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砚还记得我小时候很怕生,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见了人就抖——像开了数百赫兹的马达。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只是本能地去躲,防备,扼杀掉在我幻想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不良事件,虽然这么听起来有点像被迫害妄想。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感觉并不是我的臆想,而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还有一个专业的名字——社交焦虑障碍。每一种疾病的发现和确诊大多数总是伴随着高效的生产力。
换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老年人的眼中没有什么焦虑或者抑郁,只有承受能力差且玻璃心的小孩子。
这是一种代沟,导致它产生的就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与之对应的上层建筑——就像一个漏水木桶的其中一块短板。
周末里有不少带着小孩子出游的家长,像海洋馆,历史文化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等场所就是他们的上上之选。
我不太喜欢还穿着开裆裤到处乱跑的人类幼崽这种生物,有他们在的地方我会下意识地退避三舍。兴许是不习惯了,也或者是其他难以启齿的原因在作祟。
我心里知道自己也是从那个年纪被别人逗弄着,玩笑着一路成长到现在,但对曾经相似的,或者说是缩小版的“我”的耐心却十分稀缺。
仿佛只是和他们共处一室就已经体现了我作为长辈的和蔼可亲。
“那个好像是蝠鲼。”微砚忽然兴奋起来。
顺着目光抬头一看,果然有一只披着蝙蝠侠外衣的不明生物咧着嘴从我们头顶上快速略过。蝠鲼也就是魔鬼鱼,是一种在恐龙时代就已经生存于海洋的生物。
但这毕竟不是我的专业,微砚倒是如数家珍:“世界上九成的蝠鲼交易大都发生在国内。”
“是被食用吗还是别的什么?”
微砚否定了我,“这倒不是,大部分的猎杀是为了取下它们的腮入药,虽然现在并没有确定蝠鲼的药用价值。”
她说的不无道理,以上这些就是目前野生生物所面临最大困境的其中之二。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习惯用数据说事,但当真正冰冷的数字被别人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时,那种巨大的,沉重的,似有千钧的力量才会沉沉地压了下来。
转过一面半环形鱼缸,是一个大型表演场地。我和微砚都不喜欢看小动物演出,它们的动作愈是熟练,愈是配合,便愈是招人心疼的很——虽然至少我是认为。
好在这家海洋馆里并不只有水生生物,还有三两只羊驼,小奶猫和仓鼠。毛茸茸的东西向来会让人丧失抵抗能力,从而会为它们所折服。
一转头,微砚已经抱着一只奶猫开始猛吸了。因为猫阿敏的缘故,微砚并不是养猫经验全无,逗了一会后她就把小猫放下,揉了揉它的脑袋。
“小公猫还是小母猫?”
微砚也不避讳,大喇喇地掀开刚才小猫的尾巴根,侧头看了一眼,“公的啊,不过发育还不算太完全,看不清楚。”
这一段至少应该打个码。
“拍照留念一下?”
我摇头以示拒绝。一方面是我上镜着实不好看,而另一方面则是我打心里不喜欢像照相这一种记录当下的方式,那小小的摄像头会随着手指的动作攫取下主人公一时的情态。
或是高兴的,也或是悲伤的,因为有了照片的佐证,后来的人们就会在这一张年代久远地快要无从考证的证据上面加了不少他们自以为发生过的风流韵事。
“你看那样子,那表情!”
前面拐角有一个卖柚子茶的小摊,微砚在原处等着,我拿了手机上前去跟店主要了一杯。交上钱后我略靠在墙边等着对方给我装袋。
微砚向我这走来。我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刚要问她却瞧见她忽然把手机对准了我们两个,被反转的摄像镜头将我略显惊慌的表情也框了进去。
“做什么?”我伸手捂住摄像头,同时换了个位置,离她稍微远了一些。
微砚也不恼,笑着扣过手机。“我听人说越是关系好的朋友之间合照就越是少,现在来看的确是这样。”话没什么错处,我们确实没几张照片。
像我这样惯于在背后被她偷袭的人,一身的躲避以及逃跑速度显得十分重要。不过可惜棋差一招——
镜头中央的微砚笑着正开心,而角落里的我拉着张脸,表情像是在生闷气。
她并没有给我删除照片的机会,整理加发送一气呵成,在我的手机上也同时收到了一条朋友圈更新信息。
“啊呀啊呀,可真是巧。”微砚不住慨叹起来。
“怎么了?”
“刚发的九宫格就有人点了个赞,这人你还认识呢。有没有兴趣猜一下是谁?”她忽然这样神秘兮兮地问,我也好奇起来。“谁啊?”
我和微砚的社交圈基本没有重合部分,各自占据一边,谁也不会互相打扰。可能这种描述方法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发生。
“是裴言洲啊,你忘了么?就那个肃南的导游。”
作者阿橪熬一中午的产量才一千七百多字,效率实在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