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旦,越国苎罗人,美甚。浣纱为业,好舞剑,善西施。越王勾践七年,与西施浣于溪,遇范蠡。蠡见其姣丽遂并简之,欲以乱吴。及入会稽,国人闻之,欣然向往,出郊迎候。蠡乃停诸别馆,传谕:“欲见美人者,先输钱一文。”设柜收钱,顷刻即满,三日无算。入见,勾践大喜,使乐师教授歌舞,学习容步。十年,学成,入吴,后客死。
她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技艺高超的铁匠。祖父还曾经在越王允常年间,应王命在欧冶子手下做事,后来告老还乡,凭借多年来为朝廷做事所得的俸禄,置办良田美舍。平时除了耕地以外,也会帮人打铁,赚取生活所需,一家人生活过得虽然没有十分富裕,却也称得上十分美满。
她的名字是爷爷取的,旦者,明也,寓意着希望。她天生貌美,因此家人们对她十分喜爱,她的爷爷将这个寓意美好的名字赐予了她。
小时候的郑旦乖巧伶俐,大家都很喜欢她,一家人更是将她当做掌上明珠,对她几乎有求必应。那时的她最喜欢缠着爷爷为她做一把剑,但是小孩子哪能玩剑?而且剑是贵重物品,以她的家境是实在消费不起。尽管如此,爷爷也不愿让小郑旦愿望落空,只好折中为她削了一把竹剑。从此小郑旦挥舞着爷爷给的竹剑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像个假小子一样。
她有一个很要好的闺蜜,西施,也是个美人。两人的美丽各有千秋,郑旦的昂扬之美总能让人心生欢喜,西施的病弱之美则总让人心生怜惜。两人的性格天差地别,比起郑旦的开朗乐观,西施则因为家境贫寒,自己又体弱多病,而常常自卑。
性格开朗的郑旦自然不会对闺蜜没来由的自卑视而不见,因此她常常想方设法地开导西施。比如西施说自己脚大,郑旦就帮她做长裙。西施说自己脸小,郑旦就让她照湖面,说水里的鱼看到她的美而发现自己脸小就逃走了。 西施说自己的眼睛不如郑旦大,郑旦就拉西施去照井水,说两个人的眼睛在水中看上去就像四条鱼,鱼不是身体长就好看的,好比眼睛不是大就算美的。
一来二去,西施也总算有了自信,心无旁骛地与郑旦做朋友了。
平凡而美好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
那天,明明还不是收税的日子,官差却来了,还带走了村里所有的壮年男丁,包括她的父亲。由于战事紧急,尽管她的爷爷年近花甲,却也被征去打造兵器。
不久,凯旋的消息传来,乡亲们都涌去村口迎接出征回来的亲人。郑旦和西施也去了,眼巴巴地望着远处,企盼着那熟悉的身影。
终于,远方依稀出现了一个点,紧接着是一行,之后,人群的身形清晰可见。随着人群的靠近,村民们欢呼起来,而随着人群越来越近,每个人都屏住呼吸,扫视着那一张张人脸,企图发现一张与记忆中相同的人脸。接着,人群接近,村民们又一阵欢呼,只是没有先前那么响亮。
此时,原先怀有共同目的的村民已然分为两种,一是亲人平安回家的,一是有亲人牺牲的。不幸的是,郑旦正好属于后一种,她的父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