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从洛阳抵达长安,选定了客栈住下,安置好行李,盘算着离考试的日子还早。他叫来客栈的伙计,询问紫清观的路途远近,伙计说:“就在春明门外。”
于是杨生备了些礼物,前往紫清观拜访杜仙姑。仙姑年逾花甲,道行极高,是观中女道士的首领。杨生进观后恭敬地拜见,并呈上了母亲的书信。
仙姑询问了杨生母亲的近况,不禁垂泪说道:“我和令堂姐姐分别已有二十年了。眼前这位后生,竟已这般英姿勃发,可见人生易逝,光阴真如白驹过隙一般。我已老了,厌倦了京城的喧嚣,正打算动身前往崆峒山,寻仙问道,修炼心性,寄情山水。你母亲在信中嘱托的事情,我不得不暂且留下,为你料理妥当。杨郎你丰神俊朗,宛如仙人,当今的女子中,恐怕很难找到与你相配的佳偶。这件事还需从长计议,过几日你再来一趟吧。”
杨生答道:“晚辈父母年迈,家境贫寒,年近二十,却依然居住在偏僻的乡下,未曾婚配。本该是成家立业的年纪,却反倒让父母为我的生计担忧,实在惭愧至极。今日得蒙姑母如此关爱,晚辈感激不尽。”说完便拜别仙姑,转身离去。
眼瞅着科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杨生自打听完指婚的承诺,那颗追求功名的心倒也稍稍松懈下来。几天后,他再次前往紫清观,仙姑笑着说:“我倒知道一个好姑娘,论才华,论容貌,都足以匹配得上杨郎。只是她家世显赫,祖上六代公侯,三代丞相,非比寻常啊!杨郎若能高中今科状元,此事倒也并非没有指望,否则,空谈无益。杨郎不必频频来我这老身这里,还是专心备考,争取金榜题名才是要紧事。”
杨生忙问:“敢问是哪户人家的小姐?”
仙姑答道:“就是春明门外,郑司徒家,朱红大门面朝大街,门前立着仪仗,便是那家了。司徒膝下有一女,说是天仙下凡,也不为过啊!” 杨生忽然想起蟾月的话,心中暗想:“这女子到底如何,竟能在两京之间如此声名远播?” 便问仙姑:“郑家小姐,师傅您老人家见过吗?”
仙姑道:“我如何没见过?郑小姐简直是天仙化人,用言语是无法形容她的美貌的。”
杨生说:“晚辈并非有意夸口,今科考试,对我而言易如反掌,这倒是不必挂怀。只是晚辈平素有个执念,不见那小姐一面,便不提婚配之事。还望师傅您老人家发发慈悲,无论如何,也要让我见见这位小姐的容貌啊!”
仙姑听罢哈哈大笑:“宰相家的千金小姐,岂是你说见就能见的?怎么,莫非杨郎是担心老身的话不可信吗?”
杨生也笑着说:“晚辈怎敢怀疑您的金口玉言?只是每个人眼光不同,您老法眼所见,未必就跟我这双眼睛看到的一样啊!”
仙姑说:“你这可就错了!凤凰麒麟,妇孺皆知是祥瑞之兆;朗朗乾坤,奴仆也明白什么是光明磊落。只要不是瞎子,难道还会看不出子都的美貌吗?”
杨生听完,怏怏而归,心中还是想着要仙姑答应他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杨生又赶往道观,仙姑见了笑着说:“你来得这么早,必是有事相求啊!”杨生说:“弟子若见不到郑小姐,心中总是放心不下,还请师傅念我母亲托付之意,体谅弟子的心情,务必想个万全之策,让我见上一面,弟子日后必当结草衔环,以报答师傅的恩情!”仙姑听罢,把头一摇,说:“这事可不容易啊!”沉吟半晌,才开口说道:“我看你天资聪颖,学问也还不错,不知是否精通音律?”杨生说:“弟子早年有幸遇见过一位奇人,学得了几首妙曲,六律五音,不敢说精通,但也算略知一二。”仙姑说:“宰相家宅院森严,光中门就有五层,花园更是深不可测,院墙高好几丈,除非插翅而飞,否则根本进不去。况且郑小姐自幼读书学礼,言行举止都合乎规矩,从不去道观烧香,也不去尼庵拜佛,正月十五不去看灯,三月三也不去曲江游玩,外人怎么可能见得到呢?只有一计,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怕你不肯去做啊!”杨生说:“只要能见到郑小姐,上刀山下火海,弟子也心甘情愿,还有什么不肯做的呢?”仙姑说:“郑司徒近来因为年老多病,无心仕途,只爱在自家园子里听听音乐。夫人崔氏也喜好音律,而郑小姐更是天资聪颖,世间万事,没有她不知道的。至于音律的清浊,节奏的快慢,只要听上一遍,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即使是师襄、伯牙这样的音乐大家,也不一定比得过她。至于蔡文姬那样能听断琴弦,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其母崔氏若是听说哪里有新曲子,一定会把人请到府中,当着小姐的面演奏,让小姐品评优劣,以此作为晚年的乐趣。依我看,你不妨苦练一首新曲子,等到三月二十九,这一天是灵府道君的诞辰,郑府每年都会派丫鬟来道观上香。届时杨生你男扮女装,弹奏一曲,那丫鬟听到后,回去一定会禀告夫人,夫人听闻,必然会邀请你去府上一奏。进了郑府之后,能不能见到小姐,就全看你的造化了,老身也无能为力。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办法了。况且你本来就长得眉清目秀,又不留胡须,道观里也有些道姑是不裹发髻、不遮耳目的,你扮成女子,也不难。”杨生听罢,欣喜万分,连忙叩谢。回到住处后,便天天数着日子,盼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却说这郑司徒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千金小姐。当年崔夫人产女,昏迷之中,恍惚瞧见一位仙女,将一颗明珠送入房中,须臾,小姐便降生了,取名琼贝。小姐及笄之年,生得花容月貌,端庄秀丽,真可谓是世间少有。郑司徒夫妇对这宝贝女儿疼爱有加,一心想为她寻一门好亲事,却始终没有合心意的。转眼间,小姐已到二八年华,还未曾婚配。
一日,崔夫人将小姐的乳母钱妪唤来,吩咐道:“今日是道君诞辰,你带上香烛,前往城外紫清观,替我拜谒杜仙姑,并将这些衣物茶点赠予她,以表我的一番心意。”钱妪领命,乘着小轿来到紫清观。杜仙姑接过香烛,供奉于三清殿,又收下礼物,千恩万谢。之后,设斋款待钱妪。
此时,杨生早已来到道观别院,正端坐抚琴。钱妪辞别仙姑,正要登轿返程,忽闻一阵琴声,从三清殿西侧厢房传来,其声悠扬婉转,清脆悦耳,宛若天籁。钱妪驻足聆听,良久,方问仙姑道:“我在夫人身边多年,常有机会聆听名家演奏,却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琴声,不知是哪位高人在此弹奏?”仙姑答道:“说来也巧,去年有一位小道姑从楚地云游至此,听闻京城繁华,便暂住于观中,平日里偶尔弹琴自娱,贫道是个不懂音律的粗人,也不知她弹奏得是好是坏。今日妈妈如此赞赏,想来定是位精通此道之人。”钱妪说道:“若夫人得知此事,定然会派人前来邀请。还请仙姑务必好生招待这位道姑,切莫让她离开。”仙姑道:“谨遵吩咐。”说罢,送钱妪出门。待钱妪走后,仙姑便将此事告知杨生。杨生听后,心中大喜,只盼着夫人早日派人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