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波浪形的蛇矛,这很明显拿来实战根本不好用,头是弯的刺进去都会变向,这显然用起来就很难受了,网上有蛇矛弯曲是可以扩大伤口,但实际上如果想增加杀伤半径,传统的菱形枪头的杀伤半径要比蛇矛更宽,制造难度也更低,也不担心捅进去长矛都变向导致杆子抖动自己都抓不住。所以现在普遍认为蛇矛只是一种仪仗器,造型奇特比较好看,仪卫拿着看起来很拉风,制作越复杂的武器显然价格越昂贵,这也也显示了主人的财力。
而唐诗中众多的蛇矛一词,一般认为只是形容词,即便是现在的评书里也经常会有“一杆大枪使得如同蟒蛇出洞一般”的描述,所以蛇矛一词只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不见于史书、兵书中也就很正常了,因为蛇矛并非是一种长矛的形制,而是类似形容长枪磨的雪亮的亮银枪这种诨名,主要是形容长矛如同蟒蛇出洞一般。而到了明代因为元代对于文化的毁灭,导致了有断代,真的仿照弯曲的蛇一般创造了波浪形刃的蛇矛。
但不仅仅是蛇矛,欧洲也有焰型剑这种波浪形刃的巨剑。很多人也认为这种看起来就很拉风的焰型剑肯定劈砍要比直刃剑更厉害。但实际上这种焰型剑仅仅是德意志法庭以及宫廷卫士所持有的仪仗器,让身穿法袍的卫兵手握这种看起来很厉害的焰型剑来显示法庭与宫廷的权威。真正使用这种双手巨剑作战的德国雇佣兵中都卜勒剑士们所用的剑并没有这种波浪形剑刃的焰型剑,也只是正常的直刃剑而已。
所以说这种焰型剑其实也不过是欧洲国家的仪仗器,都是为了显示仪卫所持的兵器看起来就与众不同造价高昂,倍儿有面子。但真去打仗,也没人用这种花里胡哨的武器,毕竟这种焰型剑的波浪形剑刃可以明显看出来是通过直刃剑切割出来的,强度真的赶不上直刃剑,而这种德式双手巨剑也很长,一半全长在一米四到一米七这个长度范围,切割出来焰型剑的剑刃强度降低,这么长的剑真打起仗来长期大力劈砍,一旦断了那就要命了。
在同时期德国还有贵族狩猎用的猪牙剑,也有一段波浪形的刃,和焰型剑一样,这种波浪形刃的猪牙剑的波浪刃也是切割直刃做出来的,并不会加宽杀伤半径,但因为毕竟只有尖端一截波浪形的剑刃,而且以捅刺为主,强度方面作为狩猎没有盔甲的野兽来说,倒是不用担心会断。
同样,这种猪牙剑一样是有直刃版本,两种剑对比来看,波浪形剑刃的猪牙剑也并不会比直刃有什么优势。但毕竟是德意志的贵族专用的武器,波浪形剑刃显然更具美感,能有效拉高使用它的贵族的逼格。毕竟贵族的东西,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最后再说说著名的东南亚兵器——马来克力士剑。这种短剑最早出现于爪哇岛,9世纪的浮雕中就有出现类似马来克力士剑的形象,但是一直到14世纪末期在东南亚崛起的满者伯夷王朝才是这种短剑真正在整个东南亚海岛地区流行起来。马来克力士剑的波浪一般是3到13弯,传说还有29弯的,但至少网络上并无这么多弯的实物照片。马来克力士剑的波浪必须是单数弯,这跟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当地人甚至认为马来克力士剑是具有魔力的。
实际上在满者伯夷王朝时期,波浪形刃的马来克力士剑是非常少见的,绝大部分都是直刃的。这是因为平民其实不允许佩戴波浪形刃的马来克力士剑,而有多少弯的波浪也代表着佩戴者不同的身份,弯曲越多的自然佩戴者身份越高,这从存世的马来克力士剑的装饰上也能明显看出来,波浪越多的剑装饰也越华贵,一般存世十三道弯的古董马来克力士剑都能华贵到一看就知道不会真的拿来战斗用,而三道弯的看起来就朴素很多。波浪形刃的武器各国其实都不是拿来实战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