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好饺子之后,两人简单收拾了一番,便坐在院中,开始包饺子。这个时候,陈晨看见了远处一辆黑色的轿车停了下来。她以为是哪家过路的客户或者亲戚朋友要来拜访父母。
“爸、妈、哥,有客人要上门来了,咱快点出去吧!”她站起身招呼着屋内几位老人说道。
“你急什么啊?他既然都没提前通知,咱就不出去接待了。反正也就那样呗,又不是多少年没见的老熟人,再说了,今天是大喜日子。你还怕他给你丢脸啊?”林芳一边把手里最后一块白菜馅料放进盆子里,一边对女儿说到:“你呀,整天瞎操心。现在你可是村长千金了,做事情要稳重一些才行呢。”她说话时的语气,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村长千金了。
“妈,这怎么能叫乱来呢?我这也只是尽尽地主之谊嘛,总不会连这个面子都不给我这个新晋村官吧!”陈晨笑着回应道。她并不生母亲的气,相反的,对于母亲的性格,她十分清楚,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呵呵,瞧你这孩子,说的话都酸溜溜的了。”林芳听完女儿所说的话,立马就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一个穿着西装革履,打扮得非常体面的男人从院外走了进来。
“你是……?”林芳皱着眉头问道。
“您好,我姓张,今天特意从北京赶过来祝贺二老乔迁新居。希望没打扰二位的清净。”男人彬彬有礼的答道。他看上去比较年轻,估计也就三十岁左右。
“哦,原来是小张呐,欢迎欢迎,快请坐。”听闻对方的来意之后,陈晨赶紧热情的招呼起来。
“谢谢,陈姐。”
“张先生,你今年贵庚?”
“虚岁刚满四十。”
“哇塞!那么年轻就已经是科室副主任医师,真是让人羡慕啊!”听到对方竟然和自己差不多年纪,而且职务比自己高出许多,顿时就露出崇敬的目光。
“陈姐过奖了,其实我也是运气好罢了。”
“张主任,这次你专程来我们这乡下,肯定费了很多功夫吧?”陈晨关切的询问道。
“呵呵,我是带团来北京交流学习的,顺便来这里看望一下伯父伯母。我想着今天也没什么事情,就过来看一眼,如果你们有需要帮忙的地方,直管吩咐。”
“谢谢。”
“你太客气啦,陈姐,我看这样吧。等晚上吃饭的时候,你就别叫我张先生了,直接喊我小张就行了。毕竟我今天是来蹭饭的,叫我张主任的话,我感觉自己像领导似的。”
“哈哈哈哈……,小张,你太幽默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听了对方的玩笑话,陈晨被逗乐了。
“好了好了,咱们不谈论这些了。”
随后,几人便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气氛很融洽。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的饺子终于包完了。由于这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按照华夏国的风俗规矩,这顿午餐是必须要办的。
陈晨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准备开席。
此时,外头响起了敲门声。
“谁来了?”母亲疑惑的嘀咕了一句,便向厨房走去。
片刻之后,她拿着一个信封,返回了客厅。
“妈,这是什么?”陈晨指着信封问道。
“哦!没什么,是你表姨寄过来的一封信。”母亲将信封递了过去。
“信?什么信啊?”陈晨接了过来,狐疑的问道。
“不知道。你拆开看一看不就明白了。”
陈晨听到母亲的话后,就开始拆信封。很快,信封里的东西掉落出来。一条红布裹着的长方形物体躺在桌子上。
“这是啥?”她疑惑的抬起头来,对母亲问道。
“我怎么知道?说不定是你表姨送的结婚彩礼呢。”
陈晨听完母亲的解释后,伸手把它从桌子上拿了过来。仔细一看,发现上面写着“亲启”两个字,而且下边还有一个火漆印记。她犹豫了一会儿,决定把它打开。
她把火漆印记揭开,发现里面放着一本书。她拿起来翻了两页,只见书的名称是《神州文化》。
“这是什么书?”陈晨好奇的读了起来。越往下读,她就越震惊。因为书的内容实在是太深奥了,她压根就无法理解。
“难道是古籍?这个年代竟然还有人用这种纸质书吗?真是稀奇啊!”陈晨暗暗思考起来。她觉得这种书很有研究价值,如果卖掉的话,绝对是笔巨款。
“晨晨啊,这里还夹着一封信,应该是给你的。你看看吧!”就在陈晨沉浸在书里的内容中时,母亲突然开口说道。
“哦!”她应了一声,把书合了起来。然后把信取了出来。信上面同样写着一个红色的印记,她猜测这可能也是火漆印记。
信的内容与前边的一样,都是说这个礼品盒是表姨寄过来的。
陈晨看完信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她把那封信扔进垃圾桶之后,继续埋头包饺子。虽然她对书里的内容充满了兴趣,但是却毫无头绪。就算有心想弄懂,也无济于事。
“晨晨,你怎么把它给扔了,那是好东西。”林芳看见女儿的举动,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东西太晦气,留着没用!”陈晨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说道。
“晦气?我看挺好啊,干嘛要扔掉?”
“我觉得不吉利。”
“有什么不吉利的,我看挺好。说不定这里面是个宝贝。”陈晨的婆婆在一旁插言说道。她的语气中透漏着一丝期盼,希望自己能够说中。
“好了好了,我说的是不吉利,又没说是坏事!”陈晨摆了摆手,示意母亲不要说下去。然后转移话题,朝着爷爷奶奶说道:“爷爷奶奶,我们准备包饺子了,你俩先出去休息一下。”
“好,你们慢慢包。”
接着,一大家人便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