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个美丽的雨夜之后,那个偶然的邂逅,熙珍几乎每天晚上都到街心公园找安晴,他们都把彼此当做知己,饮酒舞剑,畅谈理想,开怀大笑,看花赏月,弹琴吹箫,好不快活。相比熙珍豪放粗犷,安晴有一种文雅,这种文雅让他能够诗兴大发,箫不离手,收回剑后即是如此。与熙珍所厌恶的假斯文者形成鲜明对比,她常夸赞安晴是真性情。安晴的身影与少时《水浒传》中燕青的浪子形象相互重叠,最终合二为一。何为浪子?风流倜傥,不拘于世,这是熙珍因自己独有情中的梁山好汉而对此词所下的定义。守安情悠扬箫声的影响有时被母亲强加的琵琶,反倒不再令人发指。熙珍开始主动学习琵琶,只为与安晴合奏。有时抱住琵琶,偷偷注视着安晴低头吹箫的模样,回味着和谐的乐声,竟然找到《水浒传》中李师师与燕青琴瑟和鸣的感觉。想到这里,熙珍不由自主的与内心深处质问自己:“我……真的是李师师吗?”随即忽然笑出声来,自嘲的想想:“李师师好像并不持剑啊。”安晴听到佳人的媚笑后,只做欣赏之状,娇俏之声。不过分别时,熙珍会特意站在二楼房间内的床边,静静看着安晴离去,脸上流露出罕见的动容,开始为燕青与李师师的爱情感慨万千,熙珍简单的幻想着:“我若为燕青定要直接告白,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既然李师师对他心生好感,他对李师师也亦如此。郎才女貌,怎不般配?”虽然不多的理智告诉自己,梁山利益为重,不切实际,可熙珍根本无法控制美好思绪的潮流涌进。
窗外的月亮似在捂嘴偷笑,彼此间的好感全都积累在了月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