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气层越来越厚,天空变得越来越暗,直至完全将太阳的光芒遮蔽,气体仍在继续积聚着。整个大地上除了喷火的火山口,以及四处蔓延的炙热红亮的岩浆外,一片漆黑,不分昼夜。这是锻造生命的炼狱。漫长的时间过去之后,随着地球内部热量的逐渐释放殆尽,火山活动开始减弱,地表的温度再度开始降低,空中的水蒸气开始冷凝,凝聚成水滴。一颗水滴从天而降,旷世的不间断的暴雨开始了。没有停歇的高密度的闪电终年累月地编织着天空。热量、闪电和紫外线用能量斩开化学键,将分子拆卸成原子,再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将原子们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第二代大气中碳、氢、氧、氮、硫和磷这六种生命元素开始合成一些生物单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糖、嘌呤、嘧啶、单核苷酸、三磷酸腺甙等高能化合物。这些生命单分子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大部分流到了远离火山的水洼中,没有了更进一步的造化;少部分降落到火山口中,或是降落到红透的熔岩上,直接没有了下文;但还有一小部分,降落在距离火山有一段距离,但还能感受到火山热量的地方,在火山热量的作用下,这些生物单分子开始脱水缩合成为生物大分子,一些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为蛋白质,一些嘌呤和嘧
啶碱基,有幸与糖(D-核糖或2-脱氧-D-核糖),以及磷酸脱水缩合而成核酸。这些蛋白质、核酸在雨水的冲刷下且走且停地向低处行进。
地面上的雨水越积越多,并不断地往低洼处汇聚,连同其中携带的蛋白质和核酸。当天空再次变亮时,暴雨停止了,海洋形成了,当然,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看起来,用以产生生命的一切似乎都已经具备了,蛋白质和核酸都有了,热量、闪电、紫外线、各种高能宇宙射线,还有水,大量的水,样样具备。然而,如果没有一种看似很普通的东西的参与,生命的演化仍然是希望渺茫。这一看似普通的东西就是——膜。
膜是什么?很简单,膜就是将生物体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的那层东西。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膜,我们的皮肤,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膜。最明显的一点,膜可以让它所包裹的东西始终待在一起,不至于四分五裂。膜还可以通过有选择地使不同的物质通过膜或被阻挡在膜之外,从而使得膜的内部能够保持一种与外部不同的环境,这实现了物质的交换,物质的交换就是生命的特征之一——新陈代谢。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也不是活的,最简单的生命也同最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有本质的区别。要完成从没有生命到成为生命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需要适合的环境和大量的尝试,而膜可以提供这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