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约前1147年—前1050年),商朝末期周国君主。他出生岐周,父死子继。继位后求贤爱民,广罗人才。曾被纣王囚禁羑里,期间推演《周易》。回国后献地废刑,因裁决虞、芮讼事受命称王。他内政上裕民富国,军事上扩张势力,外交上麻痹纣王,文化上全面商化并创新。在位五十年,病逝后葬于毕,儿子姬发继位。其以仁政闻名,创作《周易》,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姬昌(约前1147年—前1050年),姓姬,名昌 。商时为西伯,又称西伯昌 ,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季历之子 ,周武王之父 ,商朝末期诸侯国周国君主,周朝奠基者。
周文王之父季历被殷商王文丁囚禁而死,周文王继位。他求贤若渴,尊老爱幼,施行仁政,广罗人才,周边许多都来归附依存。周文王将周国治理得越发强大,周边诸侯都以其为首,引起商王朝警惕,纣王将周文王囚禁在羑[yǒu]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期间周文王创《周易》。后纣王收取周国重贿,释放周文王。周文王回国后,献出洛河以西的土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后周文王率兵攻打周边各国,周国国力日益强盛,诸侯都以他为首。因裁决虞、芮两国讼事,周文王受命称王,周文王十年(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病逝,在位五十年,葬于毕(今陕西咸阳),享年九十七岁,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周文王以仁政治国,广罗人才,他创作《周易》,是中国最早的经书,引导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轨迹。周文王对外发动战争,扩大周国的实力,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弱小时蛰伏,麻痹纣王;全面接受学习商朝的文化制度,强大周国。孔子赞其为“三代之英”。后世也把周文王当成“内圣外王”的典型。
父死子继
周文王名姬昌,其父季历,生母为太任。姬昌出生时,有祥瑞圣明之兆,季历的父亲古公认为姬昌能成大事,于是将爵位传给季历。季历继位后,是为公季,季历以仁义治国,诸侯服从。他在位时多次征伐周边戎狄部落,屡屡获胜。殷商文丁十一年(前1102年),季历大败戎狄翳[yì]徒,去向殷商王文丁献上捷报,文丁以嘉奖为名,将季历幽禁,季历被困而死。季历死后,姬昌继位,是为西伯,又称文王。
求贤爱民
周文王继位后,求贤若渴,曾亲自去拜会姜太公姜子牙。他继承祖父和父亲未完的事业,施行仁政,尊老爱幼。周文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他曾为接待贤者,忙得顾不上午饭,因此许多外部落的人才都归附于他。如孤竹国的贤士伯夷、叔齐,听闻周文王十分敬重老人,便一同投奔他。又有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都因为周文王礼贤下士的名声,纷纷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