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段时间看完的,来自别人的推荐,但起源于对它的执念。
详细就不说的,无非是非要把这本书看完的没来由的执念。
作者林耀华先生,1940年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美陪伴患病妻子期间,根据他在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黄村及所在县、乡、镇(今福建省古田县境)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本人离开中国前在1936年和1937年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了小说体《金翼》。
全文一共二十章,讲述了黄家和张家两个农村家族的兴衰史,字里行间贯穿了当时功能主义学派新论——平衡论,这与作者的研究方向有关,用以展现人类学理论对社会历程变迁的深度解析。
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常常想的是余华先生的《活着》,因为那本也是在讲农村家庭,虽然悲剧色彩占了主位,但这两本书同样给了我很深刻的体验感。
单纯从人物的人性刻画来说,由于表达的主题不同,涉及的题材也不同,《金翼》中涉及的人物要远多于《活着》。在看《活着》的时候,我一直是感性的,十分同情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不明白为什么厄运总会眷顾那些无辜的人,但书看到结尾,它告诉我们要理性,活着才是应该有的态度,猛然间发现,自己竟还不如那个归来半生一无所有的老人,豁达的态度才是活着的秘诀;在《金翼》里我也会去共情,一起白手起家的伙伴,命运却背道而驰,我想要去同情那些不幸的人们,但似乎我总在跟着作者的思路,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提前预知了,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有因可循的,在命运到来的时候的惊讶反而转为应该如此的感叹。黄家在兴旺路上的高低起伏,张家的一蹶不振,书里没有一直完美的人,但那些缺点大大小小似乎没有那么重要,我向来是个黑白分明的人,但在书中却只看到了生活的真实,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走向兴旺的家族里,曾经缺点明显的人都逐渐走上了对的路,至少是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上,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这本书有个很大的特色,在序言中也提到过,就是对繁琐的风俗习惯和仪式的详细描写,这本来就是精华之所在。在看到大大小小的活动时,我总是对那些从未听过的仪式充满了好奇,要细细的看过去,想象着那个画面,就像是也融入了那个大家庭。我记得最一开始提到了厝葬这一风俗,之前刚好听过,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因为我是一个妥妥的北方人,南方的这些事物对我而言都很有新鲜感。
书看到一半,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金翼”,因为一种风水的说法,主角东林家的房子建在一座形似鸡的山前,鸡的翅膀朝向房子,所以大家以后都把这座房子叫做“金翼之家”了。