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则观压在心底沉重的石头搬开了。
既要算计她 ,那便一起算账吧 。
康熙就算知道了,要罚的人绝不会是他们。
薛则观看着逐渐隐入黑暗的影子轻笑着,果然还是……
没有什么是瞒的过这位掌着生杀权的帝皇。
既然他认为 是真的,那边是真的罢。
人云亦云,总要有些是真的呢!
低声冷然地吩咐着:“行一,让那些人该动动了。”
她可不是胤礽事事都要让康熙看着,眼皮子底下生活是好。
可是她是薛则观,不是太子殿下, 更不是永安公主。
翌日,在所有人惊讶,惊恐,担虑的眼光和心情下,眼睁睁地瞥着她一步一步稳定从容地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保皇派代表——薛则观。
施琅,姚启圣,于成龙,李光地纷纷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稚嫩的女子。
他老薛家死光了,只剩的唯一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娃,竟然同他们这些人在朝堂之上平起平坐了?
万岁爷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女子上朝,本朝是莫须有过的事,竟还破例了?
尖细的太监高声喊着“有本启奏……”
打破 了众人的惊愕的眼神,将注意力集中转移到今日的启奏商议之事上来。
李光地“启禀眼神熠熠清明地对上康熙的视线,抬步出来引着水患的话题:”万岁爷,泗州、盱眙两地,一些“奸民”,擅自在古沟镇到夏家桥一带新开八条沟路,造成了淮水的决口,洪水从盱眙的周家桥闸、翟家坝两地冲决而下,使得高邮等多处地方完全被洪水淹没。”
”于此同时“奸民”争相聚众闹事,不让官府治河,使得衙门派往古沟镇前往堵塞决口的工作无法完成。如今黄河水患,每每丰水期之际,附近进过的州府百姓必受其乱,其潜在危险岌岌可危矣……”
康熙稳坐高台瞥着底下的一群人,略过自家闺女看戏的小眼神无奈地轻笑出声。
转而飘过在胤禛和胤礽,以及胤禩的身上来回打量着。
黄河水患年年有,年年防治。
这拨发下去的钱,可是都是治标不治本。
都没有一些成效。年年都只有从国库拨款的份,却无实际效果。
他有些指望婳婳有什么好计谋了。
只是这群皇子阿哥里,只有婳婳的能力是尚佳的。就连保成都还不如婳婳稳重沉得住气,一天到晚的,只会同索额图一起商讨怎么讨他的欢心。
真是本末倒置地让人笑话。
接过施琅的疑惑,康熙用眼神安抚着沉声问着:“诸位爱卿可有何要启禀的?”
“朕次次让国库拨款,银钱和粮食都是拨给了灾民,用于治水建堤建坝。可年年都没有任何成效。山西总督何时广无能,尔等也是无能之人吗?”
康熙一怒之下,不形于色。只是微微地施压迫放威势,底下便是跪倒了一片。
齐声大声呼喊着: “万岁爷息怒……”
唯独 站在一旁如雪松一般矗立宁静的秦亲王,突兀明显。
对上四阿哥胤禛的眼神,薛则观望着他唇角微勾,视线往旁边出移到十三阿哥胤祥的身上。
这会儿四阿哥,十三阿哥都是太子胤礽党派,可是到底是否忠心于胤礽。
她打不了包票,只是四阿哥胤禛可不是像个会退居幕后只是阿哥,贝勒,郡王的人啊~
“四……”
康熙被本来想问问老四的意见一下子被自家闺女打断了话。
“回万岁爷的话,微臣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薛则观向前一步躬着身子清冷笃定的音量一下子落在众人的耳畔。
“ 靳辅和陈潢作为水利专家,致力于治理黄河。他们的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的水患,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陈潢和靳辅的治河方略虽然有效,但黄河仍然隔三差五地决口。此外,治理黄河是否成功也存在争议,因为黄河在历史上多次决口,说明治河工作并非一蹴而就。”
“以往前来古人后来前人,皆是在治理黄河可是效果效微。本质说明水患严重要怎么处理。我们为何不顺其自然呢?”
胤礽看着一字一句挑着重点讲着的她,熠熠生辉的眸子,是婳婳……
“顺其自然?”
康熙疑惑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自己能够理解她的意思。
好一个 “无为而治”,“因地制宜”。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
文帝与景帝时期主张“无为而治”,重视生产,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厉行节约,取消严刑苛法,宽减刑罚。
汉朝文景之治,“因地制宜” ?
婳婳倒是会瞒他,皇阿玛都瞒着?
这妮子倒是越来越适合他的位置了。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明清时期,治水措施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潘季驯提出的“束水攻沙”策略,通过筑坝约束洪水,增强黄河下游的防洪能力。靳辅和陈璜继承了这一思想,高筑堤坝,约束洪水,以水攻沙,进一步增强了黄河下游的防洪能力。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防治结合,疏导一体,科学规划下放任务,圣旨保证物资,钱财采购,以工代赈……官民协力,综合治理……”薛则观一点一点地把自己脑子里的知识都挖出来。
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家庭支离破碎,流离失所……
“以工代赈?”
不仅是康熙,在朝堂上的众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新鲜名词!
到底是哪个大聪明想到的?
薛则观瞥着八阿哥不屑的眼神,又想听的样子。
忽然地停下,没有说出这最早的来源。
模糊不清顾而左右气他,给康熙推荐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就结束了这次早朝。
是她在下江南的时候认识的一个解元举子——姚开景。
是个清官的料子。
乾清宫。
排排坐的众阿哥,还有稳坐首座的康熙心痒痒地想要知道未
“皇阿玛,其实早在北宋前期,范仲淹最早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想,他把这一思想表述为:“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一月而罢,用米万五千石耳。”
”范仲淹认为,照此办法,国库虽然要支出万余石粮食作为招工赈灾的手段,但比有灾时单纯蠲发数十万石米谷有利得多。因而他竭力主张“以有余之财以惠贫民”,“募民兴利……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
不得不说老祖宗更是有智慧,只是这前人的知识结晶倒是没人去了解……
最近好忙啊。小组作业做疯了。
随缘更,有空就会更的。欠的会员加更努力码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