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道德经,
本书标签: 轻小说 

抱元守一

道德经,

载①营魄②抱一③,能无离乎?专气④致柔,能婴儿乎?涤除⑤玄览⑥,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⑦开阖⑧,能为雌⑨乎?明白四达⑩,能无为⑪乎?

生之、畜⑫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⑬。

注释

①载:加,持。有人认为是“哉”,应在上一章最后一句末尾。这样本章前六句才统一。②营魄:精神和体魄。③抱一:合一。④专气:集中精气。专,凝聚。⑤涤除:清除。⑥玄览:指一种排除一切物欲障碍之神秘的精神境界。玄,玄妙深远。览,见、观。⑦天门:人体天生的门户,指耳目口鼻等外部器官。⑧开阖:人体感官的运作、变动。⑨为雌:保持柔静。⑩明白四达:通达四方。⑪为:所为。⑫畜:养育。⑬玄德:深远之德。

译文

精神和体魄和谐统一,能永不分离吗?凝聚精气以至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清除杂念观察心灵,能无瑕疵吗?爱民治国,能无智慧吗?感官运动,能宁静悠长吗?四方的事都知道了,能保持无为的状态吗生养万物而不占有,涵盖万物而不主宰,才是深远的德。

修身养性

前六句以疑问的语气,阐述了“道”在修身治国方面的要义。看似是疑问,其实答案就在其中,就是要人们做到“无离”“无为”“如婴儿”“无疵”“为雌”“无知”。这是“道”对人生各个方面的要求。

实际生活中,人的精神和肉体很难浑融一体。只有将神形合一而不偏离,才是自然之道。“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指精神和身体合而为一,可理解为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精神力量融合为一。这个“一”就是“道”,“抱一”即精神与体魄统一于“道”,达到和谐的状况。

“营”指人体气血和养分,指物质实体。“魄”指精神,比如常用的词语气魄、魄力,都是说人的精神。人身承载“营”“魄”,随时都在使用,却很难使之和谐相处。道家讲究炼气养神。把神比喻为龙,把气比喻为虎。终极目的不过是使二者合一。

思绪过多会使精神困扰,劳力奔波会使气血涣散,以致不能持盈保泰。老子认为,人体若能“营”“魄”合一,便是最佳的养生之道。因此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精神和身体,能永不分离吗?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集中精气、排除杂念,达到一种宁静柔顺的状态。“专气致柔”是说修养到婴儿的状态。利用气息而修炼精神,无非是要“心息相依”“心气合一”。

婴儿是老子经常使用的概念,指心灵处于自然柔顺、平和宁静的状态,无私无欲,纯真质朴。这也是应该追求的“道”的境界。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玄,指微妙难识。览,指见、观。心灵深处的镜子,能没有瑕疵吗?老子将人的心灵视为“玄览”,认为能洞察世事,虽然无形却玄妙幽深。所以,修身养气有了成就,还要澡雪精神继续修炼,“曲成万物而不遗”,才能返还本初,合于自然之道。方可心如明镜,照见万象。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洞察先机,而心中丝毫不为物累。

抱元守一,专气致柔,荡除尘垢,洞彻内心。内养有成,便进入了“内圣”之境。进而可以“外王”,转入用世之道。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也;治国者布施惠德,无令下知也。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指人体的自然门户,即目、耳、口、鼻等人体外部器官。开阖,上述感官在运作时的动静。即进行视、听、言、嗅等生理活动,能保持安静柔弱吗?雌,代表柔弱宁静。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洞悉世界,明白天下事理,能够不用智慧吗?然则智慧和顺其自然是有区别的。所以说,大道常常是顺其自然无为,不做违背规律之事,如果君主能守住大道,顺其自然,则万物将自我变化,百姓将自我管理约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任凭万物生长、繁殖。生养万物而不占有,有所作为却不自居功劳,使万物生长却不加以主宰,这就是深远的德行。由此可见,实行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国之道。

上一章 持而盈之 道德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