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居正(公元1420~1488年),字刚仲,号四佳亭。朝鲜李朝时期文学评论家、诗人。官至大提学。他对天文、地理、医学颇有研究。
他的著作巜笔苑杂记》记载:
箕子封朝鲜。在周武己卯。至后王准。汉高祖丙午。卫满侵之。浮海而南。其都平壤者八百七十八年也。准移都金马郡。是谓马韩。历四郡二府之时。至百济温祚王二十六年戊辰而亡。亦百四十馀年矣。金富轼三国史。但书百济王袭马韩取之。不明言箕氏世系。当时亦必无可考者矣。
按天运绍统。涵虚子曰。朝鲜在安东国之东。古肃慎氏之地。武王封箕子为诸侯。以奉殷祀。为中国藩邦。自周亡至后汉千馀年。为公孙康所篡。箕子之统緖失传焉。又云。箕子率中国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从而往焉。故曰半万殷人渡辽水者是也。今考公孙康所篡者无据。其曰半万殷人渡辽水者。又不知出于何书也。
涵虚子又曰。箕子至朝鲜。言语不能通。译而亦知之。教以诗书。使知中国礼乐之制。父子君臣之道始行。五常之礼始备。教以百工技艺。医巫阴阳卜筮之术始有焉。以礼义田蚕。制八条之教而化之。逾年而民自化。相杀者以财偿。相伤者以谷偿。盗者男没为奴。女子为婢。不三年人皆向化。崇尚信义而笃儒术。酿成中国之风。可谓圣化。教以勿尚兵斗。谓一日之乱。十年不定生民涂炭。不能安其业。故以德服强暴。邻国皆慕其义而相亲之。为中国之蕃邦。故历代亲信于中国。受封爵。朝贡不绝。礼义之道不缺。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各代之制。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也。居正以为。涵虚子论与汉书略同。深悉我东国风俗。历代诸史及国朝浑一志所论。纰缪无据。皆出于所闻之误耳。
白话翻译
箕子被周武王封在朝鲜。在周武王己卯年(公元前 1122 年),到了卫满侵占朝鲜,(朝鲜)跨海南迁,建都平壤,总共历时 878 年。箕准迁移都城到金马郡,这就是马韩。历经四郡二府的时代,到了百济温祚王二十六年戊辰年(公元 9年)灭亡,(马韩)也有 140 多年了。《金富轼三国史》只记载了百济王沿袭马韩(的王位),没有写明箕子的世系传承,当时一定也没有可以考证的资料了。
按照天运绍统,涵虚子说:“朝鲜在安东国的东边,是古代肃慎氏的土地。周武王封箕子为诸侯,让他奉祀商朝祖先,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自从周朝灭亡到后汉一千多年,公孙康篡写的箕子的世系传承就失传了。”又说:“箕子率领五千中国人进入朝鲜,他的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等人才,各种工匠技艺,都一起前往。所以说有‘半万殷人渡辽水’的说法。现在考证公孙康篡写箕氏朝鲜失传没有依据,他说‘半万殷人渡辽水’,又不知出自哪部史书。
涵虚子又说:“箕子到了朝鲜,语言不通,通过翻译才能听懂。他教当地人诗书,让他们知道中国的礼乐制度、父子君臣之道,(朝鲜)才开始实行。五常之礼开始完备,他又教当地人百工技艺、医巫阴阳卜筮之术。他制定八条教化百姓的方法,使他们受到感化。过了一年,百姓就自然而然地被教化了。相互残杀的人用财物赔偿,相互伤害的人用粮食赔偿。偷盗的人男的被贬为奴隶,女的被贬为婢女。不到三年,人们都被感化,崇尚信义而笃行儒术,形成了中国的风气,(朝鲜)可以称得上是仁义之国了。他又教导人们不要崇尚武力争斗,说一天的战乱,十年都不能安定,会导致生灵涂炭,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所以要用德行使强暴的人屈服,邻国都会仰慕(朝鲜)的仁义而相亲相爱。(朝鲜)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历代(中国)都亲信于它,接受它的封爵,向中国朝贡没有中断过。礼义之道不缺失,衣冠制度,都和中国历代制度相同,所以说(朝鲜)是诗书礼乐的国家、仁义之国。这是箕子开创的。张居正认为,涵虚子的论述与《汉书》大致相同,非常了解我国的风俗,历代的正史和本朝的浑一志所论,都没有依据,都是道听途说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