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地下室手记》,是否感觉自己也是非常在意别人的评判?
需要做到课题分离,分清楚自己的事(关你什么事?),别人的事(关我什么事?),老天爷的事(听天由命,就那样吧)。
尊重自己的感受,建立自己的标准,自我评判体系,别人的评判和建议都是参考答案。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算是做错了事,犯了错误,不代表你就是错误。
这是我在教育小朋友身上学到的。
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站在一起,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有些时候是不是问题,也由自己决定)。
要悟、悟了还要实修,包括你的起心动念,如果读了书对你的行为做事做人没有任何改变,书也就是白读了。
(专注于当下,让排除杂念成为一种本能。有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听了一些话感觉想通了,时间过了之后又会陷入同样的困境,可以试着不要去注意解决问题的本身,也许它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有点类似于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但是是让这种状态变成一种本能是需要练习的这个很像一种修行,修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比如我们说健康说减肥,很多人会提到控糖,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减肥”本身的话,控糖只会持续一段时间,等你减下来了,又回到了不健康的饮食。其实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你真正要把注意力放在控糖上而不是减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保持一辈子,你做得好的话,减肥根本就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
改变是自己想要去改变,然后就会去找方法,找老师,找对标榜样。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行为,就像是看书一样,为什么不去刷手机不去刷短视频,是因为你为你的时间选择了读书。
为什么会在意别人的评价,说明你内心对此没有自己的标准答案,不然你会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以及事情的本身。
这个别人也很重要,如果这个评价者有很高的智慧以及阅历,并且知行合一,他的评价我会很重视,并作为参考。
如果这个别人自己行为准则都不清晰,说白了自己都没有活好自己,他的评价,不好意思,我不予参考,参考的也是反向思考。
问题本身就是人创造的,因为我们是社会动物嘛,有人就有关系,社会关系,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就会碰撞,然后产生矛盾,要解决矛盾,解决问题,再衍生出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从简单单一,到复杂、特别复杂、超级复杂,这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特征之一。
但你看花啊树啊草啊,这些我们去看,就不会觉得是问题,因为它们就是天然存在的,就和道德经里讲的“无”,“无”中生“有”,也就有了问题。还有些是,人为制造矛盾,制造问题。(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换一个角度,我能创造他,也能毁灭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接纳不同的声音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课,不可能所有人对自己都是正面的评价,就像道德经里说的音声相和。理解它,接纳它,自然就不会在意了。)
每次很在乎别人看法时,我都在想,自己为什么会在乎,此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就是不在乎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样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处理别的事情,要不是自己又会陷入内耗了。
其实人很大一部分都有受害者心理,认为外界的一些事情是造就人生幸福感、生活自由度、事业和家庭美满的根源,其实还要看自己怎么看待,就是一个分离的问题,把自己照顾好,是最重要的事情。
引用:不要去偷窥别人的生活,也不要去揣测别人的想法,更不要陷在过去忧虑未来。任何引起你内耗的人和事,多想一下都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自己,在声色名利中守住本心,在世俗目光里信步前行。
即:向内求,应有尽有;向外求,一无所有。
引用: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即:你眼中的你不是你的样子,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的样子,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本来的样子。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也有可能是你对待别人的态度。——镜像投射。比如,你觉得对方超级自私,实际上投射的是你应该也是个自私的人,只是你不喜欢自己自私,也看不到,所以你讨厌自私,触发了你内心的一个点。投射有时候是点状的,片面的,而非具体的全面的。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暴露了你的思维方式。就像2个狙击手,互相不冒头,当第1个冒头的那个,就是暴露在敌人眼中了。
重要的一点是,我是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还是说我在意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 如果他说的是错的,我为什么要在意呢? 如果他说的是对的,那我就改正之。接纳这种负面的声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要学会面对。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与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三毛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本来的样子。
情感很难被控制的,从在乎到不在乎是一个过程。有时候在乎别人的看法,是这个人其实爱着这个世界的一些人类。因为爱,所以在乎。在乎和不在乎都是带着分别心的。只有经历了,被伤害了,就冷静了。会自动给自己画警戒范围的。被伤害了最初可能是不甘心,后面才能慢慢释怀吧。人不能教人,只有事情能教人。
需要抽离一下,复盘一下,边界就会出来了。
世人都喜欢冷静、强大、不被外界影响情绪的人,殊不知他们是怕被索取,怕麻烦,人都符合这个条件了,对世人的爱也收敛了。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你不能光想得到、拥有,你得用你拥有的去换。你自己,你的钱,你内心的平静,关注这三样应该足够了。
分享一段话:
一生中,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你自己。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那真的不会再有别人站在你这一边了。
所以在脑海里刻薄地自责、逼自己超负荷工作,或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时候,都是在帮别人一起残忍地欺负你。
你是自己永远生机勃勃的战友,而不是别人投射在你身上的幽灵。
有些东西想清楚真的很难,只能慢慢去体会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也需要多观察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变化。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课题其实在古希腊阿波罗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已经告诉你了 “认识你自己”。
自信自立!
说句大实话,除了你和自己的关系,跟其他人的关系其实都是社交,包括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如果这样想,我们的边界会清晰很多。
然后,社交的“交”是什么意思呢,是交换啊,不管是价值交换,还是资源交换,信息交换......,本质就是社会交换。
说白了,有些人就是用他拥有的爱,在换对方远离他,因为有这个想法的人不配拥有他渴望的,人家升维了,就不在一个次元了。只有自己不会离开自己。不要过于期待什么,也不要过于绝望,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到心无挂碍。也许我们本身就留不住这世间的一切,所以也无需过于在意。说白了,别人不欠的,你也不欠别人的。有段时间我特别痛苦,明白了这么多东西,也恍然明白,世界上最爱我的是我自己,痛哭一场,沉寂2年。我接受了这个然后冲能足了以后,想清楚了。我接受了人类基因🧬里的自私。然后,我最爱我自己,也爱着身边的人。所以,我愿意包容。然后,还是对他们输出爱(当然这个爱是我爱自己后,多余的那部分)我更完整了,看,我自私着,但我同时还是爱着。
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起起伏伏,再努力挣扎,触底反弹呢。所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