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柏林条约》后,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矛盾加剧。
1882年5月20日,欧罗巴
奥匈帝国与德国、意大利签署了同盟协约,三国正式结成秘密同盟,此次同盟直接敌对俄国和法国,为欧洲大国争霸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德奥意三个国家因为共同的敌人走在一起。首先我们来看看奥国、德国、意大利的各自打算,以及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谁。
1875年三帝同盟缔结后,奥匈帝国与俄国暂时放下了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但是暂时放下不等于消失,奥匈帝国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的主导权斗争,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逐渐衰微时会愈加剧烈。
这不,自第十次俄土战争发生后,俄奥关系逐渐恶化,原本1875年要续签的俄德奥三皇同盟崩溃了,因为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每一次俄国在巴尔干的行动都是在挑动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神经,因为奥匈帝国从历史上就与土耳其在巴尔干争夺领土,经历了数百年之久,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有大片领土,而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斯拉夫民族,这也是奥皇一直以来对俄防范之处,俄国对巴尔干的战争胜利会鼓动斯拉夫民族起来反抗奥匈帝国的统治。让奥皇很是担心国内的斯拉夫人被挑拨来引起动乱,所以对俄国的关系十分的敏感,这下子俄国上升为奥国的主要敌对国。
而对于德国来说,经历帝国的统一和崛起,俾斯麦始终在应局势变化调整国际关系,所谓的同时玩五个球不掉。柏林会议上由于德国调停让奥匈帝国坐收了渔翁之利,俄国在巴尔干愿望被打破,加之,德国深知俄国强大会削弱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同时俄国也不希望德国强大,因此,以三皇同盟的崩溃可以看出,德俄关系自柏林会议后恶化。因此德国主要还是拉拢奥匈帝国。
而对于意大利来说,1881年法国入侵了突尼斯,并成为突尼斯的保护国,而突尼斯一直以来是意大利想要夺取的地方,但由于实力不敌法国,因此想要寻盟友,共同对抗法国,于是便打算投靠德奥两国。
这下正好,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奥国想要拉拢德国对抗俄国,德俄关系恶化,三皇同盟崩溃,德奥有意再次结盟,而意大利由于与法国在突尼斯的争端,自然选择法国世仇德国为盟友,因此三个国家因为其共同的敌人走在了一起。
于是1882年5月20日,在奥皇的主张下、德国和意大利首脑一同汇聚维也纳,共同商议欧洲局势,三国结成了秘密同盟,签订条约。
这个同盟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事同盟,相互之间对对方负责并承担相当的义务。
比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必须全力援助,而德国遭到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而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特指法、俄)进攻,那么德意奥应协同作战,因此这个同盟主要针对的敌人就是俄国和法国。以及承诺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也就是相互承诺,当意大利和德国与法国发生战争,奥匈帝国与俄国发生战争,三国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协同作战。
这样一来,奥皇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他将德奥绑在了对抗俄国的一架战车上,但是奥匈帝国也被绑在了对抗法国的战车上,客观来讲,奥匈帝国是被放在了俾斯麦的欧洲同盟体系内,欧洲各国相互结盟,错综复杂,相互裹挟,一旦其中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发生战事,其同盟国就要出于盟友义务加入战争,这无疑为一战的爆发埋下了祸端。
但奥皇认为这是目前为了国家利益的最好方式,认为这也算是一次外交胜利。
1882年德意奥三国秘密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基本形成,为引爆一战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