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德国加入了俄奥两国签订的《兴勃隆协定》,组成了同盟,该同盟一直持续到1887年,史称“三皇同盟”。
事情要从普法战争说起,1870年至1871年,德意志与法兰西第二帝国发生战争,最终德意志取得胜利还完成了统一,成为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因此成名,德意志的统一无疑影响了欧洲局势。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一直很害怕德意志强大后入侵自己。回想起发生于1866年的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发生的战争,当时奥匈帝国整体实力相较普鲁士还占优势,然而普鲁士军队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所向披靡,奥匈帝国被打败了。现在俾斯麦又打败了法国,完成了帝国统一,奥匈帝国会不会是俾斯麦下一个目标呢?
奥皇就这一欧洲局势的变化与大臣们仔细商议对策。
其中一位大臣说俾斯麦是一位极为有政治手腕的军事将领,应该很清楚目前局势,虽然德国完成统一,但是在欧洲大陆上如果如同拿破仑式迅速扩张,那一定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对抗。而且法国的势力毕竟很强,虽然战败,但是对德国夺取其在欧洲大陆的主导权心怀怨恨,是永远不可能和解了。保存实力养精蓄锐,仍然有复仇的可能。所以目前看来,德国暂时不会调转枪头对向我们,也不会另外树敌,法国仍然是俾斯麦的心腹大患,因此还可能会联合我们继续对抗法国。
奥皇觉得大臣分析的十分有道理,认为俾斯麦首先要孤立法国的话,就必须得联合欧洲大陆上的俄国、奥匈帝国,必须保持俄奥德三个君主国的保守联合。
这对奥匈帝国也是有好处的,利用法国的存在拉拢德国和俄国。
因此,奥皇决定要先拉近与俄国的关系。
一直以来,奥匈帝国与俄国就巴尔干半岛存在矛盾,而且奥国境内有很多的斯拉夫人,奥国特别担心俄国人挑拨这些斯拉夫人引起奥国局势动荡,因此,对俄国也很是防范。但是现在这个局势下,奥皇选择先放下固有矛盾。
奥皇去信使给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两人就目前形势进行了分析,基本达成一致后,俄奥双方决定前往柏林,再探探德意志皇帝的想法。1872年9月,奥皇弗朗茨二世和俄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及首相来到柏林,与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及俾斯麦见面。
不出奥皇所料,德意志帝国的想法和奥皇与大臣们商议的一样,以孤立法国为先,逐步联合俄国奥国,维持欧洲均势。这次出访给奥皇吃了个定心丸。
于是接下来就是签订盟约的过程。
1873年德意志皇帝和首相俾斯麦访问圣彼得堡,德、俄两国签订一项军事协议。同时建议俄国暂时放下在巴尔干与奥国的争夺。
俄皇也正是这一打算,于是同年的6月6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首相戈尔恰科夫来到奥匈帝国访问,奥皇在维也纳进行了接见,双方商议了目前局势,决定暂时放下矛盾,联合起来一方面牵制德国,一方面防止英法,两国皇帝签订了一份协议,被称为《兴勃隆协定》,协议中约定:遇到第三国侵犯时,两国应立刻商量共同的行动策略。
德皇知道后,10月22日这一天,加入了这一协议,最终”三皇同盟“达成。
这个同盟,保证了德国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防止法国的报复。俄奥也牵制了德意志对自己国家领土的野心,而且俄国震慑了英国,防止其西部进犯,奥国拉拢俄国,一定程度上牵制德国。总之,满足了当时欧洲局势下三国各自的想法。
但是该同盟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因为保加利亚危机而走向解体。
1873年至1887年的三皇同盟实现了欧洲三大君主国的保守联合,成功孤立了法国,同时短暂维持了欧洲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