”
【这当然也会带来诸多影响。第一、和平时期不需要那么多士兵,事实上有时国家大量养兵,只是为了管控闲杂人等,所以用不着女性当兵;第二、和平时期人口快速增长,要兵源男人数量足够,更加不需要女性。王子今教授的《中国女子从军史》,搜集历代女性军人的事迹,读下来大致可以梳理这么几点特征:
第一、优秀的女军人,许多身上有一些“胡化”的色彩。
如唐高祖的平阳公主,在隋唐之际算得一员名将,她去世举行葬礼时,他父亲李渊特意安排演奏军乐,因为“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而唐朝的皇室,众所周知是“大有胡气”的。另外顺带一提,平阳公主麾下的军队,号称“娘子军”,意思是一位娘子指挥的军队,军中战士,基本还是男性。
著名的杨门女将传说,历史上也有些真实的影子。如杨业的妻子佘太君,其实是姓折,据说是西北地区读“折”,发音好像shé,又由此联想到蛇,再根据蛇蜕皮不死的观念,生发出老太太百岁出征的故事。不过确实有折氏“善骑射”“尝佐业立战功”的说法,折氏是北宋著名的将门,但这个姓氏却源出党项。另外,欧阳修曾经为杨文广的堂兄杨琪作墓志,提到杨琪“初娶穆容氏”,穆容即慕容。所以有学者推测,穆桂英虽然是虚构人物,但她之所以被设定为姓穆,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很多杰出女性军事统帅,都来自少数民族。
杨家将的对头契丹萧太后,自然就是典型代表。大致说,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有“执鞭驰马,无异于男”的传统。游牧生活有两个最突出的特征:第一生产方式和军事生活几乎是互嵌的,日常劳作如放牧射猎,都具有军事训练的作用,自然容易涌现出优秀的战士;其次游牧经济高度脆弱,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如瘟疫、暴风雪)很容易让财富归零,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养活自己,掌握各种技能,这当中就包括成为战士。如著名的《李波小妹歌》就是这种生活状态极生动的体现:
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
男子安可逢?
而南方诸少数民族,女性军事人才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活跃,这里的女性统帅,数量更多,地位更高。如被***总理称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的冼夫人,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冼夫人生活的年代,跨越南梁、陈、隋三朝。在她之前,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岭南,面对的强劲敌手是征侧与征贰姐妹;后来到元朝,有一场征伐西南边地的“八百媳妇”的战争,据《明史·云南土司传》说,“世传部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八百媳妇的性质学界有不少不同意见,但既然叫这个名字,女性在其军政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可以想见的。】
百里东君听着影片内容,饶有兴致,一边摩挲着手中酒葫芦,一边抬眼说道:“这平阳公主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着实让人佩服。”
叶鼎之双臂抱胸,微微皱起眉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惋惜:“北方游牧民族的女子确实有股子野性和力量,只可惜生逢乱世,不然定能在和平时期绽放光彩。”
司空长风站在一旁,双手背在身后,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这冼夫人真乃女中豪杰,历经三朝,保一方平安。”
雷梦杀激动地拍了下大腿,往前迈了一步,说道:“可不是嘛,女子在乱世中也能有一番作为。和平时期也不能小瞧了她们。”
萧若风微微点头,目光深邃,若有所思地说:“和平时期虽不需要女子上战场,但也不能忽视她们的才能。”
玥瑶双手紧握,眼神坚定,轻声说道:“我觉得女子应该时刻准备着,无论何时都能有挺身而出的勇气。”
易文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伸手撩了下耳边的发丝,说道:“被困在这王府,我也得想办法学点本事,说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场。”
李长生双手抱臂,面带微笑,缓缓说道:“这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女子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改变。顺应时势,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第三、如果是在汉地,那这位女性要么来自将门,被他身边男性(父亲或丈夫)培养为军人;要么就是干脆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在农民起义之类的社会动荡中涌现出来。
历代农民起义中的妇女领袖很多,汉代如吕母等,还算是豪家。宋代自称“梨花枪下无敌手”的杨四娘子杨妙真、元末的金花娘子、明初的唐赛儿、正德年间的杨寡妇、清代嘉庆年间的王聪儿(齐二寡妇)……出身都不高。大约也是社会层级越低,女性越需要自己养活自己,掌握更多谋生技能,从而更具备转型为军人的能力。
还有一个必须考虑进来的因素,就是巫术。女性虽然体力上居于劣势,但却往往被认为和神秘的巫术结合更深。而战争既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解释的因素又太多,所以也注定会加入大量巫术因素。先秦开始,大量军事著作就和阴阳术数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个所谓“兵阴阳家”。这个传统在中国古代史上从未中断,相反不断海纳百川(吸收各种异域迷信)推陈出新,堪称蔚为大观。
善于利用巫术思维的女性,则可以乘势成为杰出的军事人才。如唐赛儿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唐赛儿在山中石匣中发现兵书与宝剑,从此掌握妖法,因此能够多次大破官军……诸如此类的记录,与其说是“封建文人污蔑”,不如说是她组织军队的手段。
比男人能打
清代,杨家将、薛家将等各种“演义”小说流行,它们距离历史本身越来越远,也不同于《水浒》那种带有强烈草莽江湖气味的英雄传奇,相反,它和才子佳人小说倒是互相渗透的关系。
男主人公虽然被设定为第一流的武将,但形象上越来越接近才子,匹配这样的才子型武将的女将,当然国色天香羞花闭月是起码的要求。
除此之外,“演义”小说中这些女将的武艺,大多比她们要嫁的男人高一些,甚至于高出一大截。
读过《红楼梦》都知道,大观园里作诗,贾宝玉基本排名倒数第一。这也是《红楼梦》开宗明义宣布的主题:“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实际上这种提法,简直是晚明以来文人的滥调,后来才子佳人小说里这也是惯常的设定,而流风所及,演义里面,女将的武功也要高过男人。
这就要说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各位女将的颜值都是满分,武力值也比男人强……这些故事读下来,大家大概都会替女方感到不值了。所以现代的改编版本,都得拼命给男方的人品充值才行。
当然,古代的写作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这样的设定合理,所以这些武力值爆表、颜值满分还一心一意爱上男主角的女将许多都是山贼的身份(以穆桂英为代表),而男主角总是哪位王爷哪家公爵的后代,或是朝廷钦命的将官。再或者,也有很多来自番邦的女子(以樊梨花为代表),而男主角则大多是中原王朝的有才青年。不知道这算不算这类演义小说最具有“现实感”的地方? 】
百里东君抚着下巴,目光闪烁:“原来这些女将还有这么多门道,出身底层的女子能在起义中崭露头角,倒也不意外。”
叶鼎之微微皱眉,接口道:“巫术这一块,确实给了女性更多发挥空间。像唐赛儿能凭此组织起军队,真是不容小觑。”
司空长风摩挲着下巴,笑言:“这颜值和武力值都高,还偏偏钟情男主,难怪要给男方人品充值。”
雷梦杀咧嘴一笑:“那可不,要是我遇到这样的女子,肯定得好好表现。”
萧若风点头沉思:“这些女将出身不同,却都有独特的魅力,也算是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
玥瑶轻抿嘴唇,眼神坚定:“不管怎样,女子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被轻视。”
易文君轻哼一声:“我倒觉得,不管出身如何,女性都有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