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莱比锡
第六次反法联盟战胜拿破仑。法国战败,欧洲急需建立新秩序。
1814年7月,维也纳
俄国、英国、普鲁士、奥地利齐聚奥地利首府维也纳,商讨对战败国法国的处置问题。
作为战胜方的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与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在这次反法战争中出力不少,使奥地利得到了空前的威望与关注。自然而然,奥地利首府维也纳成为商议战后问题首选之地。与会国主要有俄国,英国,普鲁士,法国以及东道主奥地利,梅特涅担任东道主代表。
几个国家各怀鬼胎的会议在维也纳拉开了帷幕。要说这个会议的核心人物,梅特涅称第二,除去刚愎自用的沙皇,没人敢称第一。梅特涅也算得上是奥地利元老级的外交官了,曾担任奥地利驻法国大使多年,这次会议的主席也是他。而奥皇弗朗茨每天都要花费巨额财富招待宾客们,扮演了一个友好地主的角色,因此这次会议也被称为跳舞会议。
但既然作为一个处理战后问题的会议,就会存在矛盾。会议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疆域划分上。
奥皇弗朗茨作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代言人,十分希望建立一个连成一片的君主国。这就涉及到德意志与意大利地区部分公国的归属问题。梅特涅早就揣测到国王的心思,但也猜到掌控上述地区必然会遭到普鲁士的反对,毕竟关系到普奥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这一敏感问题。为避免后顾之忧,梅特涅把与宿敌普鲁士周旋作为会议第一要务,并率先抛出莱茵兰问题与普鲁士进行沟通。
莱茵兰在哪?它位于法国与德意志的边界,地理位置重要。但在维也纳会议上,梅特涅将这么重要的地区分给普鲁士驻扎。看似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完全在情理之中。
首先,该地区虽然重要,但几乎无险可守,真要打起仗来,很容易被攻破。其次,驻扎在此离法国很近,也就要冒着来自法国入侵的风险。虽然法国是作为战败国出席会议,但实力不可小觑。况且该地农业条件也不好,比较穷苦。
出于以上两点考虑,梅特涅毫不犹豫地把莱茵兰划给了普鲁士。这算是奥地利给普鲁士的一个安慰奖。嘿,伙计,我“让步”了,你也得适可而止,不要在意大利问题上跟我纠缠。因为梅特涅明白哈布斯堡王朝对于意大利的感情,极力争取到了伦巴底和威尼斯,这可是历史上的纳税宝地。
如愿的梅特涅选择乘胜追击,主张解散拿破仑建立的莱茵邦联,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由奥地利任主席,普鲁士任副主席,以便进一步与普鲁士对抗。梅特涅考虑到,如若德意志诸邦统一,势必会威胁奥地利在德意志的地位,保持分裂反而能拉拢小邦支持自己。
对于这个提议普鲁士当然第一个不乐意。但碍于莱茵兰的面子,普鲁士黑着脸没有反对,梅特涅的提议通过了。这次成功一方面增强了奥地利在德意志的威望,另一方面主席职务方便奥地利中饱私囊,打压普鲁士。这是奥地利与梅特涅的外交胜利。
普奥之争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当属萨克森。对于奥地利和普鲁士而言,萨克森是兵家必争之地。沙皇提出的将萨克森划给普鲁士的议案令奥地利十分不爽。一旦普鲁士吞并萨克森,奥地利就将门户暴露给了普鲁士。但梅特涅知道,普鲁士得到沙皇的支持,而自己又在意大利和德意志邦联方向取得好处,故在此必定要做出一定的妥协,但又不能完全将萨克森交给普鲁士,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不过,另外一个问题为此问题提供了解决方向——波兰问题。这也是梅特涅要面临的第二个任务。
沙皇要求吞并波兰,建立华沙大公国。此提案一出,各国可都坐不住了。此前梅特涅提出了欧洲均势原则,即绝对不允许再有一个国家像拿破仑那样拥有碾压各大国的绝对优势。波兰的归属对欧洲均势原则息息相关,所以是这次会议的热点问题。
俄国若占领波兰,其领土会延伸至普奥中间,届时普奥的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也会让俄国在欧洲一家独大,也严重破坏了梅特涅提出的均势原则,为梅特涅所不能容忍,也遭到一项主张大陆均衡的英国的反对。而普鲁士却成了哑巴,因为俄国同意把萨克森划给他,知足。面对英、奥的反对,俄国以波兰的20万驻军相要挟,场面剑拔驽张。
法国的代表塔列朗作为战败国参与会议,本没有说话的份,但梅特涅为抵抗俄国的野心,把法国拉入自己的阵营,并接受了塔列朗的建议,拉着英国与法国订立了针对俄、普的密约。俄国只能妥协,并没有全部占领波兰,只拥有了大部分波兰,普鲁士则只得到了萨克森2/5的领土,并把波兰剩余领土给普鲁士做补偿。
这样对梅特涅和奥地利来说,欧洲的均衡和德意志地区的领导地位都得到了保证额,而各国矛盾也暂时得到解决。
维也纳会议暂时保持了欧洲的均势,使欧洲一百多年来未爆发大的战争。奥地利与梅特涅也都获得了空前威望,是奥地利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